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民国商魂:一代创富者的智..

作者:王建男
书城价:¥11.5

2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作者:余音
书城价:¥9

3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作者:曹学思
书城价:¥15

4

新开流人家

作者:王伟力
书城价:¥15

5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6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书城价:¥14.9

7

李海青传

作者:白云起,计英臣
书城价:¥14.9

8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作者:韩仲义
书城价:¥12

9

绝命追杀

作者:詹幼鹏
书城价:¥11.5

10

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李清照词传

0评论量

25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李清照的词,仿佛总是在以漫不经心的语调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可只要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她词句中的清新隽永,包含着对亲情、爱情、祖国的浓厚深情。曾经的她,婉约到了极致,后来的她,又倔强得让人叹服。她的人正如她的名,清清白白,以词为镜,照出世间真相。她的柔婉与刚毅,也终将凝聚成一阙令人敬佩的词章。本书以李清照的词作为线,以时间为轴,将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带入到书中。让人们在品读她的诗词的同时,了解到每一阙诗词背后的故事。当你读完这本书,也就读完了李清照的一生。
朱丹红,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企业高管,一个温纯婉约、热爱生活的女子。著有《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普罗旺斯风情笔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等作品。
她是“千古*才女”,被誉为婉约派“词宗”; 她多情敏感,却偶尔迸发豪情; 她有过世人艳羡的爱情,也在爱情中遭遇不为人知的伤痛。 她是李清照,宋代女词人的代表。 读她的词,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隽永。 词的背后,却是她不被人熟知的人生。 史料丰富,可读性强。 线装裸脊,版式舒朗。 适合阅读收藏。
如梦闺中女子 流年似梦,光阴总是如此匆匆。时光的流淌,仿佛并非为了见证岁月的流转,而是要记取一段段剪影,让千载之后的人们,依然能读取一段被时间酝酿出醇香的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痴缠与共。 一席娉婷的身影,宛若从梦中走来。那段让她沉醉不知归路的梦境,便发生在被后人誉为盛世的北宋。 那是一段文风鼎盛的太平盛世,太多文豪云集于此时,为这段岁月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佛家将人间称作“尘世”,那么,这一位即将降落于尘世的女子,注定以其纤弱之躯,俏丽之姿,将她所在的这一处尘世,装点成一处欲语还休的红尘。 安乐的年华,处处弥漫着寂静的美好。那是岁月对世人最深情的告白,如此一方净土,定能盛放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莲花。 这一朵莲花,便绽开于一代文学家李格非家中。李家可谓书香世家,李格非的父祖辈,曾拜于北宋大学士韩琦门下。早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韩琦便高中进士,先后担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官职。在宋夏战争爆发之时,韩琦与范仲淹一起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建立起极高的威望。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人共同主持“庆历新政”。在为相十年当中,韩琦辅佐了三朝皇帝,可以说,韩琦的运筹帷幄,为北宋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韩琦的官名与文风,在北宋的百姓当中有口皆碑。因此便知,李格非的父祖辈能拜于韩琦门下,自然也绝非平庸之辈。 自幼,李格非便是聪敏之人,并刻意于经学。他的文章与著作,有许多都成为传世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有数十万言的《礼记说》。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李格非高中进士。起初担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之后又被任命为郓州教授。为官期间,李格非清廉爱民,就连郓州郡守都觉得李格非家中实在清贫,有意让他兼任其他官职,却被廉洁清正的李格非断然拒绝了。 在李格非看来,文学带给他的快乐,远非金钱所能比拟。