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女性医疗保健宝典·饮食与..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2

儿童医疗保健宝典·新生期..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3

生活宜忌小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4

家庭卫生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5

儿童医疗保健宝典·婴幼儿..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6

男人饮食营养与健康·食疗..

作者:马天
书城价:¥2.88

7

传染病的生活预防

作者:王国防
书城价:¥2.88

8

家庭医生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9

家庭生活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10

家庭应急救助宝典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家庭预防大全

0评论量

26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本书编委会
  • 出  版  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健康生活 > 健康养生
  • 上传时间: 2019-03-28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收录家庭预防大全等内容。内容引人入胜,给人以炉火纯青、达识通人之感。
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作者受到读者和媒体极高的评价,文字功底深厚,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所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文字优美,值得一读。
  1.优生常识   (1)计划生育基本知识。   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它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的宪法,除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以外,都要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内容包括提倡晚婚和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既是国家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优生的方法。   提倡优生,改进人类的遗传素质,把已有的不良遗传素质阻断,不让其传给后代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必须讲究生育的优质性,做到优生、优育、优教,这是每一位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优生就是生个聪明健康的孩子,给社会造就优质的人力资源,防止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出生。   孩子要做到体格发育正常、健康、活泼,必须采取一系列优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定期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等各项指标);进行计划免疫(如结核、麻疹等),以预防传染病;防止婴儿期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发生。   另外,为了小儿的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早在胎儿期就应该进行教育,这称为“胎教”。   (3)“三优优生法”。   ①优选配偶法:血型要匹配,性格要协调,知识要相当,年龄要合适,不近亲婚配,不选有遗传病的配偶。   ②优选怀孕时机法:酒后、病中、大病初愈不宜怀孕,男女双方生物钟运行不在高潮期不宜怀孕。   ③孕后母体的最优护理法:衣宜宽,以棉毛质料为优选,不用电热毯。味宜淡,不偏食,要多吃蔬菜。行须缓,可做适当的运动,不参加或观看带有刺激性、惊险性的活动或表演节目。居要安,卧室空气要新鲜,生活环境要赏心悦目,心情愉快、舒畅。   (4)优生的一般条件。   不能近亲结婚;男女都应身体健康;结婚生育年龄要适宜,最好在24~28岁。   父母应不嗜烟酒;受孕时间要选择适当。孕期前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怀孕期要保持良好情绪;怀孕期要平衡膳食。要荤素兼食,动植物食品搭配合理,且勿偏食。   勿喝生水,勿食变质的食物,且忌暴饮暴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或肠道传染病。   孕妇勿乱服药物,如:镇静、催眠等药物及一些抗菌素。如需服药应遵医嘱。   避免做农药、印染等有毒作业,防止X光和放射性物质的照射。   孕妇需避免蚊虫叮咬。   (5)与优生相关的因素。   ①精气。“精气”是生命的本源,是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的一种特殊的精微物质。   精气形成具有生命的形质体,是通过生殖机能,由父母媾精之精来形成的。   父母之精结合是构成新的个体的最基本物质,就个体的体质因素而言,主要与先天禀赋有关,即父母的体质因素,通过精子和卵子里的染色体(主要成分是核酸),遗传给后代,形成子女体质的个体特性,包括个体外形、容貌、性格、体内外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智力等方面。因此,优生的物质基础是“精气”,即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   ②肾气。肾具有藏精、主生殖的机能。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的生理过程中,肾中精气的盛衰起着关键作用。就生殖机能而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性腺的发育渐趋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而随着肾中精气的衰退,生殖能力亦随之下降以至消失,由此可知,肾具有主生殖的作用。   ③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人口太多会造成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无法满足孩子的营养和兴趣,而这又必将影响和妨碍到他们的前程,也会造成继续贫穷落后,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即将成为父母的夫妇,应该牢记:只有少生,才能优生这样一种最简单的道理。   ④选择。所谓“择优而生”,就是指怀孕过程中健康的胚胎能生存,而一些发育不健康的胚胎在怀孕初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约有60%~70%的受精卵不能完成发育过程而“丢失”,而另外那些受精卵中一部分有缺陷者,则被以流产的形式自然淘汰掉。   ⑤环境。化学物质污染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或导致畸形,也可以引起孕妇流产、早产和死产;物理因素主要是X射线照射,若胚胎在怀孕12周内,X射线对胎儿有很强的致畸作用;在怀孕早期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风疹和血清肝炎等可导致胎儿发生畸形。