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陶晶孙小说

作者:陶晶孙
书城价:¥0

2

她为什么死

作者:王统照
书城价:¥0

3

柿园

作者:洪灵菲
书城价:¥0

4

前夕-第三部

作者:靳以
书城价:¥0

5

前夕-第二部

作者:靳以
书城价:¥0

6

女儿心

作者:许地山
书城价:¥0

7

孽海花

作者:曾朴
书城价:¥0

8

廿载繁华梦(又名:粤东繁..

作者:黄世仲
书城价:¥0

9

迷羊

作者:郁达夫
书城价:¥0

10

美人恩

作者:张恨水
书城价:¥0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花笺

0评论量

30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花笺》是布老虎长篇小说书系近作品,是当代著名作家韩石山历时三年创作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作品讲述:自称三流作家的方仲秀,年届七旬,因陪夫人照看孙子而赁居京城,偶尔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结识了曹竖、张砚田、耳东小姐等人,有了自己新的文化圈子。然而,他想做成的事,是向一家书社讨回一笔不菲的稿费,发下毒誓,志在必得。 《花笺》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是一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的重要现实力作。作品特是其语言的成熟,作品语言风趣,时见机锋,体现了作者多年秉持的小说理念,即小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智力较量,通过这种交流,有益于智力的拓展与提升。
韩石山,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书法家、演讲家、编辑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曾就读于中央文学讲习所(鲁院前身)第五期学员。著有长篇小说《别扭过脸去》《边将》、散文集《纸窗》《我比前贤路已宽》、传记《徐志摩传》《李健吾》、文学评论《文人的脾气》《让我们一起谦卑服善》、短篇小说集《猪的喜剧》《轻盈的脚步》、中篇小说集《魔子》、中短篇小说集《鬼府》《女儿的嫁妆》等40余部。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等演讲数百次。
此书作者常年以“三流作家”自居,本来已是“三流”,却毫无跻身“二流”之雄心,不专于写作,四处演讲、题字,近来尤以写打油为乐,说什么“早已身败名裂”,又说什么“一战荡平群寇”,实乃其江郎才尽当主编以来惯用之伎俩,擅把枯窘当功力, 书中一处描写,吾辈实羞于言说,想来此公早有前科,研究过徐志摩与陆小曼交好是哪一夜,捏造过胡适之和陆小曼有私情,写了上万字去分析女主持海霞之容貌,学了一辈子郁达夫,不学别的,单学他酒醉情多累美人,当了一辈子的钱钟书迷,别的不学,偏学了钱氏的“淫喻”,还凑了本不着调的书,名曰《路上的女人你要看》,最后没得人家陈寅恪的名声,还让一个青春少年撕了歪书,幸亏那时候没有抖音快手,不然“三流”的三字还得改一下。 书中还有多处描写,面对作家恶语相向,吾辈实不敢置评,想来此公早有前科,说人家王蒙有“荡妇心态”,说人家贾平凹读书没有他多,说人家刘心武有“教师情节”,还说人家魏明伦不是鬼才是鬼才信,也弄了本不着调的书,名曰《谁红跟谁急》,分明是蹭热度赚流量,中国文坛谁名气大就批谁,终于批到迅翁头上,说鲁研界里无高手,说中学课本收鲁迅文章太多,终于有人看不惯了,写了一本《作家的胡言乱语——韩石山的鲁迅论批判》,推翻其少不读鲁迅谬论。 书中原还有多处描写,乃其得意旧作,此次拿来主义,想借此再炫耀一二,吾辈不敢慢待逐一铲去,偶有漏网之文,想来此公早有前科,单是一个徐志摩,已经让他赚足了稿费,写了一本《徐志摩传》,已经印了四个版本,加了点图就成了《徐志摩图传》,稍加修改又成了《悲情徐志摩》,近日惊闻某社又为其出了《非才子的徐志摩》,定价八十八元,掐算每本抽成十元,十万元到手,主编《徐志摩全集》,其实就是写《徐志摩传》捎带手的副产品,出版方竟然让他忽悠到了大学开首发式,从英国回来就建议北大在未名湖畔为徐志摩塑像,我差点听成让北大给他立个塑像。 