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明朝中期,皇权衰朽,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其中以浰头池仲容、桶岗谢志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及南昌宁王朱宸濠叛乱影响最大, 威震四方。朝廷派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平乱。王阳明到任后,依重了一支鲜为人知的武装力量——叶楷领导的黄乡兵,平息了南赣之乱。
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国家、热爱百姓、力图改良社会的民间团练武装首领叶楷,在错踪复杂的南赣历史风云中,坚守一颗为民除害、为社稷谋福的初心,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这个颇有争议的客家英雄形象,及其麾下的梅南春、叶金、叶宝、林婉莹等一系列人物,描绘了一幅明中期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黄乡古堡的风情图画。小说同时再现了王阳明在刚悟道“致良知”,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率文吏弱卒,大胆重用民兵,荡平江西数十年巨寇的伟大军事实践。
刘传启,男,1966年3月生,江西寻乌人,大专学历,寻乌县晨光中心校一级教师,总务主任,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寻乌县作家协会主席,寻乌县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著有人物传记《岭南忠魂—古柏传》,是《客家桃源—寻乌县》、《寻乌历史民间故事选编》的主要编撰者(以上均为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寻乌县县委综合性文化季刊《寻源》杂志实际执行主编。参与电视连续剧《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前期策划,有11篇作品入选《1930毛泽东在寻乌》,在《惠州日报》、《赣南日报》、《江西日报》、《中国教师报》、《赣南社会科学》、《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报告文学、随笔、散文、论文刊载。近两年在《参花》、《今朝》、《微光诗刊》、《中国乡村》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发表文学作品己有43万字。
第一章 漳南平寇
明朝中期,明孝宗勤于政事、任人唯贤,使国家呈现出中兴的局面。无奈孝宗的长子正德皇帝好逸乐、贪女色、不思进取。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在那个时期的江西省东南边陲,南岭山脉与武夷山脉的交汇处,有个叫黄乡古堡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南面,占地十余万平方米,同时也是一片管理混乱的区域。
黄乡古堡在当时属安远县管辖,县衙在古堡的西面。而安远县又是江西“岩邑”,路险滨岭,地恶瘴深,县官不敢赴任。民谚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言到任则必死之地。有位上任的县官曾这样写道:“廿日初登牛轭高,渐觉崎岖不可登。长源曲折路如线,水田一跌全身倾。一日行程分两日,畏险不贪山径捷,峰高路曲欲插天,花香冉冉随行鞭。四山回环无缺处,只逢鸟路相勾连。肩舆淋漓度石罅,瞬眼即过不暇怕……”
在这山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常有霸主称王。从成化年起,就有广东程乡、福建武平的强盗李四子、钟士锦、张番壇、黄镛等过江西来,据大帽山天险相继称王。正德六年(1511年),朝廷重设南赣巡抚,升监察御史江西左布政使周南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周南招抚钟士锦部下叶廷芳,以“社稷在胸,道义在肩”八个字勉励叶廷芳,并把他安插到黄乡古堡入籍,为正式新民。不到一年时间,叶廷芳就成了黄乡古堡的堡主。
叶廷芳原籍广东程乡县龙归峒,是叶诸梁的裔孙,兄弟中最小,排行第七,原名叫惟七。因人多地少,找不生活,便与哥哥等人流浪到江西大帽山区,在黄乡古堡桃花城的城郊,桃花溪的水尾搭了几间茅屋居住,把家眷安置后,自己加入大帽山钟士锦的土匪集团,在土匪窝还混上了个小头目。因他为人机灵,心思缜密,也认为当土匪终究不是正途,就暗中与官府勾结,因此得到钦差大臣周南的赏识。他正式落基黄乡古堡后更名为叶廷芳。
