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屐痕处处

作者:郁达夫
书城价:¥0

2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作者:方志敏
书城价:¥0

3

欧游散记

作者:王统照
书城价:¥0

4

经历

作者:邹韬奋
书城价:¥0

5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作者:胡适
书城价:¥0

6

亡友鲁迅印象记

作者:许寿裳
书城价:¥0

7

涴漫的狱中日记

作者:瞿秋白
书城价:¥0

8

梅兰芳游美记

作者:齐如山
书城价:¥0

9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作者:萧红
书城价:¥0

10

患难余生记

作者:邹韬奋
书城价:¥0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荣格自传: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人生的回忆录

0评论量

274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瑞士)荣格 著,戴光年 译
  •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文学传记 > 传记/纪实文学
  • 上传时间: 2015-10-27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39           书城价: ¥4.00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荣格自传(经典权威译本)》是这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人生的回忆录,从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到成年后的所见所闻,从作为医生所治疗过的症状到自身的梦境和幻觉,从与弗洛伊德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荣格对这各种各样的他人或自身的精神活动做了详尽的记录和分析,甚至包括对死后生活的见解和对自己的思想的充分的解析,等等。本书还收录有荣格与夫人及弗洛伊德等友人的书信,并对书中艰涩的专业术语作了专业化的解释。   严格来说,这本书虽为自传,却非自传体文学。荣格通过这本自传,将毕生研究所得分享出来,造就出了一部举世无双的伟大著作。也许,这会比你想象的传记艰涩难懂;也许,书中并没有你所想要的散文式的回忆录;然而,若你耐心品读,必将会与其中精彩的精神分析与内在体验产生共鸣,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领悟和启迪。   希望正品读此书的你,能够与我一起,在荣格渐行渐远的回忆中感受他那伟大的思想。
荣格(Carl G.Jung , 1875-1961),瑞士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他的一生致力于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探索,并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倾向性格和外倾向性格、心灵四层次、集体无意识、情结与原型等观点,并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早年时期曾与弗洛伊德有过亲密的合作,并被弗洛伊德任命担任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荣格的思想理论不仅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而且还对哲学、艺术、宗教、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可谓是现代思潮伟大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可以这样认为,作为人类心理学两条研究方向的始祖,如果说,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哥白尼,那么,荣格就是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荣格自传(经典权威译本)》自传中的荣格,正如柯勒律治所言,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医生,那些不被理解的人们,在他眼中,没有区别,都是美好的。他客观地看待一切,一心只想要找出事物的缘由。但他不只是一个医生,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超前的智者,更是一个满怀善意的人类。