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作者:毕尚 风华
书城价:¥4

2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作者:萧枫
书城价:¥4

3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作者:萧枫
书城价:¥4

4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作者:毕尚 风华
书城价:¥4

5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马克·吐..

作者:李勇
书城价:¥2.88

6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泰 戈 ..

作者:尔李奎
书城价:¥2.88

7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莎士比亚

作者:蒲永平
书城价:¥2.88

8

巴 顿

作者:胡元斌
书城价:¥2.88

9

最陶醉的心灵港湾

作者:左拉
书城价:¥2.88

10

石评梅散文精品

作者:石评梅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0评论量

20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萧枫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文学传记
  • 上传时间: 2019-03-21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4.00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共包括 武者小路实笃 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钱读一本好书,读一本令人快乐、收获多多,本书的工作人员广泛搜集,认真编辑,真可谓沙里淘金。
二叶亭四迷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他于1908年以朝日新闻社特派员的身份出使俄国彼得堡采访,在回国时,因旅途劳累,肺病加重,于1910年死于途中,时年46岁。他还翻译了一些俄国文学作品,并写有回忆录、日记和杂文等。夏目漱石夏目漱石,1867年生于江户武士家庭。明治维新后家道败落,先后当过两个人的养子。漱石自幼好学,在中学时代受汉学的熏染,就对汉诗文和小说极为爱好。1888年中学毕业后入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专攻英国文学。这时期他曾致力于汉诗文的创作,后收为一集,题名《木屑录》,其书序文明确表明“予有意以文立身”。   夏目漱石大学毕业后,去松山、熊木等地教书,此时受到学友、俳句诗人正冈子规(1867~1902)的影响,积极参加子规倡导的俳句改革运动。1900年漱石被政府选为官费留学生,到英国伦敦学西方文学。在异国,他度过了两年“不愉快”的生活。人地生疏,经济困难,生活不习惯,又遭到西方人的冷眼使他觉得自己象“狼群中的一只长毛狗一般”,与世格格不入。1903年回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1905年,漱石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讽刺、批判精神,惊动了文坛。此后,漱石发表了中篇小说《哥儿》(1906)、《旅宿》。前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诚实、憨厚、富有正义感的知识青年的形象,批判了教育界的腐败和黑暗。后者则通过一个画家的眼睛,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美的世界。他以“非人情”的情感,用“无心与稚心”来尽艺术家的天职写诗作画。作品描绘了秀丽的山水,渲染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它充分表露出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倾向。这三部作品被认为是漱石的前期三部曲。   1907接受《朝日新闻》社的邀请,辞去教职成为该社文艺专栏作家。直到去世的大约10年的时间里,先后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均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三四郎》、《其后》、《门》是他中期创作的三部曲。《三四郎》(1908)写农村青年三四郎在东京大学求学的生活和他对女性的爱慕,以及遭到拒绝,使他的幻想破灭。表现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过程。《其后》(1909)写的是一个近而立之年的知识分子长井代助的恋爱问题,小说最后在寻求职业的烦恼中结束。《门》(1910)描写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宗助夫妇的穷困生活,悲观、失望情绪笼罩着小说,表现了一个个性觉醒者的悲哀。   1909年漱石患了严重的胃病,多次危及生命,不得不住院治疗。他拖着病身,仍然顽强地坚持创作,直到生命最后一瞬。连续发表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心》(1914),这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后期三部曲”。后三部曲把创作重心由外部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苦恼、孤独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道德之间的深刻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心理剖析和哲理探求的创作倾向。1916年正当他执笔长篇小说《明暗》之时病情恶化,治疗无效,于当年年底病故。德富芦花德富芦花,1868年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对,并开始写作。1898年至1899年发表连载小说《杜宇》,因而闻名。小说通过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批判封建伦理和家族制度。随笔小品集《自然与人生》(1901),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回忆》(1901)塑造了一个不满现实、渴望立身扬名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形象。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是一部形象的社会政治史,以明治初年欧化主义盛行时期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天皇重臣的擅权仗势、生活腐化,也表现了受到封建礼教压迫的贵族妇女的不幸。归国后作《顺礼纪行》,抒发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寄生木》(1909)刻画了一个不满现实、苦斗致死的青年形象。在幸德秋水事件中,曾发表《谋叛论》,用折射的方式曲折地暴露了天皇制政府的强权统治。1908年后在东京郊外实践了托尔斯泰式的晴耕雨读的生活。1913年写下的随笔集《蚯蚓的梦呓》,纪录了他的田园生活。同年还写有批判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黑眼睛与黄眼睛》。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但晚年作品《富士》(1925)和《新春》已失去昔日的批判锋芒。   德富芦花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作家,其作品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关注社会,对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极为不满,探求社会出路,寄情于社会主义思想。   