此外,巨细胞病毒、麻疹、水痘等感染,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为了防止胎儿畸形,要搞好污水、污气、污物的处理;加强孕期保健,尽量杜绝各种被感染的机会,在怀孕头3个月内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应禁止X光照射,一般认为,即使是常规的肺部透视,也要推迟到妊娠7个月时方可进行;加强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农村孕妇最好不从事喷洒农药等劳动。从事放射线工作的女同志,怀孕后应调换工作,脱离该环境。   空气污染乃优生之大敌,孕妇吸收有害有毒的气体后,会严重干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起胎儿畸形或自然流产。污染的空气多出现在油烟弥漫的厨房;吸烟或被动吸烟;现代装潢的居室;职业环境污染等。   ⑥营养。胎儿发育的营养全靠母体供给。因而,孕妇的营养对胎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孕妇营养不足,就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可见要达到优生,妊娠期就必须加强营养。   在怀孕期及出生后半年到2年内,供给大量蛋白质食品,能促进脑的发育,使婴儿更聪明。   ⑦药物。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可造成不良反应,对有的孕妇还可使胎儿致畸。   可能致畸的常用药物有:抗菌素、激素类药、抗痫药、抗肿瘤药、镇静安眠药、抗疟药、抗过敏药、活血化阏的草药。   ⑧烟酒。孕妇饮酒不仅对胎儿有害,对自身也是有害的。其害处有: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抑制性功能;使妇女提早出现绝经;通过乳汁毒害婴幼儿导致流产与早产。   ⑨血型。妊娠期间孕妇血液循环的一个最重要的改变是,母体的血液要通过胎盘与胎儿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供给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胎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当胎儿和母体血型不合时,先由母体形成一种抗体,这种抗体随母体血液运行到胎盘,通过膜面侵入到胎儿血液中,会引起胎儿血液的红细胞和该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使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胎儿严重的黄疸和贫血症。   因此,怀孕后孕妇要到医院进行血型检查,同时,胎儿的父亲也应同去,这样才好预测胎儿血型,由此确定对策。   ⑩年龄。除了高龄孕妇会有较高染色体异常机率外,父亲高龄也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基因突变有关。   超过40岁的男性致孕后,新生儿痴呆症的机率明显提高,而且每提高5岁,其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的机率提高1%;生育出畸形儿的机会可较40岁以下的男性高出20%。   生物钟。掌握生物钟规律,对优生优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想生一个健康、聪明、活泼的宝宝,可以先记录夫妇两人生物钟的活动周期,如果两人的体力钟、智力钟及情绪钟都处于高潮期的,那么此时受孕将是最佳时期。   (6)最佳怀孕条件与因素。   ①最佳的怀孕年龄。从生育科学的角度来看,最佳生育年龄女性为23~25岁,男性为25~27岁。然而,对于不同的新婚夫妇来说,往往受着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因而不能肯定地说,除了在上述年龄阶段生育,就不算是理想的生育。特别是许多年轻夫妇,在事业处于关键时刻,把生育年龄稍稍推迟也是无妨的。又如有的夫妇一方或双方生殖系统的功能需要诊治,也不妨等完全康复后再生育。这样做也可以视为另一种意义的最佳生育年龄的选择。   ②最佳怀孕季节。夏、秋季怀孕可使胚胎在前3个月避开流行病毒感染,又有利于孕妇多在室外散步,充分吸收氧气,还有大量的水果蔬菜供应,以保证母子合理的营养结构和营养量。夏季分娩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了良好恢复和生长的气候条件。所以,夏秋两季可以说是理想的怀孕季节。   ③最佳怀孕生物钟。计算排卵日与母体排卵日的总天数。再算父母各自的各种生物节律数值。例如某夫妻,女方生日是1955年8月24日,预知女方排卵是1985年2月20日,从女方生日到排卵日应是9577天。排卵这天,母体生物节律数值分别是:智力97、体力63、情绪22;父体生物节律数值分别为智力99、体力89、情绪62。   我们把父母体相应生物节律平均值,定义为未来胚胎先天方面的智力、体力、情绪的基数,数值越大越好。上述这对夫妻若按预定方案怀孕,未来宝宝的各种生物节律基数分别是:   智力:12(99+97)=98   体力:12(6389)=-13   情绪:12(2262)=-20   由此可知,此月怀孕,未来的儿童会有较高的智力基数,身体素质稍逊于父母,性格内向。   ④最佳的怀孕阶段。女性在每个月经期中,可能怀孕的时间仅5天左右。同时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在输卵管里的寿命仅12~36小时。而精子即便处在良好的宫颈粘液环境中也只能存活3~5天,受孕通常也只能发生在性交后的24小时里。   ⑤最佳的怀孕肾气。当出现腰痛、小便多、性欲减退,男性阴茎勃起无力时,即为肾阳不足,应及时治疗,坚持食疗与药配合进行效果会更好,非常有利于保持最佳肾气,利于怀孕。   ⑥最佳的怀孕情绪。家庭要尽可能创造和谐、欢乐的生活气氛,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多体贴,避免孕妇受到不良刺激。作为孕妇自己,同样要正确对待生活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矛盾,应该学会作一些自我安慰,使个人情绪经常处于稳定状态。   ⑦最佳的怀孕经期。排卵往往发生在妇女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大多数正常的育龄妇女,其月经周期都有一定规则。如果您能记录下月经周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经过一段时间,您就能观察到自己月经周期的类型,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最佳的受孕时机。   例如,通过定期记录月经周期的长度可以推算出最易受孕期;记录宫颈粘液变化可发现和了解易受孕型粘液的基本特征和出现规律;触摸宫颈。会体会到宫颈的变化;通过身体其他部位的变化也可了解排卵情况。   ⑧最佳的怀孕心理。夫妻双方要善于主动调节相互间的心理平衡;善于安排适宜的生活节律,以消除某种容易招致的心理失调;彼此都应善于在特定的情况下加大自己处理与对方关系的“容忍度”。   ⑨最佳孕前心理。心是指心思、心意,理是指条理、准则。心理活动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也是人的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人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机能的反应。心理卫生是专门研究促进心理健康的科学,就是要求人们用积极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中的社会环境。   “准妈妈”作为特殊的人群,最起码应该具有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样才能孕育一个可爱的宝宝。   孕前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感、知觉尚好;记忆良好;逻辑思维健全;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坚强;态度和蔼可亲;人际关系良好;学习能力基本不变;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和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保持正常的行为。   