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张居正直解《孟子》(上、..

作者:张居正
书城价:¥15.2

2

随园诗话·第八卷

作者:袁枚
书城价:¥2.88

3

随园诗话·第二卷

作者:袁枚
书城价:¥2.88

4

三十六计·第五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5

四书五经·第九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6

四书五经·第八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7

四书五经·第六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8

四书五经·第五卷

作者:李楠
书城价:¥2.88

9

孙子兵法·第九卷

作者:孙武
书城价:¥2.88

10

三十六计·第九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0评论量

1634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野谷道人
  • 出  版  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国学古籍 > 古籍
  • 上传时间: 2019-03-18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为隐居周阳城清溪的鬼谷,因此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他是先秦诸子之一。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先生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等,纵横家有苏秦、张仪、毛遂等,还有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鬼谷子》是一部谋略学巨著,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其中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着重于辩证的实践的方法,是完整的领导统御与智谋策略的体系,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鬼谷子》一书,从其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由于其中涉及大量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   《鬼谷子》代表了战国游说之士的理论、策略和手段,是纵横捭阖术的经验总结,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宝典,决胜千里的实用指南,汇聚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谋略的精粹,对于今天这个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时代,在从政、处世、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经阴符七术》前三篇主要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则主要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我们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鬼谷子》一书是以功利主义思想冷眼静观尘世,认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自认为最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审视其中庞杂的思想、策略和手段,要去其精华,抛其糟粕,使其真正唯我所用。   
作者:野谷道人。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作者受到读者和媒体极高的评价,文字功底深厚,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所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文字优美,值得一读。
