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2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3

全国动员:做志愿军坚强的..

作者:李 奎
书城价:¥2.88

4

蓝天雄鹰:中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郑明武
书城价:¥2.88

5

经济重任:中国人民银行被..

作者:张学亮
书城价:¥2.88

6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 ..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7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 阉宦..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8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 疑案..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9

中国历史百科之五 皇权典..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10

中国历史百科之三 赫赫天..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大明王朝之春夏秋冬

0评论量

33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大明王朝之春夏秋冬》是著名作家赵柏田深耕明史十余载之历史代表作,讲述了大明王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的荣衰浮沉与兴废继绝,演绎了人在权力旋涡中的种种情状。全书以朝代和皇位更迭为顺序,以权力结构嬗变为叙述脉络,细致呈现出皇权与文官集团争斗角力的步步惊心,绘就了一幅跨时三百年的壮阔历史长卷。扎实绵密的叙述,幽雅深邃的历史意境,怀着温情和敬意开掘的人性之光,开创出作家写史的崭新美学风格。
赵柏田,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家,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著有“中国往事”系列(全四册)及《万镜楼:历史的纪实及其虚构》《私家地理课》《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岩中花树: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等图书二十余种,曾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5年“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
1、文字挥洒优美,用词准确精炼,叙事流畅清晰,史料翔实而运用得当,在对明朝历史的洞若观火中,细致评说大明王朝三百年,详解大明王朝的荣衰浮沉与兴废继绝。 2、于大处着眼书写历史全景,于细微之处发见人性幽光。扎实绵密的叙述,幽雅深邃的历史意境,怀着温情和敬意开掘的人性之光,开创出作家写史的崭新美学风格。 3、作为一名职业化的历史写作者,赵柏田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对宏大主题有着娴熟的把握,承袭叙事、考辩、评史相互交融的写作手法,将多年的史学积累和创作热情诉诸笔端,有专业史家之识见而无其艰深,有通俗史家之雅俗共赏而无其浮滑浅近。 4、赵柏田将明代的精华与变迁脉络抽取出来,以朝代和皇位的更迭为顺序,以权力结构的嬗变为叙述脉络,将文官对“礼”的尊崇、至上皇权的残暴与蛮横以及皇帝与文官的争斗角力等一一呈现,细致呈现出皇权与文官集团争斗角力的步步惊心,绘就了一幅跨越三百年的壮阔历史长卷。 5、历史终究不只是权力和阴谋的无尽轮回,世代如落叶,惟有人性之光永不泯灭,在这幅明朝画卷中,处处可见的活生生的人性、浩然正气的品格。“安抚历代亡灵,让羊皮纸上的墨水说话”的写作初衷,也传达了一位历史写作者的温情与敬意,读者亦可体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生命情意。
