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人类的希望——航空航天科..

作者:胡元斌
书城价:¥2.88

2

人类的朋友——生物科学知..

作者:胡元斌
书城价:¥2.88

3

人类的脚步——交通运输科..

作者:胡元斌
书城价:¥2.88

4

人类的力量——军事科学知..

作者:胡元斌
书城价:¥2.88

5

人类文明的奇特搜寻:人类..

作者:韩德复
书城价:¥2.88

6

科学名家讲座:世界航天科..

作者:金诚致
书城价:¥2.88

7

保护地球

作者:李慕南姜忠喆
书城价:¥2.88

8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探..

作者:冯来运 周成龙
书城价:¥2.88

9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发..

作者:冯来运 周成龙
书城价:¥2.88

10

科学生活的创意策划

作者:李德信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印刷术

0评论量

51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刘行光
  • 出  版  社:
  • 版权提供: 刘行光
  • 所在分类: 图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上传时间: 2016-10-19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印刷术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之一,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虽然许多人知道印刷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对于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各方面的创造发明比较熟悉的人还不多,所以我们编写了一本全面介绍我国印刷术的的通俗读物《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印刷术》。在内容上,本书分为印刷术发明以前的时代、雕版印刷的发明和发展、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和发展、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应用、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和影响。在行文上,本书文笔流畅,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相信大家读完本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行光长期致力于对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编写与研究,并拥有多位名校高级教师组成的强大创作团队,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使所介绍的知识点趣味横生,令读者过目不忘。已出版的作品有《物理多大点事儿》、《地球资源与保护丛书》、《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等。
  在很久很久以前,书籍的流传全靠手抄。薄薄的一本书,从头至尾抄一遍,很不容易。如果卷帙浩繁,要抄的书又多,费工费时就更可想见了,所以手抄书的流传局限性很大。打破这种局限性的是什么呢?是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对书稿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它能够大量、经济地在多种图文载体上,主要是在纸上复制图书及其他文献,以便广泛传播和长久保存。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分两种,即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在前。它是将文字反刻于一整块木板或其他质料的板上,制成印版,并在印版上施墨进行印刷的方法。雕版印刷术也称整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发明的更为先进的印刷技术。它是先在胶泥、木头或铜、锡等金属上制成一个个阳文反写的单字,再依书稿内容用单个“活字”检排成一块印版,然后在印版上施墨印刷的方法。现代铅印技术,就是从我国古代发明的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在印刷方面的发明创造是多方而的。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一些重大创造像纸币、报纸也是我国发明的,木版水印更是我国独特的印刷技术。   印刷术有着它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它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人民顺应历史的需要,创造了这一伟大发明。随着它的发展和传播,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历史发展,同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由于印刷术的这种巨大社会作用,它发明后很快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而且使这种技术很快地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大约在印刷术发明后不久,我国各类印刷品陆续传到了国外。七世纪中期(公元646年以后),日本有了唐代的印本书。同时,唐朝政府又把雕板作为礼物或商品输入到朝鲜。八世纪初期,朝鲜又自己雕板刻印佛经;九世纪末或十世纪初,朝鲜有了印本书。再到后来,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与中国邻近的东南亚各国也开始利用印刷术,并且陆续向西方各国传播,促使了西方各国、尤其是欧洲印刷术的兴起。公元1450年,德国人谷腾堡在迈恩兹开办印刷所,仿效中国活字印刷原理,用铅活字印书。这时离我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已相距四百多年,距雕板印刷的发明时间就更远。从这点看,我国的印刷事业对世界文明的兴起,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编 印刷术发明以前的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伟大发明的历史当然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有源树有根,要了解印刷的发明史,就得从印刷发明以前谈起。这不仅因为印刷和其他重大发明一样,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而这些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都是在印刷发明以前书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了解过去的情况,就无法理解印刷发明史。还因为不了解印刷发明前文化传播的艰难情况,就不能深刻体会印刷术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   一、 发明印刷术的历史需要   书籍是早期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当你拿起一本新书的时候,你一定会马上被那里面新颖的知识、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当你走进书店,看到书架上那么多的书,你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里,使你更增加了求知的欲望。一本历史书,可以使人们了解到遥远的过去;一本科技书,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一本文学书,可以使人受到教育和鼓舞;一张报纸,又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国际国内最新的重要新闻……如果没有书,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我们的祖先原来连文字都没有,当然也就不会有书了。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简短地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吧。   1.早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演进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人,得了病,请医生治疗。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一味药,叫“龙骨”。那个人买回药来,仔细端详着“龙骨”。“龙骨”真是不寻常。上面还刻着不少字呢。这些字奇怪得很,像图画一样,和我们现在的字大不一样。这位姓王的是个有心人,他下了一番工夫去琢磨这块“龙骨”上的字,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是三千多年前,大约在商朝的时候人们刻下的字。   我们的祖先原来并没有文字。为了记载事情就把几块石头用绳捆扎起来,即结绳记事。后来才出现了象形文字,最后从象形文字才发展成符号文字,并把这样的字刻在“龙骨”上。所谓“龙骨”,就是古代牛、羊、猪的骨头或贝壳。人们把这种刻在兽骨和乌龟壳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很笨重,不便于携带,大小和形状也不一致。更何况骨头和乌龟壳都很硬,在上面刻字也不那么容易。我们的祖先继续寻找更合适的东西代替骨头和乌龟壳。随着文字的发展,大约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把文字写或刻到木片、竹片上。这种木片、竹片,古人把它叫做竹简、木简,又叫“简牍”。竹片、木片到处都有,取材方便,刻写容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锯成长短不同的规格,在上面写完、刻完文字以后,用绳穿起来,很整齐。就这样,“简牍”取代了“甲骨”。   可以说,“简牍”就是古老的书了。现在我们常写的一册书两册书的“册”字,在古代写成“”,这个字的形状很像几个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的形状。   古时候使用的竹、木简长短不一。长的二尺多,短的一尺多,每片约有半寸宽。一块竹、木简最多能刻写几十个字,少的八、九个字。一般二尺多长的用来写书,一尺左右的用来写信,过去常常有人把信叫做尺牍,就是这个缘故。   这种竹、木简的文字书,沿用了好几百年,直到汉朝时还在使用着。
  第一编 印刷术发明以前的时代4   一、发明印刷术的历史需要4   1.早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演进4   2.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推进7   二、发明印刷术的物质条件8   1.纸的发明对印刷术的影响8   2.毛笔对印刷术的影响10   3.墨的发明和发展13   三、发明印刷术的技术条件15   1.印章与盖印对印刷术发明的影响15   2.石刻技术对印刷术发明的影响17   3.拓印技术对印刷术发明的影响19   4.雕版对印刷术发明的启发21   第二编 雕版印刷的发明和发展22   一、雕版印刷的发明23   1.文物盗窃犯的发现23   2.文献记载中的唐代雕版印刷2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