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幸福的花瓣:启发青少年的..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2

营造素质

作者:邢春茹王晓茵
书城价:¥2.88

3

你的路标在哪里

作者:孙常福
书城价:¥2.88

4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郭艳红
书城价:¥2.88

5

智慧的帆船:启发青少年的..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6

窗外的风景:启发青少年的..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7

成功的钥匙:启发青少年的..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8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泰戈尔..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9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安徒生..

作者:竭宝峰
书城价:¥2.88

10

凝聚人脉

作者:邢春茹王晓茵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1)

0评论量

12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竭宝峰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励志成功 > 成功
  • 上传时间: 2019-03-18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4.00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收录了运筹帷幄的谋略家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给人以炉火纯青、达识通人之感。
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钱读一本好书,读一本令人快乐、收获多多,本书的工作人员广泛搜集,认真编辑,真可谓沙里淘金。
刘基(字伯温)是明初的一代奇人,《明史》说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八百载,后知五百春”之誉。预言之作《烧饼歌》相传就是他写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当然不是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算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他写的《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天文历法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不同,刘基身着布衣,威猛刚烈,全然一副绿林好汉的模样。   刘基是浙江青田人,23岁中进士,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职,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因不与兵事,愤而弃官还乡,在48岁那年弃官归隐,后来遇到朱元璋,再次出山。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公元2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公元27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按运筹帷幄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征战疆场的“兄弟”,尽管朱元璋对刘伯温很恭敬,把他比作张良。但那是有所请教,是一种姿态而已。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内心的反感,尽管他们对朱元璋平定天下起的重要作用丝毫不亚于厮杀战场的武将。   当然,补偿还是有的,为安抚刘伯温,朱元璋下令青田不加赋税,“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后来又“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不过,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如果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但他是性情中人,决不会为逃避乱世纷争,躲起来一门心思做个人研究。而且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熟读历史的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对开国功臣来说尤其如此。他早就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所以,当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为丞相时,刘伯温以不适合做官为由力辞,可惜,一入侯门深如海,已没有了退出的余地了。   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只不过在朱元璋身上更变本加厉,更刻薄寡情。本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他一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告老还乡了。   刘伯温虽归老于乡,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强,人不在身边反觉难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后快。刘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对他不会就此放心的,所以他把儿子留京为官,算是人质。而且朱元璋每年岁暮都将退休的刘基之子琏,宋濂之子允载,叶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机等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嘘寒问暖,“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实则是要暗中控制。故此,退隐后的刘伯温异常低调,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未逃脱朱元璋的算计。   朝廷方面,李善长为朱元璋所忌,已经自动退休,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因李的举荐而成为丞相。其实,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就不看好胡惟庸,胡惟庸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   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谈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颏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朱元璋对此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胁迫,如果没有合适的反应,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刘伯温于是只好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假装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京。不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把这件事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旧不过问。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不久后,一代绝世奇才就这样去世了。
刘基   贞德   张居正   伊凡雷帝   范文程   奥利弗·克伦威尔   多尔衮   姚启圣   路易十四   爱新觉罗·弘历   弗里德里希二世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   乔治·华盛顿   杜桑   托马斯·杰斐逊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罗伯斯庇尔   拿破仑·波拿巴   阿瑟·威灵顿   克莱门斯·梅特涅   何塞·圣马丁   卡尔·克劳塞维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