孕前心理健康的表现: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和各种人融洽相处,并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具有正确、稳定的人生观和信念,并以此为中心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将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形成完备统一的人格。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具有正确良好的自我观念。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深刻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因而能正确认识、了解社会并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善于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   ⑩最佳的性爱生活。性爱就是心理和情感的最直接最形象的表现。   最佳的性爱生活主要包括:和谐的性生活;满足的性生活;适度的性生活;心理卫生的性生活;生理卫生的性生活;最佳准备的性生活;最佳时间的性生活;最佳乐趣的性生活;最佳适应的性生活;最佳高潮的性生活。   最佳的怀孕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怀孕妇女有一个好的心情。在这期间受孕更有利于优生。最佳环境包括气候、周围整洁清爽、空气清新等。这有利于精子、卵子结合着床和胎儿的发育成长。选择最佳环境条件,要求夫妻双方感情融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还要注意兼顾工作、学习等,在经济和物质方面能够协调一致。   妊娠期理想的声音环境是,大于10分贝,低于35分贝。受孕一般选择在家中进行。   最佳的怀孕生活。首先,居室应该整齐清洁,安静舒适。其次,保持一定的温度,即20℃~22℃。再次,保持一定的湿度,即50%的空气湿度。居室中的一切物品设施要便于孕妇日常起居,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后,居室中要有良好的音像刺激,经常播放一些有益的胎教音乐、经常对胎儿说话,但争吵和打骂是决不应有的。还要合理调整居室中的色彩搭配。使居室充满活力,让劳累了一天的孕妇容易消除疲劳。   最佳的怀孕营养。为了给胎儿准备好“全面营养”,最好在准备妊娠前的几个月即开始加强营养调配,尤其是应多吃一些青菜、水果、肉类和豆制品类,以通过对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的摄取,充分为子宫内膜输送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各类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   1.优生常识   (1)计划生育基本知识。   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它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的宪法,除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以外,都要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内容包括提倡晚婚和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既是国家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优生的方法。   提倡优生,改进人类的遗传素质,把已有的不良遗传素质阻断,不让其传给后代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必须讲究生育的优质性,做到优生、优育、优教,这是每一位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优生就是生个聪明健康的孩子,给社会造就优质的人力资源,防止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出生。   孩子要做到体格发育正常、健康、活泼,必须采取一系列优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定期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等各项指标);进行计划免疫(如结核、麻疹等),以预防传染病;防止婴儿期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发生。   另外,为了小儿的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早在胎儿期就应该进行教育,这称为“胎教”。   (3)“三优优生法”。   ①优选配偶法:血型要匹配,性格要协调,知识要相当,年龄要合适,不近亲婚配,不选有遗传病的配偶。   ②优选怀孕时机法:酒后、病中、大病初愈不宜怀孕,男女双方生物钟运行不在高潮期不宜怀孕。   ③孕后母体的最优护理法:衣宜宽,以棉毛质料为优选,不用电热毯。味宜淡,不偏食,要多吃蔬菜。行须缓,可做适当的运动,不参加或观看带有刺激性、惊险性的活动或表演节目。居要安,卧室空气要新鲜,生活环境要赏心悦目,心情愉快、舒畅。   (4)优生的一般条件。   不能近亲结婚;男女都应身体健康;结婚生育年龄要适宜,最好在24~28岁。   父母应不嗜烟酒;受孕时间要选择适当。孕期前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怀孕期要保持良好情绪;怀孕期要平衡膳食。要荤素兼食,动植物食品搭配合理,且勿偏食。   勿喝生水,勿食变质的食物,且忌暴饮暴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或肠道传染病。   孕妇勿乱服药物,如:镇静、催眠等药物及一些抗菌素。如需服药应遵医嘱。   避免做农药、印染等有毒作业,防止X光和放射性物质的照射。   孕妇需避免蚊虫叮咬。   (5)与优生相关的因素。   ①精气。“精气”是生命的本源,是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的一种特殊的精微物质。   精气形成具有生命的形质体,是通过生殖机能,由父母媾精之精来形成的。   父母之精结合是构成新的个体的最基本物质,就个体的体质因素而言,主要与先天禀赋有关,即父母的体质因素,通过精子和卵子里的染色体(主要成分是核酸),遗传给后代,形成子女体质的个体特性,包括个体外形、容貌、性格、体内外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智力等方面。因此,优生的物质基础是“精气”,即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   ②肾气。肾具有藏精、主生殖的机能。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的生理过程中,肾中精气的盛衰起着关键作用。就生殖机能而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性腺的发育渐趋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而随着肾中精气的衰退,生殖能力亦随之下降以至消失,由此可知,肾具有主生殖的作用。   ③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人口太多会造成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无法满足孩子的营养和兴趣,而这又必将影响和妨碍到他们的前程,也会造成继续贫穷落后,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即将成为父母的夫妇,应该牢记:只有少生,才能优生这样一种最简单的道理。   ④选择。所谓“择优而生”,就是指怀孕过程中健康的胚胎能生存,而一些发育不健康的胚胎在怀孕初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约有60%~70%的受精卵不能完成发育过程而“丢失”,而另外那些受精卵中一部分有缺陷者,则被以流产的形式自然淘汰掉。   ⑤环境。化学物质污染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或导致畸形,也可以引起孕妇流产、早产和死产;物理因素主要是X射线照射,若胚胎在怀孕12周内,X射线对胎儿有很强的致畸作用;在怀孕早期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风疹和血清肝炎等可导致胎儿发生畸形。此外,巨细胞病毒、麻疹、水痘等感染,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为了防止胎儿畸形,要搞好污水、污气、污物的处理;加强孕期保健,尽量杜绝各种被感染的机会,在怀孕头3个月内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应禁止X光照射,一般认为,即使是常规的肺部透视,也要推迟到妊娠7个月时方可进行;加强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农村孕妇最好不从事喷洒农药等劳动。从事放射线工作的女同志,怀孕后应调换工作,脱离该环境。   空气污染乃优生之大敌,孕妇吸收有害有毒的气体后,会严重干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引起胎儿畸形或自然流产。污染的空气多出现在油烟弥漫的厨房;吸烟或被动吸烟;现代装潢的居室;职业环境污染等。   ⑥营养。胎儿发育的营养全靠母体供给。因而,孕妇的营养对胎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孕妇营养不足,就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可见要达到优生,妊娠期就必须加强营养。   在怀孕期及出生后半年到2年内,供给大量蛋白质食品,能促进脑的发育,使婴儿更聪明。   ⑦药物。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可造成不良反应,对有的孕妇还可使胎儿致畸。   可能致畸的常用药物有:抗菌素、激素类药、抗痫药、抗肿瘤药、镇静安眠药、抗疟药、抗过敏药、活血化阏的草药。   ⑧烟酒。孕妇饮酒不仅对胎儿有害,对自身也是有害的。其害处有: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抑制性功能;使妇女提早出现绝经;通过乳汁毒害婴幼儿导致流产与早产。   ⑨血型。妊娠期间孕妇血液循环的一个最重要的改变是,母体的血液要通过胎盘与胎儿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供给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胎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当胎儿和母体血型不合时,先由母体形成一种抗体,这种抗体随母体血液运行到胎盘,通过膜面侵入到胎儿血液中,会引起胎儿血液的红细胞和该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使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胎儿严重的黄疸和贫血症。   因此,怀孕后孕妇要到医院进行血型检查,同时,胎儿的父亲也应同去,这样才好预测胎儿血型,由此确定对策。   ⑩年龄。除了高龄孕妇会有较高染色体异常机率外,父亲高龄也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基因突变有关。   超过40岁的男性致孕后,新生儿痴呆症的机率明显提高,而且每提高5岁,其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的机率提高1%;生育出畸形儿的机会可较40岁以下的男性高出20%。   生物钟。掌握生物钟规律,对优生优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想生一个健康、聪明、活泼的宝宝,可以先记录夫妇两人生物钟的活动周期,如果两人的体力钟、智力钟及情绪钟都处于高潮期的,那么此时受孕将是最佳时期。   (6)最佳怀孕条件与因素。   ①最佳的怀孕年龄。从生育科学的角度来看,最佳生育年龄女性为23~25岁,男性为25~27岁。然而,对于不同的新婚夫妇来说,往往受着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因而不能肯定地说,除了在上述年龄阶段生育,就不算是理想的生育。特别是许多年轻夫妇,在事业处于关键时刻,把生育年龄稍稍推迟也是无妨的。又如有的夫妇一方或双方生殖系统的功能需要诊治,也不妨等完全康复后再生育。这样做也可以视为另一种意义的最佳生育年龄的选择。   ②最佳怀孕季节。夏、秋季怀孕可使胚胎在前3个月避开流行病毒感染,又有利于孕妇多在室外散步,充分吸收氧气,还有大量的水果蔬菜供应,以保证母子合理的营养结构和营养量。夏季分娩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了良好恢复和生长的气候条件。所以,夏秋两季可以说是理想的怀孕季节。   ③最佳怀孕生物钟。计算排卵日与母体排卵日的总天数。再算父母各自的各种生物节律数值。例如某夫妻,女方生日是1955年8月24日,预知女方排卵是1985年2月20日,从女方生日到排卵日应是9577天。排卵这天,母体生物节律数值分别是:智力97、体力63、情绪22;父体生物节律数值分别为智力99、体力89、情绪62。   我们把父母体相应生物节律平均值,定义为未来胚胎先天方面的智力、体力、情绪的基数,数值越大越好。上述这对夫妻若按预定方案怀孕,未来宝宝的各种生物节律基数分别是:   智力:12(99+97)=98   体力:12(6389)=-13   情绪:12(2262)=-20   由此可知,此月怀孕,未来的儿童会有较高的智力基数,身体素质稍逊于父母,性格内向。   ④最佳的怀孕阶段。女性在每个月经期中,可能怀孕的时间仅5天左右。同时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在输卵管里的寿命仅12~36小时。而精子即便处在良好的宫颈粘液环境中也只能存活3~5天,受孕通常也只能发生在性交后的24小时里。   ⑤最佳的怀孕肾气。当出现腰痛、小便多、性欲减退,男性阴茎勃起无力时,即为肾阳不足,应及时治疗,坚持食疗与药配合进行效果会更好,非常有利于保持最佳肾气,利于怀孕。   ⑥最佳的怀孕情绪。家庭要尽可能创造和谐、欢乐的生活气氛,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多体贴,避免孕妇受到不良刺激。作为孕妇自己,同样要正确对待生活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矛盾,应该学会作一些自我安慰,使个人情绪经常处于稳定状态。   ⑦最佳的怀孕经期。排卵往往发生在妇女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大多数正常的育龄妇女,其月经周期都有一定规则。如果您能记录下月经周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经过一段时间,您就能观察到自己月经周期的类型,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最佳的受孕时机。   例如,通过定期记录月经周期的长度可以推算出最易受孕期;记录宫颈粘液变化可发现和了解易受孕型粘液的基本特征和出现规律;触摸宫颈。会体会到宫颈的变化;通过身体其他部位的变化也可了解排卵情况。   ⑧最佳的怀孕心理。夫妻双方要善于主动调节相互间的心理平衡;善于安排适宜的生活节律,以消除某种容易招致的心理失调;彼此都应善于在特定的情况下加大自己处理与对方关系的“容忍度”。   ⑨最佳孕前心理。心是指心思、心意,理是指条理、准则。心理活动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也是人的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人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机能的反应。心理卫生是专门研究促进心理健康的科学,就是要求人们用积极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中的社会环境。   “准妈妈”作为特殊的人群,最起码应该具有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样才能孕育一个可爱的宝宝。   孕前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感、知觉尚好;记忆良好;逻辑思维健全;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坚强;态度和蔼可亲;人际关系良好;学习能力基本不变;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和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保持正常的行为。   孕前心理健康的表现: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和各种人融洽相处,并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具有正确、稳定的人生观和信念,并以此为中心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将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形成完备统一的人格。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具有正确良好的自我观念。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深刻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因而能正确认识、了解社会并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善于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   ⑩最佳的性爱生活。性爱就是心理和情感的最直接最形象的表现。   最佳的性爱生活主要包括:和谐的性生活;满足的性生活;适度的性生活;心理卫生的性生活;生理卫生的性生活;最佳准备的性生活;最佳时间的性生活;最佳乐趣的性生活;最佳适应的性生活;最佳高潮的性生活。   最佳的怀孕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怀孕妇女有一个好的心情。在这期间受孕更有利于优生。最佳环境包括气候、周围整洁清爽、空气清新等。这有利于精子、卵子结合着床和胎儿的发育成长。选择最佳环境条件,要求夫妻双方感情融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还要注意兼顾工作、学习等,在经济和物质方面能够协调一致。   妊娠期理想的声音环境是,大于10分贝,低于35分贝。受孕一般选择在家中进行。   最佳的怀孕生活。首先,居室应该整齐清洁,安静舒适。其次,保持一定的温度,即20℃~22℃。再次,保持一定的湿度,即50%的空气湿度。居室中的一切物品设施要便于孕妇日常起居,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后,居室中要有良好的音像刺激,经常播放一些有益的胎教音乐、经常对胎儿说话,但争吵和打骂是决不应有的。还要合理调整居室中的色彩搭配。使居室充满活力,让劳累了一天的孕妇容易消除疲劳。   最佳的怀孕营养。为了给胎儿准备好“全面营养”,最好在准备妊娠前的几个月即开始加强营养调配,尤其是应多吃一些青菜、水果、肉类和豆制品类,以通过对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的摄取,充分为子宫内膜输送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各类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
  目录   医疗常识篇   一、优生与避孕   1.优生常识   2.避孕方法   二、婴幼儿医疗保健   1.新生儿护理   (1)眼睛的护理   (2)鼻子的护理   (3)耳朵的护理   (4)皮肤的护理   (5)脐带的护理   (6)生殖器官的护理   2.婴幼儿护理   3.母乳喂养   4.混合喂养   5.人工喂养   6.婴幼儿预防接种   (1)接种卡介苗   (2)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   (3)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4)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5)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   (6)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7.婴幼儿用药   三、孕产妇医疗保健   1.孕期保健   2.产时保健   3.产后保健   4.产后医疗   四、中老年医疗保健   1.中老年生理变化   (1)新陈代谢的变化   (2)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3)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   (4)呼吸系统的变化   (5)消化系统的变化   (6)心脏与血管的变化   (7)血液系统的变化   (8)免疫系统的变化   (9)感觉器官的变化   (10)脑与脊髓的变化   (11)骨与肌肉的变化   2.中老年药物进补措施   3.老年用药特征   4.更年期保健   五、病理知识   1.变性、坏死   2.血液循环障碍   3.再生、肉芽组织和机化   4.炎症   5.肿瘤   六、服药知识   1.好药标准   2.PPA药物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4.自我药疗   5.药品包装说明   6.药品的有效期   7.服药量的掌握   8.服药的最佳姿势   9.服药时间   10.药物与饮食的适应性   11.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服药后禁忌   13.服错药的紧急处理   七、安全用药   1.使用抗生素存在6大误区   2.药物致聋的预防   3.当心药物致癌   4.儿童不宜用“沙星”类药物   5.夏季莫忘安全用药   6.减肥药“盐酸芬氟拉明”安全运用   7.2004年7月1日后安全用药4大注意   八、注射知识   1.器具的准备与实施   2.常用注射法   (1)划痕法   (2)皮内注射   (3)皮下注射   (4)肌肉注射   (5)静脉注射   (6)动脉注射   九、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1.身体检查   (1)胸部检查   (2)腹部检查   (3)四肢检查   (4)关节及肌肉检查   2.医学诊断   (1)X线造影   (2)数字减数血管造影   (3)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   (4)磁共振成像(MRI)   (5)基因诊断   (6)超声波检查   (7)心电图检查   (8)心音图检查   中医中药篇   一、中医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   2.五脏六腑   3.营、卫、气、血、精、神、津液   二、病因   1.外因   2.内因   三、诊法   1.望诊   2.闻诊   3.问诊   4.切诊   四、辨证论治   1.治疗法则   2.八纲辨证论治   3.六经辨证论治   4.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5.脏腑辨证论治   五、中药知识   1.中药制剂   2.药物的性能   3.中药炮制   4.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5.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6.中药的煎服方法   7.常用滋补药   8.常用解表药   9.常用清热药   10.常用利水药   11.常用泻下药   12.常用消食药   13.常用软坚药   14.常用化湿药   15.常用祛风药   16.常用固涩药   17.常用开窃药   18.常用解毒药   19.常用杀虫药   20.常用活血化瘀药   21.