武艺高强且有勇有谋的叶廷芳成为黄乡古堡堡主之后,大量招集、收留福建、广东的流民,组建了一支民团武装,叫“黄乡兵”。因叶廷芳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乡兵们都称他为“满总”。周南大人以“满总”这一称谓不妥帖,有股子匪气,就授予叶廷芳千总义官的称号。
自此,叶廷芳率领“黄乡兵”与李四子、钟士锦、张番壇、黄镛等进行了一多年的战争,发生大小战争十余起。双方互有死伤,终于逐一消灭了号称“四大枭雄”的李四子、钟士锦、张番壇、黄镛,黄乡古堡成为战火混乱中唯一的一块净土。可是战争仍然无法避免。叛王的部属时而劳作,时而为匪,他们的生存之地贫瘠,时常跑到黄乡古堡抢夺粮食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若叛王只是抢夺一些粮食也还罢了,这些土匪劣根难改,在抢夺粮食之时,也会胡乱杀戮无辜的古堡平民。因此,黄乡古堡与各路叛贼便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
明正德五年(1510年),心力交瘁的老堡主叶廷芳病故,25岁正当壮年的叶楷接替了父亲黄乡古堡堡主的宝座,并世袭了千总义官的封衔。
本书所讲的故事就是围绕叶楷传奇的一生展开的。讲起叶楷,或者说讲起黄乡古堡,又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明朝的大儒、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二月,经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以南京鸿胪寺卿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简称巡抚南赣,充任巡抚南赣的官员最低须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官方又称之为巡抚、军门、行台、抚台。明代出现巡抚这一官名,原本就不是固定的官位,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设置了巡抚,开始时巡抚唯南赣独有。
明朝设置巡抚的时间为弘治八年(1495年),第一任是原广东左布政使金泽,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而南赣居江藩上游,阻岭为险,东为汀漳潮惠,西为彬桂,南为雄韶,盘错两千余里,山洞险峻,盗贼充斥,事无统摄。当时巡按江西御史张缙、镇守太监邓原两人议请朝廷增设巡抚,以示弹压,于是就任命金泽巡抚江西等处,并节制福建、广东、湖广兵备,官员的住址及办公处定在赣州。以后每一任的职权有所差异,但办公驻地从未改变,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巡抚南赣。巡抚南赣的官员原则上任期三年,但有很多官员是到任后不久就病死或称病辞官不做的;而第七任巡抚南赣王阳明在任时间最长,足足做了两任时间,六年!
次年,正德十二年正月,民间称为“钦差大臣”的南赣巡抚王阳明到达赣州。
二月,王阳明下檄令闽粤赣三省官兵征剿福建汀、漳土匪,于象湖大败。指挥官覃桓县丞纪镛、广东兵统率等几位官员都被贼兵所杀。官兵畏缩不敢前进,呈报称汀漳贼巢险恶,天气炎热,请求调遣狼兵或者等待秋后再进行征剿。福建官员还在呈文中劝王阳明“非惟日久路遥,缓不及事,恐老师费财,别生他虞。”王阳明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继而自责犯了失察之错:原来官军如此不堪一击,难怪汀漳之匪能够横行十多年。王阳明于是命副使杨璋、指挥佥事顾应祥为监军,传檄调遣叶楷的黄乡兵征剿象湖土匪。
第一章 漳南平寇 /1
第二章 古堡少年/10
第三章 神人授艺/18
第四章 枫山孤女 /28
第五章 齐云神箭 /38
第六章 山洞石床 /46
第七章 凄美婉玉 /52
第八章 姐妹反目 /58
第九章 一见钟情 /66
第十章 林仙四两/76
第十一章 围而不攻 /84
第十二章 杀鸡骇猴 /93
第十三章 落花流水 /102
第十四章 洞房花烛 /109
第十五章 梅开龙田 /116
第十六章 用功求减 /126
第十七章 黄乡七堡 /134
第十八章 烧瓦师傅 /148
第十九章 奔袭岩泉 /158
第二十章 领十五堡 /168
第二十一章 婉莹收徒/178
第二十二章 叶扬犯科/187
第二十三章 冲入重围/197
第二十四章 院府会审 /207
第二十五章 十家牌法 /215
第二十六章 请君入瓮 /225
第二十七章 破心中贼 /235
第二十八章 容十论酒 /245
第二十九章 乐昌喋血 /254
第三十章 大义灭亲 /264
第三十一章 两面三刀 /277
第三十二章 宁王反了 /286
第三十三章 诱擒宁王 /294
第三十四章 驱逐倭寇 /304
第三十五章 兔死狗烹 /311
第三十六章 风刀霜剑(代后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