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民国商魂:一代创富者的智..

作者:王建男
书城价:¥11.5

2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作者:余音
书城价:¥9

3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作者:曹学思
书城价:¥15

4

新开流人家

作者:王伟力
书城价:¥15

5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6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书城价:¥14.9

7

李海青传

作者:白云起,计英臣
书城价:¥14.9

8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作者:韩仲义
书城价:¥12

9

绝命追杀

作者:詹幼鹏
书城价:¥11.5

10

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富兰克林

0评论量

27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杨永金
  • 出  版  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文学传记 > 传记/纪实文学
  • 上传时间: 2019-03-21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波士顿。   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不久,富兰克林又阴差阳错到了英国。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美国费城。   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1730年9月1日,富兰克林与朵布蕾·德里结婚,婚后生有两个孩子。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富兰克林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1776年,已经70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1790年4月17日23时,富兰克林逝世。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钱读一本好书,读一本令人快乐、收获多多,本书的工作人员广泛搜集,认真编辑,真可谓沙里淘金。
狂风仍然席卷着漫天的乌云,大海仍然不住地咆哮着。   忽然,海水像小山一样迎头压了下来,孩子们却没有丝毫的恐怖。他们浑身上下却洋溢着勇敢与快乐的激情。   大帆船上的人都为此而惊叹不已。   人们有的担心,有的赞扬,还有的挥手向孩子们致意。   那位红发荷兰水手竟然打赌说,船头上那位胖胖的小指挥者,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船长。   这个胖胖的小指挥者,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富兰克林家族的后代。   “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是英国十四五世纪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名称。   富兰克林家族生息繁衍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科逊教区,保有30亩土地的自由领地,另以打铁为副业。   有籍可考的一代长子汤麦斯出生于1598年。他继承了富兰克林家在爱科逊的祖宅,也继承了铁匠这一营生。   汤麦斯在晚年将祖业交给自己的大儿子,而他自己则在二儿子那里度过了晚年时光。   小汤麦斯是老汤麦斯四子中的长子,虽然身为铁匠,但天资聪颖。   他在本教区的大绅士帕莫先生的鼓励下,努力求学上进,获得了当书记官的资格,成为地方上有名望的人。   从镇上到郡中,小汤麦斯发起过许多公益事业,在教区中受到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赏识和赞助。   老汤麦斯的二儿子约翰是牛津郡班布雷村的一名呢绒染匠。三儿子叫本杰明,四儿子叫佐赛亚。   本杰明在伦敦学染丝绸,佐赛亚则跟二哥约翰当过学徒。四个弟兄中,本杰明和佐赛亚感情特别亲密。   佐赛亚信奉非国教,结婚比较早。1682年佐赛亚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的新英格兰。   佐赛亚之所以要迁居到遥远的北美洲,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当时出现了欧洲人到美洲淘金的热潮,许多人到那里发了大财。这对于一些留在本地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刺激,他们也都想能够获得巨大的财富。   另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宗教问题。传统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宗教也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发展而发展。所以后代总是与前辈的宗教思想产生冲突。   佐赛亚是一个非国教徒,这在保守的英格兰是不被承认的,如果继续留在英国,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而新开发的殖民地却不会存在这些信仰方面的问题。因为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他们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不会用自己的宗教去指责别人的信仰。   北美洲在当时许多传统保守国家的人眼中,就是自由和财富的象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佐赛亚一家踏上横渡大西洋的轮船,来到了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城。   波士顿是北美洲的重要城市,它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在波士顿,妻子又给佐赛亚生了四个孩子。后来,妻子去世了,佐赛亚又娶了阿拜雅·富格尔为继室。   1706年1月1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享誉世界、流芳百世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降临了人间。   