“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便成了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因其文章受知于大文豪苏轼,因此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三人,被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就是这样一个视文学如生命之人,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得到了一件让他此生甚为珍惜的珍宝。这珍宝不是别的,正是他刚刚降临于人世的女儿。 阳春三月,冬日的严寒早已退去,初夏的暖风徐徐吹入庭院,也送来了一阵阵婴儿嘹亮的啼哭之声。 这似乎是人间最美的季节,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这是一个新生命到来的季节,李家的女儿便应着这美丽的时节呱呱坠地。 这是一个无比可爱的女婴,她的周身都是那样洁净,眼神中剔透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一块无瑕的碧玉,静静地躺在襁褓之中。 父女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便让李格非认定,这个女儿,将承载他一生所爱。他虽清贫,却愿将自己最宝贵的一切都尽数送给女儿。对于李格非来说,他最珍贵的宝藏,便是他一生的学识。这些学识,也被他毫不保留地输入了女儿的血脉之中。就连李格非自己都从未想过,这个娇嫩得令人不忍触碰的女婴,日后会成为响彻文坛的一代女文豪。 在文人李格非的心中,从未有过所谓的男尊女卑之观念。因此,他对于女儿的宠爱溢于言表,仿佛只要女儿想要,他就愿意去为女儿摘下天上的星。李格非为女儿取名“清照”,也许,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女儿比天上任何一颗星星都要明亮透彻。 出生在李家,似乎也是李清照的幸运。她不仅有一名拜于苏轼门下的父亲,更有一个才气十足的母亲。她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自幼便积累了极深厚的文学修养。因此,李清照从咿呀学语时,便能从母亲温柔的声音中接受诗书的熏陶。 牵着时光的手,在一行行文字中徜徉行走。不知不觉间,文学的种子已经在幼小的李清照心中生根发芽。自幼,她便饱读诗书,尤其对古诗文感兴趣。那诗词中优美的意境,正符合幼年清照的女子浪漫情怀。她尽情地享受着诗词赋予她的惬意,全然不用去思量在深闺之外究竟是怎样一个变化多舛的世界。 因为父亲在济南为官,这座泉城便成了李清照的故乡。她就如同济南城中的泉水,清澈而不失灵动。 李格非除了给女儿最好的教育,也尽自己所能让女儿无须为衣食发愁。就这样,在诗词的陪伴之下,李清照在无忧无虑之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并渐渐出落成一名袅袅婷婷的少女。 当成长来临,昔日的深闺便再也锁不住少女李清照的脚步。她喜欢到外面去行走,尤其是纵情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天地间的一切,总能赋予她极大的灵感。每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首首优美的辞章便从李清照的心中流淌到了笔尖之上。 所幸,她的父母并不是迂腐之人。他们也不愿让深闺成为女儿唯一的生活空间,因此,只要在出门之前,李清照向父母禀告自己的去处,父母便会欣然应允,并叮嘱她早点儿回来。 李清照最喜欢到郊外去散步,那里总是有最清新的空气,能让她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在如此没有封建约束的氛围中长大,自然也塑造了李清照敢于挑战一切人间不平的个性。 少女的情怀,碰撞上郊外的自由空气,难免会演化成一首首婉约优美的辞章。那首流传于后世的《如梦令》,便出自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之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一日,少女清照又像往日一般去郊外游玩。出门之前,清照特意让随身的侍女带了一点儿家中的好酒,她觉得,美景配上美酒,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 眼中的夏日盛景让她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竟然徜徉到日暮时分。当清照想起爹娘还在家中等待自己时,太阳即将落山,侍女带的那一壶小酒也已经在溪畔亭中饮到见底。这一日的游玩,清照十分尽兴,她知道,爹娘一定已经等得焦急,该到回家的时候了。 也许是美景让人沉醉,也许是刚刚饮完的那一壶小酒起了作用,清照从亭中石凳上起身时,竟然有些许的醉意,迷迷蒙蒙之间,仿佛忘记了家的方向在哪里。她不禁嘲笑自己:“今日真是玩得醉了!” 从溪畔回家,乘船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迷蒙间有些辨不清方向,清照竟然不小心将小船划入了一片荷花中央。水面上层层叠叠的荷叶,让小船前行越发困难。一时间,清照也有些焦急,想方设法要尽快渡过这片荷花盛开的区域,便更加用力地划动船桨。没想到,她的用力惊动了正准备入眠的一群水鸥和白鹭,它们发出阵阵叫声,扑扇着翅膀,仿佛在责怪清照扰了它们的清梦,又似乎在嘲笑这名微醺的少女,竟然辨不清家的方向。 这一幕引得清照哈哈大笑,即便是微醺迷路,也没能让清照失了大好的心情。回到家中,她赶忙提笔将刚刚经历的这一幕记了下来,辞藻之间,没有任何雕琢,一派自然生动之景。 