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南北园林风格

作者:李姗姗
书城价:¥2.88

2

发明发现

作者:曾勋
书城价:¥2.88

3

古桥天姿风采

作者:李姗姗
书城价:¥2.88

4

自然未解之谜 ..

作者:魏光朴
书城价:¥2.88

5

淡定人生

作者:杨国霞
书城价:¥2.88

6

谦和好礼

作者:戚光英
书城价:¥2.88

7

刚健有为

作者:李奎
书城价:¥2.88

8

君子之学

作者:陈秀伶
书城价:¥2.88

9

雅士汇聚名楼

作者:李姗姗
书城价:¥2.88

10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

作者:林之满 萧枫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政治暗潮涌动

0评论量

9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萧枫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人文社科
  • 上传时间: 2019-03-19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本书作者受到读者和媒体极高的评价,文字功底深厚,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所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文字优美,值得一读。
可是,同样是这个韩非,不仅不承认上古时期有禅让制,进而又说舜和禹能够继承王位,是"臣弑君"的结果。他在《韩非子·说疑》中认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没有描绘这些人抢班夺权的细节,也未说到这四位王者是不是全被杀头,但明确说了继任者用了"逼"、"放"、"伐"的强硬手段,显然这和禅让制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情。   韩非是荀况的学生,师徒两人都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公开否认禅让制的观点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的不少史学家都附和这些说法。如唐代的刘知几在他的《史通》中引用《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后来的大禹又把舜驱赶到苍梧(今湖南南部),硬是把他逼死,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稍后的另一位史学家司马贞也传达了类似说法。他在《史记正义》中引《竹书纪年》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看来尧的下台并非因为年龄原因,而是由于"德衰"之故,大舜以为他不配再居王位,就把尧关进了牢狱,同时让他的儿子丹朱也做了囚徒,大舜成功地搞了政变。   对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说得比较全面的当数史学大家司马迁了。他在《史记》中综合了《尚书》、《论语》、《孟子》诸说而写进了《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他描写时年86岁的尧王发现和任用大舜的过程,与《尚书》的说法是一致的,并且说到尧王为了检验这位接班人的理家能力,还把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娥皇和女英送给了大舜,诚心诚意使他践其王位。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同了,舜在执掌了管理大权之后,很快实行起独裁,处心积虑把尧架空,为此实行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举十六相",即把尧长期排除在领导层之外的"八恺"、"八元"很快同时起用,树立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二是"去四凶",利用果断有力的手段,把尧正在宠信的浑沌、穷奇、杌、饕餮,一下给除掉了,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这样一来,弄得尧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大舜仍不罢休,又把尧软禁起来,不准他同家人、亲友见面,逼迫他赶快让位。可是尧的儿子丹朱难以就范,舜又把他放逐到丹水。经过一步步地精心策划,大舜终于坐上了王位。由此看来,舜之承尧并非"禅让"的结果,而是大舜用阴谋手段篡夺了王位。不过,舜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在尧"让位"以后再也没找他的麻烦,命人好好照料这位老岳父,使其颐养天年,寿至117岁。   《史记·五帝记》又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礼记》则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刘知几在解释这段话时认为:"其涉方之死,其殆文命之志乎?"文命即禹。这就是说禹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采用了"逼"和"放"的手段,不客气地赶走了大舜。刘知几的分析很有道理。试想,上古时代的苍梧尚是荒蛮之地,人烟极其稀少,既无边关纠纷,又无其他要事,舜到这种地方巡查什么?如果为了打猎,值得跑那么远吗?况且,当时的大舜已是耄耋之年,数千里的路途之苦,他能受得了吗?再说,娥皇、女英既为舜的妻子,为何不归葬苍梧?其中定有难言之隐。所以,舜之所谓南巡,不是为了公务,也不是游山玩水。要么是武装押解,不得不去;要么是被人所逼,惧祸逃亡。谁能导致舜的这种悲惨下场,自然非禹莫属。由此推测,大禹的继位,也非禅让的结果。   既然没有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那么,《尚书》、《竹书纪年》记载的这类事情是怎么来的?有人认为,《尚书》中的《尧典》成于战国时期,如同孔子在《论语》中讲的禅让之事,很可能是道听途说,没有多少可靠根据。而《大禹谟》系晋人伪托,也照《尧典》编造故事,果真这样,那么最早记载禅让制度的《尚书》,就完全靠不住了。
 目 录   千古奇案   一、千古疑案   尧帝实行禅让制之疑   大禹治水的历史真相   殷纣王的功过是非   浑身是谜的姜子牙   赵高为何能指鹿为马   萧何何处追韩信   王莽称帝的是是非非   曹操为何不当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打败仗   隋文帝为何实行一夫一妻制   唐太宗是否混血儿   武则天是否是淫妇   安禄山迷惑唐明皇和杨贵妃   为"儿皇帝"石敬瑭翻案   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二、千古冤案   伍子胥之冤   屈原之冤   桑弘羊之冤   岳飞之冤   政治事件   皇权政治   黄帝战蚩尤   启家天下   西周封邦建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   文景之治   北击匈奴   王莽改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灭南朝   远征高丽   贞观之治   唐蕃和亲   武周代唐   开元盛世   陈桥兵变   女真建辽   靖康之变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西征   二、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钟相、杨么起义   李自成起义   张献忠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三、政治事变   共和   吴楚七国之乱   侯景之乱   尔朱氏之乱   韦后之乱   甘露之变   土木之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