常用止咳化痰药   22.常用安神镇惊药   六、方剂   1.方剂的组成和配伍   2.制剂的类型   3.方剂的分量   4.感冒、发热用药   5.咳嗽、气喘用药   6.胃痛、腹胀、便秘用药   7.风湿筋骨痛用药   8.失眠、心悸用药   9.虚弱用药   10.夏令暑热用药   11.外伤用药   12.皮肤疮毒、烫伤用药   13.妇科用药   14.儿科用药   15.五官科用药   七、针灸   1.针法   2.灸法   3.腧穴   4.十四经脉分布部及其腧穴位   5.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6.拔火罐法   7.耳针疗法   营养保健篇   一、各年龄段饮食营养要求   1.婴幼儿饮食营养要求   2.儿童期饮食营养要求   3.少年期饮食营养要求   4.青年期饮食营养要求   5.中年人饮食营养要求   6.老年人饮食营养要求   二、饮食与健康   1.水与人体健康   2.茶与人体健康   3.烟、酒与人体健康   4.营养平衡与人体健康   5.食品安全与食品污染   三、常见食物的药用价值   1.绿豆的药用价值   2.黄豆、蚕豆的药用价值   3.豆腐、豆浆的药用价值   4.豆芽菜的药用价值   5.芝麻的药用价值   6.花生的药用价值   7.葵花籽的药用价值   8.猪下水的药用价值   9.鸡蛋的药用价值   10.蘑菇的药用价值   11.香菇的药用价值   12.发菜的药用价值   13.韭菜的药用价值   14.菠菜的药用价值   15.洋葱的药用价值   16.黄花菜的药用价值   17.黑米的药用价值   18.海带的药用价值   19.紫菜的药用价值   20.土豆的药用价值   21.红薯的药用价值   22.萝卜的药用价值   23.茄子的药用价值   24.芹菜的药用价值   25.辣椒的药用价值   26.生姜的药用价值   27.大蒜的药用价值   28.胡椒的药用价值   29.陈醋的药用价值   30.食盐的药用价值   31.苹果的药用价值   32.梨的药用价值   33.青香蕉的药用价值   34.栗子的药用价值   35.山楂的药用价值   36.柿子的药用价值   37.大枣的药用价值   38.西瓜的药用价值   39.哈蜜瓜的药用价值   40.冬瓜、蕃茄的药用价值   41.牛奶的药用价值   42.蜂蜜的药用价值   43.冰糖的药用价值   44.啤酒的药用价值   45.蜂王浆的药用价值   46.鲫鱼的药用价值   47.黄鳝的药用价值   48.泥鳅的药用价值   49.黑鱼的药用价值   50.海藻的药用价值   51.海产七珍的药用价值   四、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   1.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   (1)冠心病的饮食疗法   (2)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   (3)高脂血症的饮食疗法   (4)心肌梗死的饮食疗法   (5)心力衰竭的饮食疗法   2.肝胆疾病的饮食疗法   (1)急性肝炎的饮食疗法   (2)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饮食疗法   (3)脂肪肝的饮食疗法   (4)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饮食疗法   3、胃肠道疾病的饮食疗法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饮食疗法   (2)慢性腹泻的饮食疗法   (3)便秘的饮食疗法   (4)痢疾的饮食疗法   4.代谢性疾病的饮食疗法   (1)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2)痛风的饮食疗法   (3)骨质疏松症的饮食疗法   5.消耗性疾病的饮食疗法   (1)肺结核的饮食疗法   (2)肿瘤的饮食疗法   (3)甲状腺机能亢进的饮食疗法   6.呼吸系统疾病的饮食疗法   (1)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疗法   (2)哮喘的饮食疗法   (3)肺炎的饮食疗法   7.泌尿系统疾病的饮食疗法   (1)尿路感染的饮食疗法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疗法   (3)慢性肾炎的饮食疗法   (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疗法   (5)阳痿的饮食疗法   (6)遗精的饮食疗法   (7)慢性前列腺炎的饮食疗法   8.常见外科疾病的饮食疗法   (1)骨折的饮食疗法   (2)胆囊切除术的饮食疗法   (3)胃切除的饮食疗法   9.内科疾病的饮食疗法   (1)感冒的饮食疗法   (2)咯血的饮食疗法   10.五官科疾病的饮食疗法   (1)老年性白内障的饮食疗法   (2)慢性鼻炎的饮食疗法   (3)青光眼的饮食疗法   (4)口腔溃疡的饮食疗法   (5)中耳炎的饮食疗法   11.造血系统疾病的饮食疗法   (1)缺铁性贫血的饮食疗法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疗法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饮食疗法   12.妇产科疾病的饮食疗法   (1)月经先期、后期的饮食疗法   (2)痛经、闭经的饮食疗法   (3)妊娠呕吐的饮食疗法   (4)妊娠水肿的饮食疗法   (5)乳腺炎的饮食疗法   (6)宫颈炎的饮食疗法   五、家庭常见病药膳   1.高血压药膳方   2.贫血药膳方   3.哮喘药膳方   4.头痛药膳方   5.冠心病药膳方   6.糖尿病药膳方   7.中暑药膳方   8.消化不良药膳方   9.便秘药膳方   10.肥胖症药膳方   11.呃逆药膳方   12.中风药膳方   13.小便失禁药膳方   14.阳痿药膳方   15.早泄药膳方   16.性欲减退药膳方   17.失眠药膳方   18.盗汗药膳方   19.支气管炎药膳方   20.腹胀药膳方   21.急性胃肠炎药膳方   22.抗癌药粥   23.药茶   24.药酒   健康自助篇   一、人体九大系统及其生理作用   1.神经系统   2.运动系统   3.循环系统   4.呼吸系统   5.消化系统   6.泌尿系统   7.生殖系统   8.内分泌系统   9.免疫系统   二、观体识病   1.指甲辨病   2.手辨病   3.舌辨病   4.鼻辨病   5.眉辨病   6.五官辨病   7.痰辨病   8.汗辨病   9.脐辨病   10.尿辨病   11.颈部辨病   12.胸部辨病   13.四肢辨病   14.脚辨病   15.皮肤辨病   16.耳廓辨病   17.头发辨病   18.粪便辨病   19.白带辨病   20.脉博辨病   21.呼吸辨病   22.视色辨病   23.体重辨病   24.淋巴结辨病   25.步态辨病   26.口味辨病   27.血型辨病   28.脸色辨病   29.梦境辨病   30.进食辨病   31.疲劳辨病   32.咳嗽辨病   33.发烧辨病   34.胸痛辨病   35.腹痛辨病   36.水肿辨病   37.耳鸣辨病   38.昏迷辨病   三、家庭常用的物理疗法   1.捏脊疗法   2.刮痧疗法   3.按摩疗法   4.“瑜伽”疗法   5.五行磁吸针疗法   6.磁疗法   7.电疗法   8.颜色疗法   9.音乐疗法   四、免疫力与人体健康   1.免疫系统的抗原与功能   2.改善免疫系统的方法   (1)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2)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3.加强免疫力的途径   (1)饮食提高免疫力   (2)运动提高免疫力   (3)心理提高免疫力   (4)医药提高免疫力   (5)生活提高免疫力   常见病防治篇   一、一般内科病症   1.发热   2.头痛   3.流行性感冒   4.胃痛   5.咳嗽   6.休克   7.胸痛   8.腹痛   9.眩晕   10.惊厥   11.便秘   12.心悸   13.皮下出血   14.咯血   15.呃逆   16.呕吐   17.腹泻   18.腹水   19.失眠   20.水肿   21.肝肿大   22.脾肿大   23.