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叙述了从明初到清末西门艾灸几代传人为中国传统中医灸艺所作的不懈追求,主人公们因为有着独特的技艺,经历也都颇为传奇,从御医到逃荒者,都没有放弃对医术的追求,这也注定了几代人不平凡的一生。
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
——晋•陈延之:《小品方》
4 流落:由南到北
长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的亚洲第一大河,以她的源远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谱写着一首昼夜不舍、奔流不息的大美诗章,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流过通天河、九曲回肠、扬子江之后,浩浩荡荡地注入了东海。
而她在进入扬子江之前,在芜湖,以她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一条来自她南岸的支流——水阳江。这条本干在安徽宣城的支流,以她纯洁的母性、善良的本性、浪漫的柔性,哺育和滋养着两岸勤劳的百姓。
这里四季轮回、气候分明,因而既有北方的植被,也有南方的葱茏,尤其是生长着各种可食、可药、可观赏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譬如艾蒿——
清明前后,用鲜嫩的艾蒿嫩叶或芽尖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有的还会加上绿豆蓉),放入屉中蒸熟,非常可口鲜美,既可作主食,也可作蔬菜;端午时节,艾蒿生长进入旺盛期,高已80厘米往上,且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布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1—2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三深裂或三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正如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此时采摘,可入药,也可捣碎得“艾绒”,制成各种艾条供艾灸用,当然,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用具”功能,譬如可作“印泥”的原料……
引 子
立春 为争宠李氏私下寻偏方
雨水 无奈何西门轼冒险进宫
惊蛰 徇私情太后保荐至御前
春分 宫生变连夜逃出紫禁城
清明 留遗训昭示后人潜研学
谷雨 避战乱越过太行入三晋
立夏 入三晋赢得灸王美名扬
小满 遇宗亲安身立命新开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