在他的自传里,那些现实经历总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那些让他感到震憾的事、人、经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和分析。   荣格的人生,正如自传中所说,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过程“,是对内心体验的研究过程。当时已八十三岁的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面对这样无私的心理学大师,我们不能不表示深深的敬意,而这本自传,也不愧为心理学爱好者必读的作品之一。   在那久远的时代,尼采和荣格都是“听得见自己内心声音”的人,不同的是,尼采成了“疯子”,而荣格成了“传奇”。正如书中所说,他找到了他存在的意义和使命。   现在,让我们通过本书,向这位客观而严谨的医生致敬,向这位从潜意识深层理解人类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家致敬,向这位或许不被时代理解的伟大的学者致敬。他正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困扰人们的心理学未知领域。
  正文   童 年   在我出生后半年,我的父母从博登湖畔的凯斯威尔(图尔高州)移居到莱茵河瀑布边上的劳芬城堡,住进了一所牧师宅邸。那是1875年的事。   我开始记事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还依稀记得那所教士的住宅、花园、洗衣房、教堂、城堡、莱茵河瀑布、沃尔斯小城堡和牧师庄园。这些记忆仿佛是大海里漂浮的岛屿,孤立浮动着,互不相连。   有一个情景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之中,这或许是我生活中的最早记忆,那是一个迷离而模糊的印象:在一个明亮而温暖的夏日,我躺在树荫下的一辆童车里,天空蓝蓝的,金色的阳光透过碧绿的树叶。童车的顶篷打开着,我刚刚睡醒,这美景让我无比惬意。我的眼中有树叶和花丛中闪耀着的太阳的倒影。一切都是美妙而神奇的,那么五彩斑斓,那么美好!   另一个记忆的情景是:我坐在位于这栋房子西侧的餐厅里,在餐桌旁很高的儿童椅子里,我正用调羹舀热牛奶喝,牛奶里还泡着碎面包块。牛奶的味道非常好,那特有的香味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感受到的香味。应该说,我那时就有了嗅觉的意识。这个回忆也同样十分遥远。   我还依稀记得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我的姑妈跟我说:“我带你去瞧一样东西。”说着便将我领出了家门,走在通向达克森的大路上。在一栋房子前,我们停下来,看天边阿尔卑斯山脉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中。那天傍晚,阿尔卑斯山是那么清晰可见。“看那儿,”姑妈用瑞士方言兴奋地说着,“山全红了。”那是我首次看见了阿尔卑斯山。随后我便听说,村里上学的孩子第二天要去郊游,并要爬苏黎世附近的约特里山,我非常想去。但是他们说,我太小了,不能去,我没有一点儿办法,伤心极了。从那时起,那个位于皑皑雪山旁的苏黎世和约特里山成了我遥不可及的梦幻之地。   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记得母亲曾带我去图尔高看望她的朋友们。那是在博登湖畔的一座城堡里。我见到那里的湖滨,一下子就迷上了。渡船激起的浪一直冲到岸边,阳光在水面上闪烁着,船只将水浪激起,又一次次地冲向岸边,水下的沙子被浪花冲成一道道小坎子。湖面向远方无限地伸展开去,那壮丽而宽广的湖面让我心旷神怡。就在那时,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我要生活在湖边。我觉得,没有水,人根本就生活不下去。   我还记得有一件事:有许多陌生人,乱哄哄的,看上去特别激动。女仆飞快地跑过来,喊着:“渔民们发现了一具死尸,那是从瀑布上冲下来的,他们要把他抬进洗衣房里去。”我父亲说:“好吧,好吧。”我有点心急,想要去看那死了的孩子。母亲一把拉住了我,严厉禁止我往花园里走。等所有的人都走远了,我立即悄悄地溜进了花园深处的洗衣房,门却被锁着。我绕着房子又转了一圈,发现房后有一个排水槽,它通到斜坡的下面,槽里流淌着血和水。我觉得这事有意思极了,那年我还不满四岁。   我的脑海里还有另一幅画面:我不停地哭闹着,因为我发烧了,没法睡觉。父亲把我抱在怀里,在屋里踱来踱去,嘴里哼唱着他学生时代的那些老歌。我特别清楚地记得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歌总会使我安静下来。它是一首君王之歌,它的歌词是这样的:“四处静悄悄,大家都睡觉……”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父亲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他向我轻轻地唱着。   