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敌后武工队》讲述了1942年,由冈村宁次指挥的八万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我方军民损失惨重,不得已将抗日工作转入地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冀中军区九分区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开辟工作,打击敌人
在一次次的正面遭遇和交火中,武工队击毁了敌人的炮楼、据点,破坏了敌人砍树、缴麦的计划……群众对武工队的信任和对党的支持热情日渐高涨,抗日思想深入民心;在叛徒的背叛、日伪军千方百计的围剿下,武工队与根据地民众通力合作,消灭了日伪顽劣,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随着日军正式宣布投降,判决汉奸、日军头目的公审大会也昭告了最后的胜利……
冯志,原名冯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当代作家。年仅16岁时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日寇“五一大扫荡”,冯志报名参加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任小队长。在队伍中便是有名的帅气神枪手。因作战勇敢,荣获“五一”一等奖章。1944年,冯志调到冀中三纵队前线剧社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报告文学《神枪手谢大水》、通讯作品《团结模范高水来》等。1947年入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
“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冯志长篇小说,真实还原“‘五·一’大扫荡”后敌我明暗交锋战事。
风靡半个世纪的经典之作,版权输出海外;原著多次改编,同名影视剧热播数年。
原作为献礼建国十周年而写,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全新再版,铭记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意义深重,突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伟大历史。
写在前面
我所以要写敌后武工队这部小说,是因为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日日夜夜地冲激着我的心;我的心被冲激得时时翻滚,刻刻沸腾。我总觉得如不写出来,在战友们面前似乎欠点什么,在祖国面前仿佛还有什么责任没尽到,因此,心里时常内疚,不得平静!
的确,心里的不平静,已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前的那年冬天,也正是日本鬼子刚刚投降三个多月,在集宁驻防时,我就想抓起笔来,将武装工作队在敌占区和敌人酷斗、鏖战的一大段生活写一写。党组织给了我力量,鼓励我写下去,同志们也以最大的关怀要我去写。但是,由于当时的文化、政治水平很低,而主要的是蒋介石又点起了内战大火,所以想写的念头,不得不暂时放下,去参加解放战争。
虽说写它的念头放下了,写它的意愿并没有打消。战斗空隙间,武工队里的战友们的面影时常出现;武工队的一些惊险、感人的故事,也经常让我回忆起来。每当忆起,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人民解放战争刚刚取得胜利,我便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了。
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1942年遭到鬼子的“五一”大扫荡,整个局面起了变化以后,冀中九军分区的党,正确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立即组织了一支短小精悍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到敌后的敌后,去开辟工作,去打击敌人。
敌后的敌后,就是敌占区。敌人自己称之为“确保治安”区,或“明朗化”的地区。在这种地区里,敌人有一套统治人民的严密、完整的组织机构,像连座法,保甲制;敌人不仅兵力雄厚,而且还控制着交通线,真是一处有警,四处增援。
这地区的环境,既不同于一时变质的老根据地,也不同于敌我争夺的游击区。这地区的敌人力量强大,群众条件差。武工队就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地区里坚持斗争,向群众宣传党的各种政策,开辟抗日工作,可想而知,工作是异常困难的。在这种地区里执行党的政策,必须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丝毫不能含糊。不然,不仅会给党造下难以挽回的损失,自己完不成任务,站不住脚,并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敌人吃掉。不过,这支武工队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和群众同命运,共呼吸,以群众的苦难为自己的苦难,以群众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随时宣传党的政策,严格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之才撒下了抗日的种子,鼓起了群众的斗志,开辟了地区,打击了敌人,直到逼得敌人退缩到老巢,我们取得了胜利。
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最熟悉的人物,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有的是我的“堡垒”户;书中的事件,又多是我亲自参加的。在党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下,现在总算完成了我多年的宿愿,把它写出来了。
《敌后武工队》如果说是我写的,倒不如说是我记录下来的更恰当。不管怎样,眼下它终于和读者见了面。如果它能在读者心灵上留下了一点点八路军艰苦抗战的印象,或对读者有一二点帮助,也就算我没有辜负党对我的关怀和同志们对我的帮助。
谨以此
献给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献给勤劳的勇敢的坚贞的人民!
献给我的亲爱的战友和同志们!
冯志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一日
目录
版权页
出版前言
写在前面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