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作为一本给青少年朋友阅读的中国哲学启蒙书,《天平上的礼和法》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荀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精华,通过对《荀子》《韩非子》这部典籍里的诸多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和今天的青少年介绍荀子、韩非子在政治、军事等思想里的哲学观点。以期引导青少年更加热爱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启示。
张嘉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1963年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第一批本土博士。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师,发表论文十多篇,达十数万字。出版过《风岛飞起——童年的澎湖湾》等简体版、繁体版及韩文版儿童文学作品逾40册,获重要奖项逾30种。其中,《少年读史记》荣获“金鼎奖”优良读物、“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儿读物奖、2015年4月“中国好书”(十种)、2015年“桂冠童书奖”、2015年“中国30本好书”,并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等各种。长年奔走于两岸,指导两岸青少年和儿童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对卷帙浩繁的诸子百家著作,以现代视角进行全面解读。 故事形象,对话生动,漫画活泼,多种形式,轻松理解。 孩子看得懂的语言——消除阅读壁垒。 孩子有共鸣的事例——效果醍醐灌顶。 打破哲学“艰涩无用”的偏见,发现哲学如此有意思,生活处处用得到。 《天平上的礼和法》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荀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精华。
关于荀子本人及其著作
学敏、明哲,你们好!在先秦哲学里,最重要的四个派别是儒、墨、道、法。我们已经介绍过儒、墨、道三家,现在应该来谈谈法家了。
先秦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韩非子,但是在探讨他的学说之前,我们还得先提提儒家的荀子,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
第一,秦始皇用严刑峻法来治国,给后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前者为秦始皇提供了以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后者实际代秦始皇执行了以法治国的政策。人们算起这笔历史的账,常归咎于荀子,说他“教坏了学生”,但这笔账能这么算吗?荀子和韩非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师生关系?韩非子从荀子那里到底吸收了哪些养分?这中间有些关系是需要理一理的。
第二,荀子最著名的主张是“性恶说”,认为人们只要顺着本性去做,就会为恶。这和孟子的“性善说”恰恰反其道而行。儒家思想从孔子开始,经过孟子,一路走到荀子,难道是走上了一条歪斜的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荀子的说法?难不成它真的是一个错误的主张?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听了这两个理由,大家也许已经隐约感觉到,在先秦哲学发展的脉络里,荀子好像处在一个枢纽的位置。
一点儿都没错。对内,也是对上,荀子和面对时代剧烈变化的儒家有所关联;对外,也是对下,荀子和在乱世里日益茁壮的法家有所关联。尽管荀子在历史上遭受的批评相当多,但若略过荀子,先秦哲学的拼图就会少掉关键性的一块。
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荀子的生平。
荀子,名况,汉代人避汉宣帝讳,称其为“孙卿”,其中的“卿”是一种尊称。
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的生卒年有好几种说法,很难确定,综合各家的说法,他的生年最早可以推到公元前340年,卒年最晚可以推到公元前213年。现在一般认定的荀子生年是公元前313年前后,而他的卒年是公元前238年。不论如何,他离孟子的年代不算太远,因为孟子是公元前305年才过世的。
关于荀子的生卒年,说法为何不统一呢?主要是因为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荀子年五十才到齐国游学,而后来有不少人认为荀子是十五岁去齐国游学的,这两种说法就差了三十五岁。
荀子在齐国驻留的地方,是孟子也待过的稷下学宫。
当年,孟子为了齐国入侵燕国的事,和齐宣王产生了芥蒂,最终离开齐国。荀子在齐国时,国君换成了齐湣王,而齐国对外扩张的政策依然没变。荀子和学宫里的另外几位学者都曾为此劝谏过齐湣王,但都没什么效果。齐湣王的野心,最终招来其他几个国家的忌惮。
燕国为了报齐国先前入侵的大仇,和赵、韩、魏、秦等国结盟。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先后攻下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齐湣王死于内乱。荀子被迫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若非田单在公元前279年吹起反攻的号角,齐国早就灭亡了!