阿拜雅·富格尔给佐赛亚又生了十个子女,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这十个子女中的一个。富兰克林也是佐赛亚最小的儿子,他排行第十五,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终于走进了学校   因为子女众多,佐赛亚一家在美洲的生活过得并不适意,勉强能糊口而已。所以上学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些奢侈,因为上学是要缴纳费用的,而且还不能为家里带来收入。   眼看着富兰克林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人也为他上学的事情在想办法。富兰克林在家里排行最小,所以较多地得到了哥哥姐姐的喜爱。不过他从小就和自己的哥哥们脾气不同。   富兰克林的哥哥们大都不喜欢读书,而小富兰克林则格外喜欢读书,而且还喜欢写字。与自己的哥哥们相比,富兰克林具有非常强的记忆能力。最主要的是,他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做好许多需要耐心才能够做好的事情,而他的哥哥们却很少有这样的耐心。   富兰克林有一个爱好,不仅喜欢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他经常把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大凡是读过的书都不会忘掉的。   从小富兰克林的好奇心特别强,而且能够长时间地进行关注。他对各种事物都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雪、月、星辰等方面的内容,他都兴致勃勃地去认识和观察。   而他的哥哥们,在这方面没有他那样的天赋,他们往往除了经商做买卖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父亲佐赛亚是一个诚恳和善的人,而且多才多艺。很多社会名人常常请他商议公事,邻里友人遇到困难或发生纠纷,也爱找他帮助调解,这些都给了富兰克林积极的影响。   父亲非常好客,而且还认为客人们的谈话,不但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会对孩子们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因此,父亲和客人们谈话的时候,常常让自己的孩子们坐在旁边聆听。   事实正是这样,客人们不断的交流,对他的孩子的确产生了影响。因为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交流往往会引起富兰克林的思考。   有一天,佐赛亚又在家里请客,客人中大部分都是商人,或是一些小手工业者。   有一个商人说:“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老实人。”   “一个人起初做的是小生意,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点点地积攒,最终有一天会大富的。”另一个人说。   为了让别人更明白,这个人还打了个比方,他说:“如果你用一把小斧头去砍一棵足有一米直径的树,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砍,总有一天会把那棵大树砍倒的。”   “这些事情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去做,最终才会成功的。如果被眼前的困难吓得缩回去,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和睡,到老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富兰克林的父亲总结式地说。   接下来又有一个人说道:“兄弟们将来要想有钱的话,必须从现在做起,每天都不能浪费掉一个铜子,把它们积攒起来,将来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还有时间的问题,对于时间更要抓紧,珍惜分分秒秒,并且要始终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将来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人接着说。   客人们各抒己见,富兰克林听得特别认真。客人们走后,他还在心中回想着客人们的谈话。每当客人们进行这样的交流的时候,小富兰克林就听得格外专心。听得多了,他慢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甚至有时候,富兰克林还会就客人们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小就表现出了他敏锐的思维。父亲也很偏爱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每当看到他认真读书的样子时,心中总在默默地想:“家里再没有钱,也要让这个孩子去读书才好啊!”   可是,富兰克林家里实在太穷了,家里的孩子又实在太多,所以小富兰克林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还没有进入学校。正当富兰克林的父母为小富兰克林上学的事情发愁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一天,富兰克林家的门口出现了一辆漂亮马车,他们一家人以为只是路过的,也没有在意。可是马车就在他们的家门口停下了,看来是有事情。所以,佐赛亚慌忙出门迎接。从车上走下了镇议事委员会的先生们。   佐赛亚把这些议事委员会的先生们请进了自己的家里,然后端出茶水。   “富兰克林先生,我们有事要跟你商量一下!”几位议事委员会的委员在客厅刚刚坐下,就对佐赛亚说。
出身贫穷   出身英国移民家庭   终于走进了学校   为朋友勇于担当   用风筝拉着游泳   渴望知识的小书迷   在书中寻找乐趣   尝试诗歌创作   投稿抨击社会制度   成功创业   出版《新英格兰报》   远离家乡遇到知己   历尽辛苦来到费城   创业路上悲欢情   不幸滞留英国   终于回到了家乡   创办自己的印刷厂   出版新的报纸   步入婚姻殿堂   组建美洲哲学学会   大力扩展印刷业务   热爱科学   改造取暖火炉   发明自动烤肉机   研究风暴规律   热衷电学实验   继续进行科学实验   研究农业科技   揭示雷电秘密   发明避雷针   参与政治   组建民团抗击外侵   兴办医院学校   大力改革美洲邮政   为城市发明路灯   一生钟情科学   当选自卫队总指挥   亲自到英国请愿   与业主进行斗争   毅然担任请愿代表   勇敢承担罪责   寻找和平解决途径   献身事业   投入独立事业   为独立寻找外援   迎来美国的独立   最后的岁月   附录   经典故事   年谱   名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