中暑   二、呼吸系统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支气管炎   3.慢性支气管炎   4.肺气肿   5.支气管扩张   6.呼吸衰竭   7.肺结核   8.肺炎   9.肺心病   10.肺脓肿   1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2.胸膜炎   13.结节病   14.肺栓塞   15.自发性气胸   16.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8.睡眠呼吸紊乱   三、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   2.急性胃炎   3.胃下垂   4.胃扩张   5.胃扭转   6.胃酸过多   7.胃肠功能紊乱   8.胃穿孔   9.食管炎   10.返流性食管炎   11.消化性溃疡   12.急性胃肠炎   13.黄疸   14.消化不良   15.上消化道出血   16.下消化道出血   17.胆囊炎   18.直肠炎   19.胰腺炎   20.缺血性结肠炎   21.急性腹膜炎   22.幽门梗阻   23.急性黄疸型肝炎   24.药物性肝炎   25.病毒性肝炎   26.慢性肝炎   27.肝囊肿   28.肝硬化   29.脂肪肝   30.肝衰竭   31.克隆病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尿路感染   2.尿路结石   3.尿道狭窄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慢性肾功能衰竭   6.肾盂肾炎   7.急性肾小球肾炎   8.慢性肾小球肾炎   9.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10.肾囊肿   11.肾积水   12.肾肿瘤   13.肾病综合征   14.排尿困难、尿潴留   15.血尿   16.脓尿   17.尿毒症   18.膀胱炎   19.前列腺炎   20.前列腺增生   21.老年尿失禁   22.睾丸炎   23.副睾炎   24.肾脏损伤   25.膀胱损伤   五、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功能不全   2.早搏   3.心动过速   4.高血压   5.体位低血压   6.脑血栓   7.脑血管意外   8.老年脑出血   9.心绞痛   10.心肌梗塞   11.先天性心脏病   12.肺源性心脏病   13.风湿性心脏病   14.心肌病   15.风湿热   16.冠心病   17.心律失常   18.心力衰竭   19.病毒性心肌炎   20.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21.房室传导阻滞   六、血液、造血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   3.巨幼细胞性贫血   4.急性白血病   5.慢性白血病   6.过敏性紫癜   7.血友病   8.红细胞增多症   9.败血症   1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3.多发性骨髓瘤   七、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1.高脂血症   2.糖尿病   3.痛风   4.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5.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6.急性甲状腺炎   7.慢性甲状腺炎   8.单纯性甲状腺肿   9.下丘脑综合征   10.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11.尿崩症   12.先天性代谢异常   13.维生素B2缺乏症   14.维生素C缺乏症   15.烟酸缺乏症   16.脱水症   八、神经、运动系统疾病   1.三叉神经痛   2.肋间神经痛   3.坐骨神经痛   4.脑栓塞   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6.颜面神经炎   7.脑血栓   8.脑中风   9.癫痫   10.偏头痛   11.神经衰弱   12.躁郁症   13.癔症   14.老年痴呆症   15.神经官能症   16.精神分裂症   17.老年抑郁症   18.睡眠障碍症   19.化脓性关节炎   20.结核性关节炎   21.类风湿性关节炎   22.系统性红斑狼疮   23.骨质疏松症   24.肩周炎   25.颈椎病   26.肥大性脊椎炎   27.腰扭伤   28.腰肌劳损   29.腰椎间盘突出症   30.帕金森病   31.重症肌无力   32.短暂脑缺血发作   33.蛛网膜下腔出血   34.化脓性脑膜炎   35.强直性脊椎炎   36.腱鞘炎   37.跟腱炎   38.腱鞘囊肿   九、传染病、寄生虫病   1.麻疹   2.百日咳   3.白喉   4.腮腺炎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流行性乙型脑炎   7.病毒性肝炎   8.风疹   9.细菌性痢疾   10.杆菌性痢疾   11.疟疾   12.拉沙热   13.念珠菌病   14.口蹄疫   15.弓形体病   16.白泡泡虫病   17.猩红热   18.霍乱   19.破伤风   20.钩端螺旋体病   21.蛲虫病   22.绦虫病   23.蛔虫病   24.恙虫病   25.肺吸虫病   26.钩虫病   27.囊虫病   28.华支睾吸虫病   十、皮肤科疾病   1.脱发   2.毛囊炎   3.手癣及足癣   4.冻疮   5.痱   6.荨麻疹   7.过敏性皮炎   8.神经性皮炎   9.牛皮癣   10.黄褐斑   11.痤疮   12.鸡眼   13.红斑症   14.脚气   15.肛门瘙痒症   16.白癜风   17.湿疹   18.狐臭   19.疥疮   20.寻常疣   21.带状疮疹   22.单纯疱疹   23.接触性皮炎   24.皮肤瘙痒   十一、眼科疾病   1.急性结膜炎   2.流行性角结膜炎   3.色盲、色弱   4.斜视   5.弱视   6.沙眼   7.睑缘炎   8.睑腺炎   9.脉络膜炎   10.巩膜炎   11.眼底出血   12.倒睫   13.睑内翻   14.泪囊炎   15.上睑下垂   16.老年性白内障   17.青光眼   18.夜盲症   19.角膜炎   20.视神经炎   十二、耳、鼻、咽喉科疾病   1.外耳道疖   2.急性中耳炎   3.航空性中耳炎   4.美尼尔病   5.咽鼓管炎   6.耳鸣   7.耳痛   8.急性咽炎   9.慢性咽炎   10.急性喉炎   11.慢性喉炎   12.突发性耳聋   13.耳廓血肿   14.急性鼻炎   15.慢性鼻炎   16.萎缩性鼻炎   17.药物性鼻炎   18.过敏性鼻炎   19.鼻前庭炎   20.酒槽鼻   21.副鼻窦炎   22.鼻出血   23.嗅觉异常   24.鼻漏   25.鼻息肉   26.扁桃体周围脓肿   27.慢性扁桃体炎   28.急性扁桃体炎   29.扁桃体肥大   十三、口腔科疾病   1.龋齿   2.急性牙髓炎   3.牙周炎   4.不正咬合   5.复发性口腔溃疡   6.口腔扁平苔藓   7.牙龈炎   8.牙痛   9.坏死性龈炎   10.复发性口疮   11.口腔癌   12.牙槽脓肿   13.口内炎、舌炎   14.口角糜烂   15.口腔病灶感染   16.颌骨疾病   17.唇裂   18.腭裂   十四、外科疾病   1.痔疮   2.腹外疝   3.肠梗阻   4.疖   5.痈   6.丹毒   7.急性淋巴管炎   8.急性淋巴结炎   9.急性阑尾炎   10.急性腹膜炎   1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1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3.甲沟炎   14.下肢静脉曲张   15.肛裂   16.肛瘘   17.腹部损伤   18.肠套叠   19.肠息肉   20.鼓膜损伤   十五、儿科疾病   1.新生儿特有现象   2.新生儿窒息   3.新生儿湿肺症   4.新生儿肺炎   5.新生儿黄疸   6.新生儿出血症   7.克汀病   8.新生儿败血症   9.新生儿结膜炎   10.新生儿脐炎   11.