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2

民国商魂:一代创富者的智..

作者:王建男
书城价:¥11.5

3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作者:余音
书城价:¥9

4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作者:曹学思
书城价:¥15

5

新开流人家

作者:王伟力
书城价:¥15

6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书城价:¥14.9

7

李海青传

作者:白云起,计英臣
书城价:¥14.9

8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作者:韩仲义
书城价:¥12

9

绝命追杀

作者:詹幼鹏
书城价:¥11.5

10

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半世风烟一场梦 : 杜甫诗传

0评论量

18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以杜甫生平为主线,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乐童年、游四方、梦长安、叹京华、陷贼中、北征处、回归时、忆旧人九个章节,分别对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诗作加以解读,讲述他当时的境遇以及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通过详实的史料,探究诗圣每个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力求让更多读者了解杜甫的坎坷人生,了解那个年代发生的事。
田梦,曾用笔名布可小姐,一个挚恋墨香的女子,爱美爱笑、爱书爱画,执着于温美的文字梦境。多年来,始终跟随着心灵的脚步,将文字倾洒,那点点墨如飞花,交织一场人生好梦,轻抚人们心中初的温暖和感动。曾出版作品《人在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杨绛:人生曼妙的风景》《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等。
史料丰富,可读性强。 线装裸脊,版式舒朗。 适合阅读收藏。
水乡吴越 日出日落,草长莺飞。微风在山水之间流转,点点碎云停留在天边。一个少年,背影纤瘦,脊梁挺拔,眺望远方,心中早有方向,片刻休憩后,加快脚步,心灵之旅才刚刚开始,留下一行脚印在身后,还有送行的歌声在远处悠扬飘荡。 在杜甫弱冠之年,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出游,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开启了他的行走人生,步入新阶段。他将自己旅游出行的方式称为“壮游”,杜甫是这个词的缔造者,一直流传下来。所谓“壮游”,并不是壮年时的旅游,也不是壮士的旅游,而是心怀壮志的旅游。闻名中外的唐玄奘西天取经,就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这首《壮游》大约作于大历元年(766),晚年的杜甫卧病在四川,用这首叙事诗回顾了他的一生。从幼年学诗写起,到漫游的轨迹、见闻,还有科考落榜、经历安史之乱,到滞留巴蜀的生活……是了解他人生经历的重要史料。 唐朝时期,青年人喜欢游览大江南北,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少文人雅士在游历时,创作出精彩的诗词作品,在民间流传,后流芳百世。杜甫被这些诗词深深地吸引,他好奇诗句中提及的景致是怎样的美妙,他还未离开过家乡,没有独立感受过这个世界,他对外面的一切充满向往,才让他萌生出游的想法。 出游是结交良师益友的好途径,开阔眼界也是成长的必修课。父亲支持杜甫的想法,好男儿志在四方,父亲希望他能考取功名,辅佐君王,将杜家发扬光大。 开元十八年(730),杜甫整理行装,带着父亲的嘱托,迈出了家门,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游。这次出游时间并不长,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途中结识了韦之晋、寇锡等好友,初识了大好江山,感受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段精彩的经历让杜甫欣喜。 多年后,杜甫在湖南再次与故友韦之晋、寇锡相遇,此时的韦之晋已经升为刺史,寇锡也成为御史。之后,杜甫在得知韦之晋去世的消息后,写下《哭韦大夫之晋》,开篇有:“凄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诗中提及的“郇瑕”便是他那次出行的目的地,即今山西临猗附近,是晋国的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杜甫为寇锡所作《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也提及此地,诗曰:“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回忆起四十年前,在郇瑕与寇锡相识的场景,杜甫不免心生感慨,曾经你我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如今再见已白发苍苍。 短暂的旅程结束后,杜甫回到家中,感受过广阔天地的青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路上所见所闻与家人分享。 这次小游让杜甫意犹未尽,他仍然有未完成之心愿,他决定去更远的地方,去亲眼见识一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别人诗句中的“高山流水”。 开元十九年(731),方过弱冠之年的杜甫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漫游——吴越之行。“吴越”是指春秋的吴国、越国,两国各取一字,包括如今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他计划从洛阳出发,走水路,沿着大运河,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到达江南。吴越地区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他要饱览大好河山,享受太平盛世,结交更多的知音佳友。 之所以选择江南,还因为杜甫想前去拜会曾在浙江德清县一带担任过“武康尉”的叔父杜登和“卒常熟主簿”的姑丈贺撝,一则可以为他提供些经济支持,二则也为将来的仕途之路做些铺垫。 此时是唐玄宗开元时期,正值盛世华年、国力雄厚、国泰民安之时。文化在这种祥和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唐诗也进入了繁茂期,诞生无数传世作品。 杜甫出行期间,也创作了许多作品,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两三首,与他后期作品相比较,情感略显“单薄”,但仍可见笔触之宏伟磅礴。 《忆昔》是杜甫在广德二年(764)所作,回忆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的场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在大唐盛世之下,小城市就有万户人家,农业发达,稻米丰收,米仓都装得满满的,快要溢出来。天下一片太平安定,山上无流寇,路上无豺狼虎豹,想要远行随时可以出门,不必筹备太长时间。往来的商贾车马络绎不绝,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宫中的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人们友善互爱,关系融洽…… 如此的太平盛世,是百姓之福,人们可以生活在自己的家乡,过着平静而安定的生活。