书中还有多处描写,可见其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吾辈姑且留之,以示读者,勿被其误人子弟,想来此公早有前科,劝别人“谦卑服善”,对别人则刀枪剑戟刺刀见红,“青春作赋、中年治学、晚年修史”,此公名句,言犹在耳,年逾古稀,未见修史,先有《边将》,再有《花笺》,作赋兴起,返老还童。说自己装模作样,说自己浪迹文坛,说自己连赵树理奖亦不得,又自卖自夸,“山西文章数舍弟,我给舍弟写过序”(其弟韩振远以散文成名),又说天分娘给,不说不行。早年百花出其散文《韩先生言行录》,若依我看,“言行”之后加上“不一”更为恰当。 《花笺》之出版,缘起此公去北大演讲,吾辈受其蒙蔽,从沈阳赶五个小时火车,雪夜访韩讲座结束同车而归,说了几句客气话,不料此公信以为真,书稿如期而至,翻读之后,愚顽乖张愈甚,本想退稿,但念其写作五十年,剧本、小说、散文、诗歌无一成大名,但念其主政《山西文学》期间,提出过“关心民瘼,开启民智”之口号,但念其为了宣传乡贤“刘西渭”写了诸多文章,但念其书房高悬阎锡山手书“发扬文化”成了赝品,但念其赁京城每个月七八千元租金,但念其在《花笺》首页即题:金婚在即谨以此书献给爱妻卫淑娟女士,但念其“一战荡平群寇”后身后的寂寞,但念其“早已身败名裂”的屈辱与风骨,但念其还有很多很多的但念其,就让花笺落春风吧。
北京西客站,二层第九候车室,靠里,方仲秀先生站在一排座椅的尽头,也不寻空座,只是悠闲地走来走去,不时朝方才进来的门口瞅瞅,像是在等着什么人。 这大厅,方先生不知来过多少次,每次来,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刚到门口,看去人山人海,想着进去,连个插脚的地方也没有,可你只要往里走,摩肩的感觉没有了,接踵的感觉也没有了,你是不想打滚儿,若想,就地躺下打个滚儿,也能展开身子。 先前只是这么个感觉,这次进来,同样的感觉竟引发了他的一缕哲思——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江湖不也是这样吗?看着凶险,那是你没进来,或是进来了没适应。进来又适应了,也就是个平凡的世界。想到这里,他真的想到了陕西作家路遥的那本书。 有一刻,竟让他想起这几天看的《武家坡》,耿其昌和李维康年轻时的一个录像,耿其昌扮的薛平贵,从西凉国归来,手持马鞭,一出场唱的那句西皮流水:“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世事就是这么个世事,全在你看它时的心境。 今天方仲秀的心境,真叫个好。想想什么洞房花烛夜,什么金榜题名时,用这些陈词滥调来比喻好心境,实在是俗不堪言。洞房花烛夜,那是经过了多少个程序之后的一个必然,金榜题名时,那是下了多少苦功后的一个切实的回报。真正的喜悦,应是一种巨大的冲动,成败尚在预期之中,先来的是眼下的惊喜。若用世事的一种来打个比方,只有将军领兵出征仿佛相似。看京剧《定军山》里,老黄忠手提战袍一角,抖一抖靠背上的旗子,从“头通鼓”唱到“四通鼓”,那才是真正的豪情满怀又喜不自禁。 是呀,此番来西客站,就好比老黄忠,领兵去迎战夏侯渊。唯一不同的是,老黄忠是提一支劲旅作战,而他,退休多年的文史学者方仲秀先生,是只身前往,堪比关云长的单刀赴会,必将满堂喝彩载誉而归。 山西有名的忻州第一中学,请他给全校学生做个讲座! 促成此事的是一个叫张砚田的年轻人。砚田叫他方老师,他叫他砚田,高兴了也会叫他理工男。理工男多年前在忻州一中上学,是有名的高才生,毕业后没参加高考,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读了本科接下来又读了研。如今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前不久才相识,诚恳地,又是机智地促成了此事。 闲谈中,砚田说他是忻州一中北京校友会的秘书长,遵校方嘱托,邀请各界名流去母校演讲。起初方先生还不太相信,自家哪有那么大的名气呀,后来砚田的一番说辞,一下子让他回过神来且心安理得。 砚田这个人,说话时的神态,很有特色,明知是临时瞎编,却也诚挚可信且天衣无缝。方先生起初很不习惯这种表达,觉得很像是肚子里憋得很紧的一股气,味道不怎么好,出来了倒也婉转悠扬。这样的妙想,是方先生的惯常思维,他自己说,这是钱钟书先生说的“思想的出轨”。其特色,也跟钱先生相似,最好的比喻,总是在脐下三寸处转悠。只是这次,转到了后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