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 阉宦..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2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

作者:箫枫
书城价:¥2.88

3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4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5

造福于民:荆江分洪工程开..

作者:张学亮
书城价:¥2.88

6

全国动员:做志愿军坚强的..

作者:李 奎
书城价:¥2.88

7

世界历史百科 破解自然..

作者:闻 明 ,彭萍萍
书城价:¥2.88

8

蓝天雄鹰:中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郑明武
书城价:¥2.88

9

经济重任:中国人民银行被..

作者:张学亮
书城价:¥2.88

10

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 ..

作者:闻明, 张林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中国官制史:上下

0评论量

55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中国官制史》是明清史专家柏桦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从宏观、动态、大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其中导论、王权与皇权、中枢机构、地方官制、胥史和幕僚诸章尤为精彩。由“中国官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和皇权制度”“中枢辅佐机构”“中央政务机构和主要职官”“司法和监察制度”“军事制度”“财政制度”“地方官制”“文教卫生等机构”“胥吏、幕僚和家人”“职官管理制度”等章节组成。
柏桦,北京人,1953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专攻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制史。著有《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柏桦说明清奇案》等。
图书特色 沉潜史料,视野宏阔,历史学家柏桦纵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 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第一章 中国历代官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早在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政治文明。据传说记载,黄帝时期“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商君书·画策》),并且“师出以律,否臧凶”(《易·师第七》),还设官有 120 员。有关刀锯、律和 120 名官员的具体内容和职掌,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仅凭一些难断真伪的传说,很难准确判断。公元前 21 世纪建立起来的夏王朝,情况就逐渐明朗了,据当今考古的新发现,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有夏王朝的存在。夏王朝已经有国家机构,出现了一批以公职为特征的职业官吏,不但有了“禹刑”的“五刑之属三千”(《尚书·吕刑》),还有一定数额的官员。三代的官员“夏百二十员,殷二百四十员,周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员”[1]。官员的数目虽然不能说准确,也不能以之作为当时官制的基本依据,但官员不断增加的趋势确实是事实,也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律的。 以前研究三代的官制时,主要依据尚有真伪争论的典籍,所以很难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随着考古新发现,以考古结合文献,以实物证实传说,走上了研究三代官制的正确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存留的文献较多,虽然各国官制不尽相同,但典籍能够提供许多线索,再结合考古新发现,就可以破解许多谜团。当时虽然存在不尽相同的官制,但其中也有相互吸收,因袭和创新,为了解先秦乃至三代的官制提供出比较可靠的依据。 秦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比较完整的官制。所谓“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这是官制由分散而趋于统一,不断因循前代而创新,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唐)杜佑:《通典》卷 19《职官一》,中华书局,1988 年。
中国官制史:上册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历代官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官制萌芽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官制 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 第一节 王权制度 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 第三节 皇帝制度 第四节 王位与皇位继承 第五节 宗室制度 第六节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第七节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第八节 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转变 第三章 中枢辅政机构 第一节 贵族辅政制 第二节 秦汉以后的辅政制 第三节 辅政制度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第四章 中央政务机构 第一节 先秦中央政务机构 第二节 秦以后中央政务机构 第三节 变通与变革中央政务体制 第四节 中央政务运行机制 第五章 地方行政机构 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构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与基层组织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 第五节 行政辅助人员 中国官制史:下册 第六章 司法审判制度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第二节 诉讼与审判 第七章 监察制度 第一节 监察行政 第二节 监察的职能 第三节 监察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 第八章 军事制度 第一节 兵役制度 第二节 军事编制与兵种配制 第三节 军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 财政经济机构 第一节 财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经济管理机构 第三节 财政收支制度 第十章 科技文教卫生等机构 第一节 科学技术机构 第二节 文教卫生机构与学校 第十一章 文书玺印符节制度 第一节 文书制度 第二节 玺印制度 第三节 符节制度 第十二章 职官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 第二节 任用制度 第三节 考课制度 第四节 奖惩制度 第五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 附录 第六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 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