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让杜甫心胸豁达,褪去了少年稚气的模样,曾经那些只存在于先人诗词中的场景,也一一呈现在眼前。 杜甫出游具体行程并没有太多文字资料记载,后人多是通过他后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中了解这段历史。除了《壮游》以外,还有许多与好友追忆往昔的作品,诗中频繁提到这次出行的见闻,成为后世读者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洛阳出发后,一路沿着大运河顺流而下,经历数日的舟车劳顿之后,杜甫到达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这座烟水氤氲的六朝古都,杜甫早在前辈诗人谢灵运、鲍照的诗句里领略过它的旖旎风采,心驰神往。如今,真的置身其中,其内心情感可想而知! 这里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到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结伴出行,汇聚了天南海北的风流才子。在江宁,他和一位名叫旻上人的僧人交往甚密。 他们闲来敲棋,纵论风月,好不惬意。后来,他在那首《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的诗中追忆了这段逍遥岁月,并捎去了对旧友的丝丝牵念: 不见旻公三十年, 封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 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 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 头白昏昏只醉眠。 唐代的瓦棺寺已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寺庙,在那里杜甫有幸欣赏到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维摩诘是佛教里著名的居士。这幅壁画在中国古代绘画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关于这幅壁画,有一个传说。根据《佛祖统纪》《金陵梵刹志》等史料记载,在瓦官寺建寺之初,僧人在名流雅士中募集善款,作为建寺使用,顾恺之当时就潇洒地答应捐助百万——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眼看着交钱的日子到了,顾恺之遂来寺里,求得一面粉墙,他要在上面创作一幅维摩诘的画。 闭门画了月余,维摩诘的躯像画好了,却没有画眼睛。他对寺庙的僧人说:第一天来看画像的人,请他施十万;第二天来看画像的人,请他施五万;第三日来看画像的人,可以随意布施。 到了开放日那天,顾恺之大笔一挥,为维摩诘画像点上了眸子,只见他双目熠熠生辉,瞬间鲜活起来,呼之欲出。第一天来观看的人不禁为之惊叹,称赞顾恺之神来之笔。随后,这维摩诘壁画就轰动了整个金陵城。第二天一早,寺庙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达官贵人们每人带着五万的善款来一睹画像风采。第三天,来观赏的人不计其数,百万善款轻松筹得。 后来,好友许八送给他一幅壁画的临摹本,杜甫喜出望外,在47岁之际写下的《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中有:“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说的就是他得到拓本并留下深刻印象以及多年之后的念念不忘。能够欣赏到顾恺之的壁画,是杜甫在漫游途中的最大收获。顾恺之的画,极大地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灵感,他的一生也因此与画结缘,与画家结缘。 作别江宁,杜甫来到了吴境之内,他寻古访旧、纵游山水。这一站,杜甫凭吊了姑苏台,这里是吴王阖闾眺望太湖的地方。当年吴王夫差荒淫无度,花了五年的时间,在这里建造极其华丽、规模宏大的姑苏台,以供他玩乐。后越国进攻吴国,吴王夫差狼狈逃亡至此,被困山中,求和未成,自刎而死。而这名噪一时的姑苏台被越国将士付之一炬,化为一片废墟。 这里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颇具警醒深意,杜甫立志“致君尧舜上”,所以一定要登上姑苏台,重温吴国事。所谓知古鉴今,曾经的兴衰成败虽已逝去,却还值得今人研究评判。 凭吊完姑苏台,杜甫来到埋葬吴王阖闾和传说中的神剑的虎丘。权力与富贵在死亡面前不值一提,最后陪伴的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传说夫差在埋葬父亲阖闾时,将父亲生前喜欢的“扁渚”剑和“鱼肠”等三千柄名剑陪葬于墓中。夫差的孝心感动了苍天,三天后,一只白虎徘徊在阖闾的墓旁,久久不肯离去,最后化作一块大石,便是“虎丘”的得名。 长洲苑也是杜甫不能错过的地方,那里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狩猎游玩之地,如今在苏州市的西南、太湖北。此处风景优美,杜甫来时,恰逢荷花盛开,清风徐来,带着淡淡荷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文人雅士钟爱之所,许多诗人游到此处赋诗,称赞其景观别致。 《壮游》中,杜甫给漫游吴越做了总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杜甫心存遗憾,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想去“扶桑”看一看。 这首《壮游》是杜甫晚年时期的回忆之作,而出游途中所作的诗几乎都已散佚,在唐人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序》中记载:“江左词人所传颂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他认为江南一带流传的杜甫诗作都是一些游戏之作。 就这样,经过几年游历,杜甫犹如羽翼丰满的苍鹰,展翅翱翔,他的世界不再是单调的书本,眼前也不再只是小小的庭院。他游览名山大川,方知天地广阔,看尽江河湖海,才有洒脱自在,所有感悟都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落在他的笔下,浸透在字与字之间,成为他诗作的灵魂存在。
序言 第一章 乐童年·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先祖奉儒守官 浪漫童年,绮丽往事 水乡吴越 第二章 游四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试落败 放荡齐赵间 鹣鲽情深,相依相守 第三章 梦长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少年壮游识八方友 寄情于诗 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光芒 第四章 叹京华·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醉时歌咏归去来 辛辣讽刺丽人行 十年长安叹白头 第五章 陷贼中·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危险官职 羌村咏叹调 困苦于华州 “三吏”“三别”传千年 第六章 回归时·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出走秦州 陇右思故人 陇右上空飞凤凰 第七章 守草堂·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长居蜀国,草堂安身 草堂浮生,暂且停留的时光 忠君忧国,伤时念乱 再回草堂 第八章 念旧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归来春沙映竹村 在夔州——当局者与旁观者 成就佳作无数 第九章 忆旧人·天上人间觅致芳魂 湘江最后的收容 天地终无情 旧人新事情怀永驻 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