1354 年,春日某一天,未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带着少年时的伙伴徐达、汤和等一干二十四人,离开郭子兴的濠州大营向定远城进发。 时为元至正十四年,起义之火正在帝国境内四处蔓延。那一年,这个幼名重八的年轻人二十七岁。他离开郭子兴,是因为不满徐州来的几个红巾军首领统兵无方,又相互倾轧,料定了一帮乌合之众难成气候,决意凭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片江山来。 收编了定远地区的两支地方武装后,朱元璋率部于这年 6 月的一个晚上衔枚夜行,出奇兵袭击了驻扎在横涧山的元将张知院部,收降七万余人。他从中挑选了两万名富有战斗经验的精壮士兵,向元军守备力量薄弱的滁州进发,以便为下一步攻打龙盘虎踞的建康建立基地。大队人马如愤怒的潮水涌过平原和山川,这惊心动魄的阵势,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形容,真个是“赤帜蔽野而盈冈” 。 定远城带给朱元璋的不仅是士兵和大量作战物资,更重要的是冯国用、冯国胜这一班地方缙绅也加盟到了他的事业中来。有记载表明,夺取南京的军事计划初就来自熟知历朝兴亡历史的冯氏兄弟。南下滁州途中,一个将要对朱元璋的一生事业起到更大作用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濠州定远人李善长。李善长学的是法家学问,史传说他“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李善长刚到军门谒见,和朱元璋曾有过一番对话。朱元璋问,乱世什么时候可以终局,“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善长劝他学秦乱时的汉高祖刘邦,虽同样起自布衣,但只要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帝业五年可成。这番话无疑在朱元璋面前打开了一个他都不敢梦想的世界,于是他把李善长留下做了掌书记,一个类似于行政秘书的角色。 从攻打滁州开始,李善长成了朱元璋事实上的幕府领袖,“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此人还特别善于沟通将士和主将,但凡投奔过来的将领,发现某人身上有什么长处,就竭力推荐提拔;诸将间有什么龃龉,他也着力调和。在和州时,有一次朱元璋亲率主力出击,只留下李善长带少量兵丁居守大营。元将谍知来袭,竟被李善长设伏打退,自此愈见器重。1354 年冬天,元太师、右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又分兵围住六合,对朱元璋刚占领的滁州构成重大威胁。正是在李善长的竭力主张下,朱元璋才决定率兵赴援。此一战,不仅使张士诚转危为安,还使脱脱失宠于元顺帝。元朝的柱石一倒,加速了其倾颓之势,用李善长的话来说,就是“元纲既紊”。 历史学家孟森在谈到明开国以后之制度时说,有史以来,以元为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不知礼法刑政为何事”。元对制度的漠视,从《元史·兵志》可知,止有佥军、补军、调军、遣军之法,别无养军、练军之法,其他刑罚、食货等,一切苟简。朱元璋起事后深知,欲成大事,离不开“士”的辅佐。于是每攻下一个城池,当地文人不管是为旧政府服务过的还是隐居林下的,都会被召来接见并授予官职。历史学家吴晗对朱元璋的“养士”曾有过一段精彩论述: “元璋明白读书的好处,苦于自己读书不多,许多事说不出道理,以此,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也明白读书人能讲道理,替人出主意,很可怕;谁对他们客气,给面子,养得好,吃得饱,就替谁出力做事。这种办法叫作‘养士’,养什么似乎不大好听,不过只要养之养之,被养的也就不大在乎了。养士是件好事,而且,你不养,跑到敌人那儿或者被别人养去了,却会坏事。为了这个,他禁止部下将官和儒士交结,不许别人养士,却自己来包办,养所有肯被养的士。并且,还有一个大好处,士多半在地方上有名气,老百姓怕他也服他,把士养了,老百姓也就大部分跟过来了。费得不多,赚头极大,真是划算的买卖。因之,每逢新占领一个地方,必定访求这地方的读书人,软硬都来,罗致在幕府里做秘书,做顾问,做参谋。”
春 洪武元年——永乐二十二年(1368—1424 ) 第一章 走进“中世纪” 砌 墙 // 献 祭 // 清 洗 // 天 网 // 股东、伙计和奴仆 第二章 禁锢的舌头 削 藩 // 靖 难 // 屠 场 // 驰 谒 // 醉 杀 夏 洪熙元年——正德十六年(1425 —1521 ) 第三章 仁宣两朝纪事 铜缸里的王 // 盛世三杨 // 飞扬跋扈的王先生 第四章 夏日风暴 土木之战 // 尊贵的俘虏 // 夺门之变 第五章 后宫心计 皇帝与贵妃 // 内官与外官 // 皇后与外戚 第六章 正德年的大烟火 “宫奴” // 紫禁城里的帐蓬 // 欢乐颂 秋 嘉靖元年——万历十年( 1522 —1582 ) 第七章 四十五年春花秋月(上) 大礼议 // 新 宠 // 掘墓人 第八章 四十五年春花秋月(下) 祥瑞与长生 // 丹心照千古 // 狂歌袅袅天风发 第九章 棋局屡变 等风来 // 阁臣们 // 德之殇 第十章 耀眼的暮光 白首相知犹按剑 // 恋栈夺情 // 祸萌骖乘 冬 万历十一年——崇祯十七年( 1583 年—1644 ) 第十一章 至暗时刻 修补匠 // 醉梦三十年 // 君子在野 // 众士谔谔 // 通向奴才之路 第十二章 细数同声一个无 刺 许 // 教 主 // 名 士 // 危 峰 // 断 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