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民国商魂:一代创富者的智..

作者:王建男
书城价:¥11.5

2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作者:余音
书城价:¥9

3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作者:曹学思
书城价:¥15

4

新开流人家

作者:王伟力
书城价:¥15

5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6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书城价:¥14.9

7

李海青传

作者:白云起,计英臣
书城价:¥14.9

8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作者:韩仲义
书城价:¥12

9

绝命追杀

作者:詹幼鹏
书城价:¥11.5

10

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关羽图传

0评论量

14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唐宋以后逐渐被帝王和民众神化,由历史上一个忠勇的将领,变成一个万人景仰、古今同拜的神灵。本书兼取历史上的关羽和被神化了的关公,以其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在考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军事路线图和人生轨迹图解读关羽,揭秘关羽走上神坛之路。
  马宝记,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三国文化协会副理事长、汉魏六朝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三国文化概览》《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大学语文》等著作。   许盘清,历史地理研究专家、南京大学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地名进行考证并绘制成地图。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共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已出版《三国演义·地图珍藏本》等十余部著作。
  本书用大量历史地图和照片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文笔风趣自然,是一本了解关羽生平事迹和人生轨迹的佳作。
黄巾起义 张角的信徒越来越多,他就把众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将领指挥。同时,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起了反抗统治者的大旗。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迅速席卷全国,给京师洛阳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朝廷迅速派遣军队进行镇压,曹操、孙坚、刘备等人都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行动。不久,黄巾军主力被镇压了下去。 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使本来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一蹶不振。各地军阀乘机而起,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巩固自己的势力,壮大实力,扩大地盘。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十七岁的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在东汉一朝持续不断的外戚与宦官斗争再度燃起。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将并州牧董卓带兵召进京城。但是,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手握重兵又是世家大族的袁绍趁机对宦官大开杀戒,一时间,京城洛阳血雨腥风,乌云密布。袁绍杀尽专权宦官之后,带着大队人马的董卓也进驻京城,并迅速控制了皇帝,不久,又废掉少帝刘辩而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至此,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看到董卓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中不少大臣义愤填膺,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袁绍。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共同结盟,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但是,各路军阀为了保存实力,竟然畏缩不前,当时敢于与董卓作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不过,仅仅凭借二人当时拥有的实力,对董卓是无可奈何的。最终,董卓把洛阳宫殿一把火烧毁了之后,带着献帝逃到了西京长安。 直到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献帝迎接到许昌之后,朝政才逐渐得以安稳。但是,各路军阀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链接】三国时期军队的建制 从秦代开始,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并由太尉(汉武帝以后称“大司马”)掌管军政事务。到战争时期,国家临时任命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将军又有上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 汉代地位最高的是大将军,其下依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等。将军出征时常在军中设置幕府机构,帮助将军参谋军事。除中央设置太尉(大司马)外,地方也设有掌管军事的官吏,即郡之郡尉、县之县尉。东汉末年,地方设州牧,负责州郡的行政与军事事务。 汉代军队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尉﹑县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征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边兵主要负责戍守边郡,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三国时期的军事体制基本沿袭了秦汉编制,但有所变化。 曹魏的军事大权也集中于中央,下设各将军、校尉,分领中军诸营。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由曹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司马氏直接统辖,主要负责宫廷和京城安全。外军是派驻边境的军队。当时驻守在与蜀、吴交界地区的外军,实行屯田,亦耕亦守。州郡兵属地方统领,其任务主要是守备本州、郡,必要时也出征。 吴﹑蜀的军事体制大体与曹魏相同,但也有差异。如吴、蜀中央均置有中、前、左、右、后五军。吴军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蜀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次之。在武器装备方面﹐比秦汉时有所发展。相传蜀相诸葛亮曾改制成一次可发十矢的连弩,又造“木牛流马”运送物资,提高了军队的补给效率。吴国所造名为“长安”的战船,可载士兵千余人。
第一章 早年时世 第二章 桃园结义 第三章 初露峥嵘 第四章 转战中原 第五章 许都岁月 第六章 千里寻兄 第七章 南附刘表 第八章 赤壁大战 第九章 独镇荆州 第十章 威震华夏 第十一章 败走麦城 第十二章 神圣关公 附录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后 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