明哲一听史老师提起田单,忍不住叫道:“老师,这段历史我知道。田单实在厉害,用反间计让燕王换下乐毅,改派骑劫。这个骑劫将军是个笨蛋。田单一使出火牛阵的怪招,就把他打得稀里哗啦!”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官办的一所高等学术中心,位于临淄的稷门附近,相传始建于齐桓公时期,请注意是战国时期的田氏齐桓公,而不是春秋时期的姜氏齐桓公。
创设稷下学宫是为了招贤纳士,为国家储备人才。齐桓公之后的齐威王和齐宣王,更是不问学术派别、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等,只要是人才就招,学宫因此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激荡出思想的火花。淳于髡、孟子、驺衍、苛子、慎到一一一先秦许多有名的思想家都曾在这里待过,而稷下学宫所编纂的几部著作,如《管子》和《晏子春秋》等,也都成了经典。
根据史料的记载,齐宣王在位时,学宫里相当于大学教授的“稷下先生”有70多人,跟着他们学习的“学士”则以数百甚至千人计。这是稷下学宫的鼎盛时期。到了齐湣王后期,稷下学宫渐趋衰颓,终至没落。由建立到结束,稷下学宫存约150年。
史老师笑着对明哲说:“这段历史其实挺出名的。今天的学生若不知道这段历史,反而奇怪了!”
田单复国后,齐襄王继任为齐国的国君。荀子回到齐国,参与稷下学宫的重建工作。那个时候,由于学宫里的老一辈学者多已不在,学识和德行都不错的荀子就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号称“最为老师”,意思是最受尊重的先生。
在那期间,荀子三度成为“祭酒”。“祭酒”是学官名,原意是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领祭,这是一种荣誉。
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发生了长平之战,这场大战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历史。长平之战发生前,荀子应秦国的邀请到秦国去,后来又离开秦国到赵国去。在这两个国家,荀子分别见过秦昭王和赵孝成王,跟他们谈过治国之道。
长平之战发生后,公元前255年,楚国的春申君带兵灭了鲁国,命荀子出任兰陵县的县令。荀子就一边从政,一边著书。直到春申君在公元前238年被杀,荀子才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不久便过世了。
介绍过荀子的一生,我们再简单谈一谈荀子的著作。
荀子所写的文章,从先秦一直传到了汉代。西汉的刘向查过皇室的藏书,发现荀子的著作共有三百二十二篇,不过重复的很多。刘向把那些重复的篇章删掉,精简为三十二篇,题名为《孙卿新书》。到了唐代,有个名叫杨倞(liàng)的文人重新调整了《孙卿新书》的篇次,还为它作注,改书名为《荀卿子》,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荀子》的通行版本。说起《荀子》这三十二篇的性质,大致可分成十类:
一、阐述自然观的。如《天论》。
二、阐述人性论的。如《性恶》。
三、阐述伦理思想的。如《礼论》《乐论》《修身》《荣辱》等。荀子在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
四、阐述治国之道的。如《富国》《君道》《臣道》《君子》等。荀子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比较多。
五、阐述教育思想的。如《劝学》。
六、阐述军事思想的。如《议兵》。
七、阐述认识论的。如《解蔽》。
八、阐述逻辑思想的。如《正名》。
九、对当时各种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进行概括评判的。如《非十二子》。
十、其他。如《成相》篇用民间文学的形式来表达政治思想,《非相》篇批评相术。《赋》篇也表达政治思想,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以“赋”作为篇名的文章。至于书末的《宥坐》到《尧问》等五篇,有可能不是荀子亲自著作的,而是其弟子写的。
从篇章布局来看,《荀子》的内涵还是挺丰富的。接下来,我们会从几个重要的方面来探讨荀子的学说,尽管无法巨细靡遗地全面介绍,还是希望能让大家对荀子的思想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章 以“性恶说”为根底的苟子思想
关于苟子本人及其著作
人归人,天归天,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
与“性善说”针锋相对的“性恶说”
是儒学正途,还是儒学岔路?
本章涉及的《苟子》原文
第二章 一个关乎经世济民的大计划
本性的善或恶:科学与哲学的对话
在“经济学”的视野下谈礼的起源
心能知“道”,“学”很重要
明分使群:个人的本分与群体的协作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三章 荀子的治国三宝:礼、法、乐
离谱的导盲砖道
以礼治为先的隆礼尚法
从“法先王”到“法后王”
音乐的教化功能
本章涉及的《苟子》原文
第四章 为了富国裕民的理想
荀子认同“商人无祖国”这句话吗?
长洽久安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
全国上下都要富起来,但不可能人人一样富
国家的富强要靠杰出的管理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第五章 韩非子以法为核心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寓言世界
韩非子其人其书
韩非子对人性的看法及其历史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六章 法、势、术的“三合一”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
法一君主用来治国的根本
势一君主不可缺少的力量
术——君主秘而不宣的利器
相辅相成的法、势、术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第七章 这门“统治术”也不是没有问题!
云梦睡虎地秦简上的“鬼”
韩非子的“理想国”——禁绝“五蠹”和“六反”
当势凌驾于法和术
关于思想的探索,一个说一千次也不嫌多的叮咛
本章涉及的《韩非子》原文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