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张居正直解《孟子》(上、..

作者:张居正
书城价:¥15.2

2

随园诗话·第八卷

作者:袁枚
书城价:¥2.88

3

随园诗话·第二卷

作者:袁枚
书城价:¥2.88

4

三十六计·第五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5

四书五经·第九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6

四书五经·第八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7

四书五经·第五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8

孙子兵法·第九卷

作者:孙武
书城价:¥2.88

9

三十六计·第九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10

三十六计·第六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中医四大名著(第九卷)

0评论量

98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李楠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国学古籍 > 古籍
  • 上传时间: 2019-04-02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共包中医四大名著(第九卷)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全书荟萃世界美文名篇,题材丰富,内容厚重,语言精炼,极具阅读、欣赏、保存之价值,适合各层次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阅读,能让人开拓视野,陶冶心灵,启发智慧,提高品味;能让人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患风温、温热、温疫、湿毒、冬温等温病的患者,出现面部和眼白发红,说话声音重浊,呼气和吸气都很粗大,大便闭结不通,小便短赤不畅,舌苔呈老黄色,甚至色黑而粗糙起刺,若患者只感觉得恶热,不觉得恶寒,热势亢盛,尤其以下午到傍晚更加显著,这是病邪已传入中焦阳明的见症,称为阳明温病。脉象明显浮洪而躁急的,用白虎汤治疗;脉象沉数而有力,甚至反而表现为小而实的,用大承气汤治疗。至于暑温、湿温、温疟等疾病,则不在这条的讨论范围。   足阳明胃经主要循行于人体面部,所以《伤寒论)指出:阳明病证可见满面通红的症状。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火邪亢盛可以克金,因此属金的眼白在阳明火热上炎时很容易发红。肺也属金,如说话声音重浊不清,则是火热熏灼于肺所致。呼气和吸气都粗大,而且程度相等,这才是实证的表现。假如呼气粗大而吸气不粗,或者吸气粗大而呼气不粗,或者呼吸都不粗大,就不是阳明实证的表现,临床应仔细辨别。气息粗大与气喘不一样,仅前者逐渐发展可以变为气喘。大便闭结不通,是邪热与燥屎结于阳明大肠造成的。小便短涩不畅,是由于邪热影响了小肠的功能,使津液转输失常、膀胱气化不利造成的。口中干燥而渴,是火热消烁津液所致。舌苔呈现老黄色,是因为邪热蒸腾胃中浊气上迫于肺,肺气不能正常输布律液(《灵枢》在论述各脏温病时,只有病邪在肺的温病有舌苔的明文记述,共余各脏都没有明确的记述。由此可见,舌苔是胃中浊气熏蒸肺脏,肺脏不能布化津液而形成的)。病情严重的,舌苔可为黑色,黑色在五行中属水,火热亢盛而舌苔反出现水色的现象被人们称为火极而似水。按五行的生克关系,水能胜火,当五行中的某一行亢盛到极点时,就会出现能够战胜该行的某些症状特点,苔呈黑色就是热极后的表现。有时舌面上会形成坚硬的芒刺,这是舌苔久本消退,邪热极盛时造成的。倘若芒刺柔软,则不是实证。患者如果不恶寒只恶热,是病邪已经传入户焦的反应,此时已没有肺经表证,而成为阳明温病。阳明温病,为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同病。温为阳邪,其性属热;阳明也属阳,感邪后易于化热化燥,因而温热之邪侵犯阳明后,热势必更加炽烈,患者只感到恶热而不恶寒。对本证的治疗,有的可用白虎汤,有的可用承气汤,临证应依据脉象的不同选择使用。如脉浮洪而躁急的,是阳明胃热炽盛,病位接近于表的现象,不可用攻下法治疗,尤其见到脉浮,一定不能误用攻下。大凡法除病邪,均应根据病邪的所在部位和它们外出的最近路经,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祛邪外出。脉象浮,提示病邪近于表,如能使病邪从表而去,则较为顺乎自然,所以用白虎汤来消退烦热。如脉象沉小而有力,是病邪完全在里的表现,治疗必须采用攻下的方法,选用大承气汤为主。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舌苔边缘色白,仅见中间有淡黄色的,就可以在方中加用大黄。这种方法切不可盲目地遵从。虽然有人说伤寒的治疗应着重在防止误用下法,温病的治疗应着重在避免误用汗法,即使温病误用攻下,也不会像伤寒误用攻下后果那么严重。但是,承气汤这类的方剂毕竟不是可以轻易使用的,所以说只有舌苔呈老黄色,甚至黑色而起有芒刺,脉象沉实,确实属于燥结痞满俱备的阳明腑实证时,才可使用承气汤攻下。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温病应当以治疗手经为主,竭力批驳用足经药的错误,现在为什么也谈阳明证呢?足阳明胃的病证难道不是足经吗?我的回答是:阳明胃属土,是人体十二经汇集的地方,被称为十二经之海,就像自然界万物都归聚在土地上那样,所有疾病没有不影响到胃的。前人曾说: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将手经和足经截然划分为两部分。一般来说,伤寒所感受的寒邪由肌表毛窍侵入,先进入皮下腠理缝隙细小的地方,然后进入皮下腠理缝隙较大的部位,再从这里进入络中最细的孙络,由孙络再进入较粗的大络,最后由大络进入经中,这条经就是太阳经。起病从太阳经开始,通过传变,到厥阴经终止,伤寒传变以足经为主,并不是说与手经无关。温病所感受的温邪由口鼻侵入,鼻气与肺相通,口气与胃相通,所以温病多见肺胃病证。如果肺经的病邪发生逆传,就会导致心包病变。上焦病变没有得到控制,就会传入中焦,导致胃与脾的病变,中焦病变没有得到控制,就会传入下焦,造成肝与肾的病变。所以,温病的传变是从上焦开始,到下焦结束,虽以手经的传变为主,但并不是与足经无关。因此,在感受温邪的初期阶段,决不能用辛温之品发散其阳气。伤寒感受寒邪而病,主要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治疗宜用辛温、甘湿、苦热的方药效其阳气;温病感受温邪而病,主要耗损人体的阴液,因而治疗宜用辛凉、甘寒、甘咸的方药救其阴液。只要把伤寒和温病的病证性质、临床特点加以比较,自然就会明白两者的区别。
  目录   卷二·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秋燥   卷三·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