彼时的李清照,还是那样一位生动明快的少女。她的身上,从未被世俗蒙上半点灰尘,乃至她的整个人生,都活得那样真实透明。 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尽情尽兴地做着自己。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幸享受到了这份欢乐,她也单纯地以为,人生,本就应该永远如同现在这般醇香旖旎。 从幼时起,每当想到好的词句,李清照总是第一个拿去给父亲分享。在她心目中,父亲并不单是个既威严又慈爱的形象,同时也是一位亦师亦友的长者。于是,当这阕《如梦令》写成,李清照没有将它藏起来独自赏味,而是立刻捧去给父亲评鉴。 父亲知道女儿的才华高于常人,却从未在心底为女儿打上“才女”的烙印。然而,这一次,他竟然捧着女儿的辞章反复读了多次,眼神从最初的平淡逐渐转变为欣喜。当他读罢辞章,抬头望向女儿,李清照分明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闪耀光芒。 李格非为女儿的才华惊叹,这让他不禁定睛端详着已经成长为少女的女儿。从这一刻起,他终于意识到,女儿的才华注定无法掩藏,有朝一日,说不定会凭借这份才气成就一番大器。 于是,他将这阕《如梦令》带到当朝各位辞章名家面前,只不过,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这是自己的小女所做。读过这阕词的人,大多为词中自然流露的才华所惊叹,根本没人能够想到,如此一篇散发着些许豪气的辞章,竟出自一名闺阁女子之手。甚至有人以为,这阕词是李格非的老师苏东坡所作。 一时间,在当朝辞章名家当中,这阕《如梦令》迅速流传开来,许多人也都对这位才华横溢的神秘“才子”产生了诸多兴趣。 对于世人的褒奖,李清照并不清楚。即便是知道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的李清照也丝毫不会因此让心绪掀起任何波澜。在她看来,诗词是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好方式,她依然将自己的感受写入词中,记录下一段段无法为外人明说的少女心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冬日的残雪已经消融,转眼已是春日,庭院中的海棠花早已盛开。这一晚,一场春雨下得稀疏,风却一阵阵刮得紧。伴着风雨声,清照不知不觉饮下一壶美酒,随着沉沉的酒意,她渐渐睡去。一觉醒来,酒意尚未全消,侍女已经早起,正为清照卷起床畔的帘帐。睡眼蒙眬之中,清照最先想到的却是庭院中的桂花,用略显慵懒的声音,问侍女庭院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是否被昨夜的风雨打落? 侍女笑着回答清照,海棠花依旧和昨天一样开得很好。清照这才放下心来,却又忍不住告诉侍女:“你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侍奉清照多年,侍女早已了解她的个性。这位小姐,时而开朗活泼,时而却又说出一些伤感之语。侍女知道,清照是一位惜花之人。她是那样热爱自然赠予的一切,对于春日尤为喜爱。眼看春日接近尾声,她难免再次流露出伤感之情。 不过,侍女并不知道,清照昨夜在房中饮酒,只是不忍心看到海棠花谢,这似乎是她在逃避一些残忍的现实,却又在宿醉未醒之时,忍不住第一时间关心那些她不忍心看到的落花。 也许,少女的情怀总是伴随着矛盾和纠结的。她已经预料到,一夜骤风疏雨,那些柔弱的花朵一定不堪风雨的摧残,早已遍地狼藉,落花满眼了。她不忍心目睹如此凄凉的场景,因此才试图从侍女的口中一探究竟。 清照的不忍与纠结,全部凝结于一个“试”字当中。她询问侍女时的口吻是带着一些试探与期待的,虽然已经做足了海棠凋谢的心理准备,却还是希望从侍女口中听到那些花朵安然无恙的消息。这一点,侍女无法了解,在回答清照的问话时,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因为,对于她来讲,那些海棠花并没有多么重要,唯有惜花的清照,才会因为海棠花的安然无恙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放心之后,清照又有些埋怨侍女,怎能对春日将逝显得如此粗心。都说风雨无情,花朵的绽放却只是短短一瞬。她不禁想到了自己,如今镜中的容颜依然俏丽,奈何却像花朵一样,耐不住岁月的摧残。她多害怕有朝一日红颜老去,就像落花一样,不堪风雨的吹打。 女儿心事,无人能够猜透,就连整日侍奉在清照身边的侍女也无法揣度。清照唯有将心事写入词中,闲来无事时,自己去回味那些藏于词句之中的心事。
序言 第一章 豆蔻 玉人浴出新妆洗 如梦闺中女子 澎湃的才情 命定的约会 岁月静好 难掩清愁 重帘未卷的心门 第二章 情至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续前世未了之缘 前世今生 唯有情难解 淡雅红尘中的甜蜜 赌书泼茶 天作之合 第三章 别离 炙手可热心可寒 看不见的虚妄 瘦比黄花的纤弱女子 日渐老去的心 缱绻深情 话与谁知 第四章 屏居 碧云笼碾玉成尘 最销魂雾散月明 “别是一家”的《词论》 任痴情泪融残花 闺怨形单影只 第五章 怨叹 天教憔悴度芳姿 陌生的爱情 多情难抵无情 眼中的沙 心头的刺 不再是他的风景 第六章 国殇 怎敌他晚风来急 战火暗淡了光华 思国之梦 女子豪情 燃烧于心的希望火种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第七章 孤雁 肠断与谁同倚 黄泉路上的召唤 余生情丝系偶成 睹一物 思一人 终究难回青春 第八章 垂暮 自是花中第一流 再掀一幕柔情 以爱为名的算计 难寻纯粹情致 一生婉约成“词宗” 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