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是邹韬奋先生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全书共计61篇,追述了作者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作者在牢狱中所作,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主要作品有:《大众集》、《坦白集》、《漫笔》、《展望》、《经历》、《韬奋言论集》等。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曾经偶然在西报上的“补白”里看到这两句怪有趣的话:
“A gossip is one who talks to you about others; a bore is one who talks to you about himself. ”
如把这两句话勉强译成中文,大意也许可以这样说:“喜欢闲谈的人,就是对你瞎谈着别人的事情;令人讨厌的人,就是对你尽谈着关于他自己的事情。”我说“勉强译成”,因为一种文字的幽默意味,最难一点不走漏地译成别一种文字,但是无论如何,大意是可以明白的了。我尤其注意第二句,即“令人讨厌的人,就是对你尽谈着关于他自己的事情”。一个人谈到自己的事情,往往要罗罗嗦嗦地拖泥带水地说个不完,使人听了感觉到厌烦,诸君也许已经有过这样听得不耐烦的经验吧。我有鉴于此,所以向来对于“自述”一类的文字不愿写。
最近因为在香港办了几个月的报,回到上海以后,有不少朋友问起在香港的情形,我便写了好几篇《在香港的经历》(登在《生活星期刊》),原来不过随笔写来,拉杂谈谈而已,不料有好多读者写信来勉励我要多写一些,大概还不觉得怎样厌烦;但是在香港几个月的经历就不过那一些,所以登了九期就把它结束了。可是经了读者的这样怂恿,我又转着念头,想要尝试写几篇《二十年来的经历》,不知道要不要引起诸君的厌烦。倘若读者听得厌烦,我希望不客气地写信来警告一下,我便可提早结束,或不再写下去。
……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二 工程师的幻想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四 课外阅读
五 写作的尝试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七 英文的学习
八 修身科的试卷
九 幻想的消失
一○ 青年“老学究”
一一 踏进了约翰
一二 深挚的友谊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一四 初出茅庐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一六 新饭碗问题
一七 编译的教训
一八 英文教员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二○ 一个基本原则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二四 现实的教训
二五 一幕悲喜剧
二六 一年的练习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二九 转变
三○ 几个原则
三一 社会的信用
三二 立场和主张
三三 深夜被捕
三四 到捕房
三五 铁格子后面
三六 高三分院
三七 再被羁押
三八 同情和厚意
三九 地方法院
四○ 押在公安局
四一 高等法院
四二 看守所
四三 临时的组织
四四 我们的“家长”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九 一个“难妹”
五○ “六个人是一个人”
五一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五五 一个难关
五六 新闻检查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五八 种种尴尬
五九 一只大笨牛
六○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附录
六一 我的母亲
经历
邹韬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