第一章   捭①阖②   第一粤若③稽④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物⑥,知存亡之门户⑦,筹策万类之终始⑧,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⑨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之今,其道一也⑩。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注释】   ①捭:分。   ②阖:关。   ③粤若:发语词,通“曰若”、“越若”。   ④稽:考。   ⑤阴阳:古代常用的哲学概念,指宇宙中的两种矛盾对立、相互消长的势力。阴阳交替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   ⑥命物:立名命物。别本“命”字上有“名”字。   ⑦知存亡之门户:预测吉凶、智悉存亡兴衰的关键。门户,枢机、关键。   ⑧筹策万类之终始:筹策,谋划;万类,万物;终始,兴衰演变的过程。别本“类”作“物”。   ⑨朕:迹象。   ⑩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规律,圣人的道理是同一个。   审察其所先后:仔细审察事物的前后联系。   度权量能:度权,估量对方的思维能力;量能,指衡量对方的实践能力。   校:比较。   
第一卷   第一章捭阖   捭阖第一   一、少康复国的故事   二、周武王夺天下   三、周公旦的故事   四、和氏璧的故事   五、顺应原因的结果   六、孔子讲解自然之道   八、欲速则不达   九、物腐虫生   十、失去的与得到的   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捭阖第二   一、姜太公辅佐周武王   二、黄金台招贤   三、宁戚唱歌自荐   四、二桃杀三士   五、楚庄王迎战晋军   六、不明所以的惠子   七、诸葛亮初出茅庐   八、项羽安置章邯   九、身在曹营心在汉   十、宴席上的吹嘘   十一、公孙龙的炫耀   十二、徐有贞助英宗复位   十三、苏模棱处事   十四、曹彬的夸耀   捭阖第三   一、商汤的助手   二、武丁求贤   三、忠诚的巨子石碏   四、管仲相助齐桓公   五、韩起郑国聘问   六、齐桓公用人之道   七、齐国贤相晏子   八、刮目相看的孙权   九、负重而致远   一○、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一、投笔从戎的班固   一二、拓拔焘任用魏钊   一三、以人为鉴定的标准   一四、忽必烈赞铁连   捭阖第四   一、嫘祖劝诫黄帝   二、商汤革命   三、武王伐纣   四、昭忌献计魏王   五、郑庄公与母对唱   六、淳于髡乐极生悲   七、不识时务的后果   八、冯异致书李轶   九、狂妄的奴才   一○、刑押卢从史   一一、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二、丁宝桢智斩安德海   捭阖第五   一、伏羲氏的思想   二、舜的发展   三、夏启甘之战   四、葛伯之族   五、赵衰解君怒   六、神奇化腐朽,腐朽化神奇   七、从白往黑归   八、不可同日而语   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一、不识丈夫的妻子   一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三、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一四、宋徽宗传位太子   第二章反应   反应第一   一、力行改革的齐相   二、齐国田叔的计谋   三、优孟哭马   四、马车夫的得意   五、斗伯比的意图   六、汉相国陈平   七、东方朔答武帝   八、石勒识臣   九、坐观成败结果   一○、崔浩的预言   一一、唐玄宗错用人   一二、豹死留皮的企图   一三、吴棠酒令气钦差   反应第二   一、召陵之盟   二、伙夫智救武臣   三、苏代游说相应侯   四、项羽帐中杀宋义   五、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七、司马昭之心   八、韩信背水一战   九、冯唐妙语救魏尚   一○、虞延不拘小节   一二、徐福上书汉宣帝   一三、班超智勇服鄯善   一四、周亚夫平叛大战   一五、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六、适当的方法   一七、斗智斗勇的书生   一八、李渊机智回信   一九、欧阳修救狄青   二○、唐胄上书进谏   二一、任用官吏的规章   反应第三   一、邹忌照镜   二、一鸣惊人   三、有备无患   四、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五、远交近攻   