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 阉宦..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2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3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4

全国动员:做志愿军坚强的..

作者:李 奎
书城价:¥2.88

5

世界历史百科 破解自然..

作者:闻 明 ,彭萍萍
书城价:¥2.88

6

蓝天雄鹰:中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郑明武
书城价:¥2.88

7

经济重任:中国人民银行被..

作者:张学亮
书城价:¥2.88

8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 ..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9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 疑案..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10

中国历史百科之五 皇权典..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人民力量: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

0评论量

42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张学亮
  •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人文社科 > 历史地理
  • 上传时间: 2019-03-30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钱读一本好书,读一本令人快乐、收获多多,本书的工作人员广泛搜集,认真编辑,真可谓沙里淘金。
  武汉防汛形势极度紧张   1954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霪雨成灾,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气温像冬天,6月穿棉袄,堤面泥深路滑。   截至6月27日,武汉关水位达到2647米,堤防吃紧。   1954年,长江汛期较早,洪水涨势很猛,上游及附近地区连续暴雨,武汉处在长江中游,诸水汇集,市区地势低洼,在洪水威胁还不严重的时候,市区内的部分地区就已经积水成灾。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堤防长达13639公里,大部分的堤防是按1931年水位的防御标准修筑的,部分地区没有堤防设备。   1954年开年不久,防汛斗争形势就严峻地摆在了江汉全区人民面前,全区乃至全市15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责无旁贷地重重的落在了区委、全区各级党组织的肩上。   江汉区地处长江汉水汇流之冲,既得水利而兴,又因水而患。
  一、危情时刻   武汉防汛形势极度紧张   武汉政府发布防汛命令   武汉市将灾情上报中央   二、中央关注   中共中央下达紧急指示   政务院致电慰问抢险人员   毛泽东为武汉抗洪题词   三、抗洪抢险   抢险队战斗在舵落口   丹水池大堤紧急抢险   解放军打退长江巨浪   修筑坚固的防浪长城   青年突击队参加防汛   农民参加防汛斗争   巡堤队员紧急抢险   把积水赶到长江去   修筑武昌防洪大堤   保护武汉国棉一厂   四、八方支援   全国人民关注武汉防汛   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抗洪   北京工人奔赴武汉抗洪   各地蔬菜源源运送武汉   慰问团来到防汛前线   苏联专家来到防汛前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