新生儿脓疱病   12.新生儿破伤风   13.新生儿硬肿症   14.新生儿低血钙症   15.新生儿鹅口疮   16.新生儿呕吐   1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8.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9.婴儿脑震荡   20.幼儿急疹   21.水痘   22.结核病   23.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   24.手足搐搦症   25.维生素A缺乏症   26.维生素A中毒   27.碘缺乏症   28.地图舌、沟纹舌   29.小儿肥胖症   30.营养不良症   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2.痉挛性喉炎   33.肠痉挛   34.小儿腹痛   35.小儿暑热症   36.婴儿腹泻   37.小儿癫痫症   38.疱疹性口炎   39.小儿痱子   40.小儿厌食症   41.异食癖   42.呆小病   43.小儿遗尿症   44.夜惊与梦游症   45.斜颈   46.小儿发热   十六、妇产科疾病   1.盆腔炎   2.痛经   3.闭经   4.月经过多   5.月经不调   6.外阴白斑   7.白带异常   8.子宫脱垂   9.子宫肌瘤   10.乳腺增生   11.前庭大腺炎   12.功能性子宫出血   13.子宫异常性出血   14.子宫内膜异位症   15.输卵管炎   16.卵巢炎   17.多囊卵巢综合征   18.卵巢肿瘤   19.阴道炎   20.子宫颈炎   21.外阴干枯   22.孕妇贫血   23.孕妇静脉曲张   24.孕妇下肢浮肿   25.孕妇水肿   26.孕妇腰痛   27.孕妇腹痛   28.孕妇肾结石   29.孕妇血小板减少   30.孕妇牙龈出血   31.孕妇烧心   32.孕妇高血压综合征   3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34.不孕症   35.妊娠合并心脏病   36.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37.妊娠合并肺结核   38.妊娠合并肾炎   39.妊娠合并贫血   40.妊娠合并糖尿病   41.妊娠合并阑尾炎   4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43.妊娠合并痔疮   44.妊娠剧吐   45.异位妊娠   46.羊水过多   47.羊水过少   48.胎盘早剥   49.胎膜早破   50.产后尿潴留   51.子宫破裂   52.产后宫缩痛   53.产后便秘   54.流产   十七、性功能障碍及性病防冶   1.阳痿   2.早泄   3.遗精   4.不射精   5.逆行射精   6.射精疼痛   7.性欲低下   8.性冷淡及性感缺乏   9.性交阴痛   10.房事出血症   11.房事后尿失禁   12.性交损伤   13.阴道痉挛   14.性交出血   15.性欲亢进   16.阴茎异常勃起   17.包茎、包皮   18.精索静脉曲张   19.隐睾症   20.男性不育   21.梅毒   22.淋病   23.软下疳   24.滴虫病   25.阴虱病   26.生殖器疱疹   27.生殖器疣   28.巨细胞病毒感染   十八、肿瘤疾病   1.肺癌   2.胃癌   3.结肠癌   4.原发性肝癌   5.膀胱癌   6.乳腺癌   7.食管癌   8.直肠癌   9.皮肤癌   10.喉癌   11.鼻咽癌   12.阴茎瘤   13.胰腺癌   14.甲状腺癌   15.颅内肿瘤   现代病防治篇   一、现代十大富贵病   1.肥胖症   2.糖尿病   3.高血压   4.高血脂   5.冠心病   6.中风   7.胆石症   8.脂肪肝   9.氧中毒   10.营养缺乏症   二、现代生活病   1.电视综合征   2.电视癫痫病   3.冰箱病   4.电风扇病   5.电热毯综合征   6.新电脑病——腕管综合征   7.电子游戏病   8.首饰病   9.收藏病   10.气功病   11.夜班病   12.化妆品皮炎   13.水果病   14.酗酒综合征   15.滥用人参综合征   16.海鲜中毒症   17.办公楼综合征   18.书写痉挛综合征   19.慢性疲劳综合征   20.退休综合征   21.减肥综合征   22.时间综合征   23.应激反应综合征   三、现代流行病   1.非典型肺炎   2.新流感病毒菌——H2流感病毒   3.抗药性肺结核   4.狂犬病   5.猫抓热   6.鹦鹉热   7.疯牛病   8.鼠疫   9.炭疽病   10.布鲁菌病   11.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2.流行性出血热   13.Q热   14.埃博拉出血热   15.回归热   16.艾滋病   17.吸毒   18.禽流感   急救护理篇   一、急救   1.创伤   2.触电   3.溺水   4.中风   5.休克   6.猝死   7.中暑   8.咯血   9.呼吸衰竭   10.骨折   11.冻伤   12.酸碱入眼   13.石灰入睡   14.毒蛇咬伤   15.蜈蚣螫伤   16.野蜂螫伤   17.狗咬伤   18.急性腹痛   19.心绞痛   20.糖尿病昏迷   21.癫痫发作   22.眼外伤   23.颅脑外伤   24.胸外伤   25.腹外伤   26.断肢、断指   27.眼、耳、鼻内进入异物   28.粪便嵌实的   29.中毒急救   (1)一氧化碳中毒   (2)刺激性气体中毒   (3)强酸中毒   (4)强碱中毒   (5)汽油中毒   (6)阿片类药物中毒   (7)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8)安定中毒   (9)药物过敏   (10)有机磷农药中毒   (11)有机氯农药中毒   (12)杀鼠剂中毒   (13)毒蕈中毒   (14)马铃薯中毒   (15)酒精中毒   (16)铅中毒   (17)砷化物中毒   30.人工呼吸急救法   31.氧气吸入急救法   32.心脏挤压急救法   二、临床护理   1.病情观察   2.检查脉搏   3.检查呼吸   4.测量血压   5.测量体温   6.高热护理   7.昏迷护理   8.煎煮中药   9.冷敷热敷   10.局部滴药   11.局部插入用药   12.舌下给药   13.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14.换药操作   三、饮食护理   1.正常饮食   2.软饭菜   3.半流质饮食   4.流质饮食   5.少渣饮食   6.管喂饮食   7.要素饮食   8.试验饮食   四、生活护理   1.病房卫生   2.病床设置   五、几种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   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3.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4.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高热病人的护理   6.胸腰部损伤的护理   7.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8.鼻出血的护理   9.腹泻病人的护理   10.肺炎病人的护理   11.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12.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13.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4.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5.骨折病人的护理   16.昏迷病人的护理   17.偏瘫病人的护理   六、几种特殊护理   1.协助病人变换卧位翻身   2.给病人床上擦浴   3.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4.喂饭、喂水   5.排痰   6.导尿   7.床上大小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