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清朝大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重要资料。
孟森,字莼孙,笔名心史,号阳湖孑遗。江苏武进人,明清史学大师。早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嗣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入郑孝胥广西兵备道幕府。后又出任《东方杂志》主编。1913年1月,当选国会众议员,7月又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翌年11月,国会解散,逐渐淡出政坛,专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受聘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31年,受聘国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心史丛刊》、《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讲义》等。
清之开国,不能谓于国民先有何种功德。本以女真崛兴东北,难言政治知识。顾其族为善接受他人知识之灵敏者,其知识能随势力而进,迨其入关抚治中国,为帝王之程度,亦不在历朝明盛诸帝之下。虽然死于安乐,以致亡国,在女真之根性,实一优秀之民族也。
女真族,至清而已三有国,且愈后而愈盛,已见上编。唯其极盛,乃致灭亡。受汉族之奉养,以消磨其特长,又欲自别异于汉族。既已无能,而又显非族类,轻视与仇视交并,一旦覆之,无可留恋。此为清亡之实状。当太祖以前,未能鼓其武力,而行动即非同族各部所及。以物质之缺乏,仰中国为赡生之计,此为其常态。中国未失道时,因其所求,以为操纵,顺则与之,逆则夺之。又多存其部落,予以世职,而保其并生并育。自居于兴灭继绝、扶弱抑强之帝德,而实制其兼并坐大之图,此明以前之边计也。女真虽谲,固不能不就此束缚。自肇祖至景、显,清之所谓四祖,今皆考见其受明厚恩,为诸夷最。求高官以夸众,则予以都督之尊;求托庇以避仇,则徙之辽边之内。其详见余《明元清系通纪》。
第一章 太祖三代:开国
第一节 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节 太祖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第三节 壮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极
第四节 父辈辉煌下的世祖顺治
第五节 八旗制度应运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巩固国基
第一节 十四岁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节 三藩之乱
第三节 康熙妙取台湾省
第四节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节 蒙古的绥服政策
第六节 清军进藏
第七节 留头还是留发
第八节 振兴文教
第九节 千古一帝的瑕疵
第三章 雍正乾隆:全盛
第一节 世宗雍正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的制度革新
第三节 收复青海、喀木
第四节 再定西藏
第五节 力取北疆准噶尔
第六节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第七节 雍正登基的血色权谋
第八节 雍乾时期的儒学
第四章 嘉庆道光:守文
第一节 乾隆禅位的真实原因
第二节 祸起三省苗
第三节 南方白莲教起义
第四节 东南海患
第五节 京畿天理教叛乱
第六节 道光年间的改革
第七节 鸦片战争
第八节 鸦片战争前后
第五章 咸丰同治: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上)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中)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下)
第四节 太平军与清朝的兴衰
第五节 捻军起义
第六节 回部纷争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