六、孙膑装疯忍辱   七、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八、把握机会   九、东山再起   一○、李愬估吴元济   一一、书法比赛的齐高帝   一二、赵鼎建议高宗   一三、陈子昂的推销第二卷   一四、皇太极招降祖大寿   第三章内揵   内揵第一   一、楚灵王的重用   二、厉公讨伐郤氏   三、石碏大义灭亲   四、景公求雨   五、奉令承教   六、思百姓之苦的晏子   七、齐宣王的王道   八、秦穆公接待由余   九、指鹿为马的赵高   一○、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一一、汉景帝杀晁错   一二、远离帝王的贾谊   一三、遭到陷害的邹阳   一四、苍鹰的悲剧   一五、李陵战败匈奴   一六、攻守兼备的韦孝宽   一七、崔仲方见高祖   一八、拓拔力微杀儿   内揵第二   一、国乱思良相   二、苏代进谗言   三、竹简上的刻字   四、封侯后的商鞅   五、得到信任的范雎   六、逃亡的卢绾   七、审时度势的陆贾   八、有城府的杨约   九、袁盎的心机   一○、含冤而死的胡建   一二、曹操的良臣杜畿   一三、陆俟单骑平叛乱   一四、毛笔先生怀才不遇   一五、阴险的尚结赞   一六、唐顺宗的宠臣   一七、迫害官僚的魏忠贤   内揵第三   一、荆庄王茅门之法   二、楚灵王的末路   三、晋灵公桃园打鸟   四、卫国人的雕刻   五、范宣子致歉戎人   六、李斯的处世哲学   七、克敌制胜的张兴世   八、陈康迎吴汉   九、西晋忠臣张华   一○、晋朝公卿王戎   一一、乱世能臣赵俨   一二、二疏辞官   第四章抵巇   抵巇第一   一、赵简子爱士   二、齐闵王丧国   三、说服秦将白起   四、萧望之之死   五、周武王积累德行   六、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七、丁鸿杜渐防萌   八、将军迷途知返   九、安兴贵招抚李轨   一○、应高游劝胶西王   抵巇第二   一、介子推的故事   二、沙丘之变   三、蔺相如避见廉颇   四、苏代见相国公仲   五、朱勃论马援   六、废除昌邑王   七、刘裕猜忌王镇恶   八、伺机上奏的李昭德   九、河中两只石兽   一○、李伯渊杀崔立   一一、多尔兖承诺吴三桂   抵巇第三   一、夏桀灭亡   二、芒卯领魏秦   三、周昭王驾崩   四、提拔赵括   五、崔杼弑君   六、韩王轻信谋臣   七、善于观察的李庆   八、不懂战争的宋襄公   九、宫之奇谏假道   一○、宇文述判谋反   一一、孟尝君养士   一二、避实就虚的徐达   一三、遭陷害的李善长   抵巇第四   一、不贪宝玉的子罕   二、颜率游说齐宣王   三、师旷制止亡国音   四、勾践卧薪尝胆   五、老将军邓芝   六、韩信千虑一得   七、龚遂治齐   八、赵充国击西羌   九、忍辱负重的陆逊   一○、贾谊厝火积薪   一一、一身抱负的班昭   一二、百折不挠的乔玄   一三、霍去病战匈奴   一四、荆湖军将李处耘   一五、贤臣范仲淹   第五章飞箝   飞箝第一   一、周武王作战   二、孙子练兵   三、曹刿论战   四、冯异大败赤眉军   五、田穰苴的谋略   六、吴起养兵   七、合纵抗秦之计   八、陆逊应变策略   九、岳飞战兀术   一○、郭子仪大退回纥兵   一一、李存勖攻取濮阳   一二、杨行密施计平叛乱   一三、曾国藩请将   一四、孔镛诚信平叛乱   第三卷   第六章忤合   忤合第一   一、武安君计议降兵   二、抵抗秦国的计谋   三、曹操兵败黄盖   四、好谋无决   五、缓兵之计   六、尉遏迥妙算萧纪   七、节度使乘虚直入   八、李援与王诜谋反   九、秦桧陷害岳飞   忤合第二   一、爱国的屈原   二、荆轲刺秦王   三、伍子胥过昭关   四、诸葛亮隆中对   五、高允的诚实品格   六、顺水推舟   七、王允斗智   八、窦建德断案   九、洗夫人送礼   一○、宋子初借刀杀人   第七章揣篇   揣篇第一   一、郑国贤相子产   二、魏无知答汉王   三、晋侯派遣郤克   四、三家分晋   五、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六、郦食其说沛公   七、司马懿韬光养晦   八、遥制朝政的尔朱荣   九、恭圣仁烈杨皇后   一○、韩世宗投鼠忌器   一一、庄宗问郭崇韬   一二、海瑞谏皇帝   揣篇第二   一、伍员秦庭之哭   二、三家灭智   三、荆轲献计   四、自食其果的春申君   五、汉高祖逐鹿中原   六、司马光二次上书   七、谢安拒官   八、打破鬼例   九、免官的张华   一○、忠诚的戈谦   一一、神明县令断案   揣篇第三   一、夫差的目的   二、平定鲁国   三、范雎直上青云   四、周朝灭国   五、揣摩魏廷的杨仪   六、都将审问史建塘   