母亲后来告诉我,我那会儿得了湿疹。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病。我还隐约感觉到,父母的婚姻出现了危机。我的那场病一定与父母的短暂分离有关系。那是1878年的事。母亲在巴塞尔的医院里待了几个月,她的病大概起因于婚姻上的麻烦。当时,一个姑妈照料着我。这位姑妈比母亲大二十岁。母亲的离去让我非常痛苦。从那时起,只要有人讲到“爱”这个字,我就会马上产生一种不信任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人”给我的感觉是十分不可靠的。而“父亲”则意味着可信赖的,但是却软弱无力。带着这样的心理障碍,我开始了我的人生之路。后来,这些早期的印象发生了改变: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令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母亲离开之后,女仆来照料我的起居。我还依稀记得她将我抱起来,把我的脑袋靠在她肩膀上的情景。她有一头黑发和一副橄榄色的面孔,和母亲截然不同。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发型轮廓、她深颜色的颈部和耳朵。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那样新奇,而又格外熟悉。似乎她并不属于我们家,而是只属于我一个人。好像她是和一些我还不能理解的神秘事物联系在一起似的。这位姑娘成为我后来提出的阿尼玛的雏形。她所传递出的那种既生疏又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后来在我心中象征女性本质的那个形象的特征。   从父母分居的时候起,我的记忆中还有另一个女性的形象:一个青春而又美丽的、具有蓝色眼睛、棕色头发的迷人姑娘,她常常带着我在蓝色的秋天,在瀑布下面的沃思城堡附近,沿着莱茵河,在金色的枫树和栗树下徜徉。婆娑的树枝被阳光穿透,黄色的叶子飘落在地上。这位姑娘后来成为了我的继母。她非常仰慕我的父亲。直到我二十一岁时,我才再次见到她。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留存“深刻”的记忆。以下我要说的是一些对我影响更深刻的事情,虽然其中有些部分我只是朦胧地记得。记得有一次我摔下了楼梯,而且是摔倒在火炉腿的一个角上,我记得那疼痛的滋味,我还流了血,一位医生给我缝头部的伤口,一直到上大学预科的最后一年,头上那块疤痕还清晰可见。母亲曾告诉过我,有一次,我和女仆去诺伊豪森,通过莱茵瀑布桥的时候,我的一条腿已经滑出了栏杆,差点儿就掉了下去,幸亏女仆抓了我一把。这些事投射出潜意识中的自杀冲动,或者说是对生在这世界上的一种无奈的反抗。   那期间,每到夜晚来临时,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我常常会听到莱茵瀑布流淌时发出的沉闷的咆哮声,这让我觉得周围布满危险。总有人淹死,尸体从岩石上冲下来。在附近的教堂墓地里,教堂司事总是挖坑,一堆堆棕色的土被挖出来,一群肃穆的男人穿着长长的礼服,戴着非常高的帽子,脚蹬闪闪发光的黑色靴子,他们总是抬出一个黑色的木盒子。这时,父亲也会身着牧师长袍,声音洪亮地说着话。女人们在不停地哭泣,大概是有亲人正被埋进这个坑里。有些原本应该出现在这个场合的人,现在却突然不在了,然后我就听说他们被埋了,上帝将他们召唤去了。   母亲教会我做祈祷,这是每天晚上必须要做的事儿。我很喜欢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黑夜里有一种踏实而舒心的感觉:   展开您的双翼,   慈祥的耶稣,我亲爱的朋友,   把您的小鸡,您的孩子咽下。   如果魔鬼要吞食他,   那只会是白搭。   请让天使来阻止。   不许伤害这个孩子。   “耶稣先生”总是能给人安慰,他是个善良仁慈的先生,像城堡里的维根斯坦先生一样,富有、威严、受人爱戴,对夜里的小孩子十分关切。至于他怎么会像鸟那样长着翅膀,却是一个谜,这虽然让我十分好奇,不过我并没有过多地去探究这个。我觉得更为有趣、更想弄清楚的是,小孩被比作小鸡,而耶稣又是那么不情愿,甚至像吃苦药一样地“吃了”他们。这太匪夷所思了。后来我才明白,魔鬼撒旦也喜欢小孩,为了免得小孩被魔鬼吃掉,耶稣才不得不如此。虽然耶稣并不情愿这么做,可他还是把孩子们吃了,这样,魔鬼撒旦就抓不着他们了。这么一想,我的心中就安宁了许多。可是现在我又听说耶稣还要“吃”别的人,而这次则是,在地上挖一个坑。
  童 年   中学时期   ·I   ·II   ·III   ·IV   大学时代   精神病治疗活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探讨潜意识   著 述   塔 楼   旅 行   ·北非   ·贝勃罗印第安人   ·肯尼亚和乌干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