由于作者作品揭露深刻,大胆地触及上层统治者,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武者小路实笃武者小路实笃,1885年出生于东京贵族家庭,父亲武者小路实世是子爵,祖父实藏为著名的歌人。他幼年进入贵族子弟学校学习院学习,青年时对文学发生兴趣。受到托尔斯泰作品的影响,在哲学上接近禅学和阳明学派,这对他以后的创作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武者小路实笃于1908年在学习院高等科毕业,入东京帝国大学社会科,次年退学,1909年发表处女作《芳子》。1910年,他和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兄弟等创办文艺刊物《白桦》,提倡新的理想主义的文艺,形成“白桦”派。他早期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天真的人》(1911),长篇小说《幸福者》(1919),剧本《他的妹妹》(1915)、《一个青年的梦》(1916)以及《爱欲》(1926)等。他的作品风格朴实,通过平实的记叙,表现作者对人生明朗而强烈的愿望。如《天真的人》写一个在恋爱上遭受打击的青年,直到他所爱的女子同别人结了婚,他还相信对方是爱自己的。《一个青年的梦》则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爱好和平的愿望。武者小路实笃是乐观的理想主义者,曾发起“新村运动”。为建设乌托邦式的社会,在日向创办劳动互助、共同生活的模范新村。1918年创办《新村》杂志。1925~1936年,主办杂志《大调和》和杂志《独立人》。其后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普及,他的新村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遭到批判。在这次批判的风暴中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在这一时期写出了一系列长篇和中篇传记小说,如《释迦》、《孔子》、《托尔斯泰》、《二宫尊德》(1929)等。   1937~1945年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的这一阶段内,他除继续创作一些戏剧和长篇小说外,还从事美术著述,有《美术论集》、《读美》、《生活在艺术中的人们》等新著刊行。战后致力于绘画,并从一般的文人画转向西洋画的制作。1951年以后完成长篇小说《真理先生》。日夏耿之介日夏耿之介,1890年生于长野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科。在大学时和西条八十等创办同人杂志《圣杯》(后改为《假面具》),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转变颂》于1917年出版,以第二部诗集《黑衣圣母》(1921)成名。1921~1945年在早稻田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并写了《古风之月》(1922)、《咒文》(1933)等诗。他的诗技巧独特,想象奇异,用象征手法和汉语式句法来吟咏神秘幻想主题,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认为洗练、艺术性是文学的本质。自称其诗为“哥特式浪漫诗体”,倾向于艺术至上主义。曾任《奢霸都》、《万神殿》、《游牧记》等杂志总编。译有《王尔德诗集》(1920)、《英国神秘诗抄》(1922)等。评著有获读卖文学奖的《明治大正诗史》(1929)、《晚近三代文学品题》(1941)和《明治浪漫文学史》(1951)。   日夏耿之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日本因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而荣获艺术院奖。广津和郎广津和郎,1891年生于东京。1913年早稻田大学毕业。发表短篇习作《夜》和《疲惫的死》,并翻译契诃夫的小说,受到二叶亭四迷和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于1914年任东京每日新闻社记者,后为《洪水以后》等杂志撰写文艺评论,发表《愤怒的托尔斯泰》(1917),在文坛引起轰动。他的成名之作《神经病时代》(1917)是短篇小说,写一个知识分子对残酷丑恶的现实感到愤懑不平,但又无力反抗,彷徨苦闷,这是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是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类似的作品还有《两个不幸的人》(1918)、《怀抱着死去的孩子》(1919)等。   此外,还有抒写个人婚姻不幸的作品《师崎之行》(1918)、《壁虎》(1919)、《在波浪上》(1919)等。20、30年代日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时期,创作了《昭和初年的知识分子作家》(1930)和《暴风雨更猛烈些吧》(1934),被看作“同路人文学”。战争年代,发表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小巷春秋》(1940)和评论《德田秋声论》(1944),表示对法西斯的反抗。战后不久写了讽刺日本政府对占领军奴颜婢膝的短篇小说《幽灵列车》(1945),此后陆续发表《美佐和她的女友》(1949)、《港湾小镇》、《到泉水去的道路》(1954)、《微风吹过街头》(1960)以及评论《加缪的<局外人>》、《那个时代》(1950)、《岁月的踪迹》(1963)和政论《松川审判》(1958)等。战后最能体现他人道主义精神的是《松川审判》和《到泉水去的道路》。《松川审判》是写“松川事件”完全是冤狱,为争得社会的同情而写的作品;《到泉水去的道路》战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苦闷走向斗争而写的作品,它有中文译本。藤森成吉藤森成吉,1892年生于长野县一药商家庭。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对文学产生兴趣。   1913年发表长篇小说《波浪》(1914),表达了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矛盾心理,自费出版,受到知名作家的好评。
目录   第一章亚洲现代文学大家   坪内逍遥   二叶亭四迷   夏目漱石   德富芦花   武者小路实笃   日夏耿之介   广津和郎   藤森成吉   芥川龙之介   黑岛传治   川端康成   宫本百合子   三好达治   小林多喜二   石川达三   井上靖   水上勉   司马辽太郎   三岛由纪夫   有吉佐和子   大江健三郎   丁若镛   李光洙   李箕永   韩雪野   朴钟和   朴世永   宋影   赵基天   千世峰   黄健   密尔·穆罕默德   贝克姆·查卓·查特吉   泰戈尔   塞若特·查特吉   阿拉马·穆罕默德·伊克巴尔   梅农   普列姆昌德   苏比拉马尼亚   伯勒萨德   尼拉腊   耶谢巴尔   穆吉克·拉吉·安纳德   克里山·钱达尔   仁亲   达·纳楚克道尔基   僧格   洛德依当巴   旺干   顺吞蒲   西巫拉帕   索·古拉玛洛赫   社尼·绍瓦蓬   马尔戈·卡托迪克罗摩   凯里尔·安吐尔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   巴哈尔   萨迪克·赫达亚特   纳齐姆·希克梅特   萨巴哈丁·阿里   潘佩珠   阮辉想   纪伯伦   吴邦雅   德钦哥都迈   黎萨尔   鲁萨菲   第二章非洲现代文学大家   阿格农   邵基   哈菲兹·易卜拉欣   塔哈·侯赛因   阿卡德   陶菲格·哈基姆   纳吉布·马赫福兹   舍尔卡维   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桑贝内·乌斯曼   奥斯曼·塞贝纳   彼得·阿伯拉罕姆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