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胡适文存1》包装精美,颇具典藏价值。精装,特种纸,封面采用大设计师方案,大气典雅,无以伦比!《胡适文存》四集,是胡适唯一亲自作序,编辑撰写并亲自参与出版的胡适作品经典集作。是最具收藏价值的胡适作品集!毛泽东说过:到了22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此时正是我们应该珍视重读胡适的时候了!李敖,张爱玲倾情推荐!蒋介石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对他又爱又恨!这就是胡适——中国近代最后一位思想大家!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24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自从北京发起工读互助团以来,工读的计划很受各地青年的欢迎,天津、上海等处都有同样的发起。天津现在风潮之中,这事自然一时不能实现。上海的工读互助团大概不久可以成立了。将来各地渐渐推行,这是意中的事,也是近来一种很可使人乐观的事。
但是我近来观察北京工读互助团的试验,很有几种感想。现在我且先说我观察的两件事实:
(1)工作的时间太多,——每人七时以上,十时以下——只有工作的时间,没有做学问的机会。
(2)做的工作,大都是粗笨的,简单的,机械的,不能引起做工的人的精神上的反应。只有做工的苦趣,没有工读的乐趣。
第一件事实是大家公认的。北京互助团初发起时,章程上规定“每日每人必须作工四小时”。实验的效果不能不增加钟点。故上海新发起的工读互助团简章第三条已改为“每日每人必须工作六小时”。并且还加上“若生活费用不能支持,得临时由团员公议增加作工钟点”。上海房租很贵,大概六小时是决不够的。现在且假定八小时作工,八小时睡觉,一时半吃饭,二时休息,剩下的只有四个半小时了。
如果做的工作都带有知识的分子,都能引起研究学问的旨趣,工作的时间就多一点也不妨。但是现在各处互助团兴办的工作大概都是“挨役”(drudgery),不是工作(work)。现在互助团的团员打起“试验新生活”的旗号,觉得“挨役”是新人物的一部分,故还能有点兴致。但是我预料这种兴致是不能持久的。兴致减少了,“挨役”更成了苦工了,假的新旗号也要倒了!
……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许怡荪传
李超传
吴敬梓传
先母行述(1873—1918)
寄吴又陵先生书
朋友与兄弟(答王子直)
《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吴虞文录》序
《林肯》序
一个问题
终身大事(游戏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