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后来结识了革命者、共产党员施洵白,找到了光明的出路和美好的爱情。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带有浪漫色彩,尤其是从素裳的心里变化反映出社会运动前进的步伐。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1920年春到上海,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一年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不久海军学校停办,胡也频流浪到北京,以给公寓老板做杂事维生。在同住公寓的大学生的影响下,胡也频对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发生了兴趣并阅读了许多作品。1924年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同年夏天,与丁玲结识并成为亲密伴侣。大革命时期,由于他远离时代斗争的中心,思想较为孤独和苦闷,此时期的文学创作笼罩着伤感和虚无的情绪。1928年春到上海,与沈从文共同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并在该刊发表诗和小说。不久《红与黑》副刊停办,他又与丁玲、沈从文从事《红黑》和《人间》两个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但两刊很快即夭折。1930年5月,由于鼓动学生进行革命而被省政府通缉。他返回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并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他还被推为“左联”代表,参加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作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7日被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序
一
在过去——一九二八年以前——的革命底运动中,我们的“文学家”大半都站在超阶级以及超世界的立场上,把现代底十分膨胀的社会诸问题当做无所关心的事件,完全忽视这阶级斗争底社会的现实。这观念的错误,是暴露了受了资本主义影响及封建残余的艺术观,以为文学家是超乎一切,而这思想,是资产阶级所特有的个人主义底生活的产物。所以,充满于文坛上的大量产物,不得不反映着资产阶级的意识,这的确是我们过去的文坛上底一个显著的缺陷。甚至于,经过暴风雨的大革命时期之后,而这缺陷还在文坛上继续地暴露着。
在一切新文学的作品之中,能够代表这斗争底时代的,竟是如此之少。这是什么缘故呢?基本的原因,便是我们的“文学家”虽然眼看着时代的新开展,却没有胆量跨出他们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也就是,他们一面创造新文学的作品,一面还贪恋地照样过着个人主义底生活的。这样,我们的真正的新文学的产生,怎么能够呢。
这里,对于我自己底以前的作品,也是深切地感到不满的。
二
要使我们的文坛开展一种新局面,第一,我们不根本底地改变过去生活,是没有希望的。换句话说,如果献身为新文学工作的我们,不完全弃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意识,要创造新文学是不行的。再显明的说,如果我们不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也就是如果我们不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那我们的新文学是无从产生的。
我自己,我希望我将来的作品能够作为这种主张的实践。
三
至于我们现在的这一本《到莫斯科去》(作于去年四月间),虽然我认为比起我以前的作品,在思想上虽较为进步,但是,如果用严格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而指示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很多。不过,这本书,能够作为我将来作品底转变的一个预兆,便使我十分感到满足的。所以,我极盼望批评家给我严格的批评和读者给我忠实的意见。
四
我们的无产者出现于我们的文坛,这是超于我对于我自己期望底一个热诚的期望!
1930年5月19日上海
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