七、依顺迎合的封伦   八、李世民的气度   第八章摩篇   摩篇第一   一、范雎出使秦国   二、吕相断绝秦国   三、作为人质的太子   四、张唐听信甘罗   五、庄辛劝说楚襄王   六、伍奢隐藏真相   七、将帅王杰上疏   八、刘延寿见戎王   九、言辞激奋的周敬心   摩篇第二   一、掌握局面的张仪   二、听从意见的魏王   三、宽恕罪行的君王   四、君主的诚信   五、刘邦运筹帷幄   六、崔浩谏言明元帝   七、范纯仁不见之怨   八、扶持二世皇帝   九、平羌叛乱的虞诩   摩篇第三   一○、宾媚人求晋   一一魏绛和戎之策   一二、苏秦慧眼识英雄   一三、蔡泽雄辩范睢   一四、张仪游说秦王   一五、离开吴国的枚乘   一六、司马错与张仪的争论   一七、姜维求计避祸   一八、歇后郑五   一九、日夜劝说李世民   摩篇第四   一、郭开陷害廉颇   二、心直口快的颜斶   三、齐国谋臣鲁仲   四、预言春申君的下场   五、有勇无谋的吕布   六、言而有信的季布   七、执法严明的董宣   八、黄雀的规律   九、李世民对话颔利可汗   一○、思路开阔的孙嘉淦   第九章权篇   权篇第一   一、楚材晋用   二、多谋善战的乐毅   三、晁错改令   四、澶渊之盟   五、拥为沛公的高祖   六、梁商上疏顺帝   七、窦建德的藏兵洞   八、卢从史的二心   权篇第二   一、郑楚同盟   二、弭兵会议   三、字文护哭诉   四、无立锥之地   五、谋乱的吕氏兄弟   六、晋王杨广争权位   七、落难公子   八、完颜永蹈的面相   九、康熙智擒鳌拜   权篇第三   一、文事武备   二、平步青云   三、大树将军   四、佞臣江充   五、范十一娘医病   六、李辅国保护太子   七、李克宁起兵   八、智捉白胜   第四卷   权篇第四   一、孔子三缄其口   二、言必有中   三、荀况的礼义   四、二者必居其一   五、王猛发挥才干   六、东方朔各得其所   七、杯酒释兵权   八、李逵误识他人   九、严惩李大户   第十章谋篇   谋篇第一   一、阻止齐国的战争   二、触龙说赵太后   三、曹操用兵神速   四、诸葛谋攻司马   五、诸葛亮诈取城池   六、打草惊蛇的王鲁   谋篇第二   一、魏王背道而驰   二、弦高智退秦军   三、文信侯的出走   四、安平君的功劳   五、韩信巧借洪水计   六、韩信暗度陈仓   七、蜀国上演空城计   八、李广处乱不惊   九、长孙晟的离间计   一○、讨伐宇文化及   一一、谋策正确的暾欲谷   谋篇第三   一、毛遂自荐巧立功   二、孙武斩宠妃   三、孙膑围魏救赵   四、孙膑减灶杀庞涓   五、周瑜除蒋干   六、王镇恶奇袭江陵   七、张巡智斗令狐潮   八、赵遹纵火取胜   九、韩世忠大胜金兵   一○、放走间谍的岳飞   谋篇第四   一、黄帝施计平天下   二、茅焦解衣服刑   三、齐姜扮装救国   四、李牧计战匈奴   五、过五关,斩六将   六、太宗传位   七、明神宗长子封王   第十一章决篇   决篇第一   一、与楚国同争   二、苻坚决心伐晋   三、陈胜吴广起义   四、虞诩通权达变   五、淮南王英布   六、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七、项羽起义破釜沉舟   八、发动叛乱的安禄山   九、光绪帝变法维新   决篇第二   一、晋与楚之战   二、韩信拔帜易帜   三、决胜千里之外   四、项羽骁勇善战   五、拓拔焘攻克统万   六、粮车藏兵的裴行俭   七、伯颜重击南宋军   八、张献忠起义战   决篇第三   一、甘罗劝谏赵王   二、乐毅信谏燕惠王   三、李斯上书复官职   四、郦食高阳进谏   五、荀彧进言曹操   六、刘知远夫人谏帝   七、僧格林沁上疏陈奏   第十二章符言   符言第一   一、墨子破云梯   二、退避的晋文公   三、春秋偪阳之战   四、烛之武退秦师   五、秦王吞并六国   六、陆逊火烧连营   七、光武帝纳蔡茂   符言第二   一、居官守法   二、梁孝王放邹阳   三、费无忌身名俱灭   四、百姓上书萧何   五、尹囊瓦贪污   六、刘禅断送江山   七、狄仁杰以死谏帝   八、开明的唐太宗   符言第三   一、厚取于民,而薄其施   二、赦免无罪的叔孙   三、赏罚分明   四、诸葛亮治蜀   五、教导将军的爱盎   六、夏王菊花庄借马   七、孔循刀下留人   八、离朝的司马光   九、隋文帝严惩恶子   一○、长孙皇后引典故   一一、御史智断谋反案   符言第四   一、春秋平阴之战   二、庆封的专政   三、冯衍劝廉丹   四、孟达劝告刘封   五、被诬陷的太子痤   六、张立道听之言   七、长孙晟分析雍阎   外篇   本经阴符七术   一、盛神   二、养志   三、实意   四、分威   五、散势   六、转圆   七、损悦   持枢   中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