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最适合青少年的名著导读·..

作者:萧 枫 竭宝峰 李 慧
书城价:¥4

2

大作家的语文课:森林报

作者:维塔利·比安基
书城价:¥4.88

3

少年读三国·汉宫落日

作者:成君忆
书城价:¥17

4

我的大学

作者:李丹丹
书城价:¥2.88

5

大作家的语文课:花的学校

作者:泰戈尔
书城价:¥4.88

6

少年读山海经2·四海有奇..

作者:刘兴诗
书城价:¥18

7

航海家归来(一部关于成长..

作者:王秀梅
书城价:¥18

8

学生有效阅读的生活美文

作者:学生阅读指导小组
书城价:¥2.88

9

学生有效阅读的写景美文

作者:学生阅读指导小组
书城价:¥2.88

10

动物故事:彩图注音版

作者:华图书业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红色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研究

0评论量

13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枪,是红色革命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工农武装革命的新篇章。 本书是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南昌起义研究成果的著作。客观、系统地总结了学术界对南昌起义若干问题的研究观点。
出版者的话 南昌起义,又称“南昌暴动”、“八一南昌起义”等,狭义上是指在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联合国民党左派,指挥党掌握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武装起义。广义或者说完整意义的南昌起义还应包括八一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南下,在广东遭到国民党军队狙击失利,余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约800人,参加了旧历年关的湘南农民暴动,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壮大了红色革命力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枪,是红色革命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工农武装革命的新篇章。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为我们党史、军史、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多年来一直是专家、学者研讨的热点。南昌起义研究在若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研究领域得到不断拓展、深入,而且新提法、新观点迭见。但是,在南昌起义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占有的史料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或者所持立场不同,在对同一历史问题或人物进行研究时,往往作出不同的评判,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也就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争议。这些争议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南昌起义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解决了一些历史疑案。同时,南昌起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学术难题和不足之处。比如:对某些历史问题深层原因缺乏应有的解释和说明;对分散的、零星的出自不同时期、不同载体、不同学者笔下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梳理、系统介绍、系统总结和归纳,使人们难以系统了解南昌起义研究的现状与成果。《红色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研究》一书就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而编写的总结研究工作的新成果。 概括起来,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价值: 第一,系统性和综述性。如果要给本书定位的话,我们说,本书不是一本单一的南昌起义历史故事书,不是一本南昌起义史料书,也不是一本完全原创性著作,而是一本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南昌起义研究成果的著作。其编写的出发点决定了本书就是要把大量的南昌起义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要对南昌起义若干历史问题加以正确的思辨,就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广泛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每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动态、存在的各种学术观点、涉及的大量研究资料、出版和发表的几乎所有的论著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论述。书中客观、系统地总结了学术界对南昌起义若干问题的研究观点,如南昌起义的决定是如何出台的、南昌起义为何三易其时、苏联对南昌起义的态度为何出现反复、中共中央对南昌起义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等等热点难点问题,在总结中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客观公道、恰如其分,反映和体现了南昌起义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新观点。因此,系统性和综述性成为本书的特点之一。 第二,学术性与探索性。本书是一本学术性著作,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均是南昌起义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带有争辩性、探秘性、学理性,所收入的许多史料、所反映和引用的许多学术界研究成果、所揭示的许多新观点都能开拓读者的视野,在一些问题上的探究与辨析能使人的思想认识豁然开朗,获得很多历史观点与方法。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不是简单地把学术界研究成果与观点介绍给读者,不是人云亦云,而总是能提供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享。对一些研究乱象既有介绍又有探究,提出了很好的建言。对有的问题寻根究底、大胆质疑、辩证分析,读后可以使人们获知这类问题的历史真相,茅塞顿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研究有所提升。书中介绍了一些南昌起义研究领域的薄弱和冷门问题,对过去南昌起义研究中较少涉及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如中共黄埔军校工作对南昌起义的影响、民国报纸对南昌起义的报道口径、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的统战工作等,都是近年来南昌起义研究的一些新的内容、新领域的拓展,丰富了南昌起义研究。 第三,专题性和普及性。本书虽然是一本总结南昌起义学术成果的书,但编写者并未板着学术的面孔,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意于面向大众读者,采用专题(时尚的说法叫“话题”)的形式,聚焦南昌起义的热点问题,以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逻辑推理,以史实为根据,以理服人,让人耳目一新,开卷有益,甚至收获颇丰。书中所介绍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一般读者大众的历史知识,拓宽大众对南昌起义认识的视野,增长大众对南昌起义问题的见识,提高大众的认知层次。本书文字浅显流畅,通俗易懂,所以颇具可读性。一卷在手,就能很好地了解南昌起义。 第四,政治性和时代性。南昌起义的发动,表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独立领导中国的武装革命运动,而南昌起义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成为新时代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由于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档案资料没有保存下来,给了解和还原南昌起义的整个历史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南昌起义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又有很大差异,一些年轻人难免对南昌起义有模糊认识。本书在占有大量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南昌起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客观表述,把正确的南昌起义事实和价值传播给社会,这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八一精神很有价值和意义。 总之,《红色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研究》不失为一本学习和研究南昌起义历史的基础性和学术总结性的著作,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革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较大价值的著作,是一本丰富红色知识、增长历史见识、开卷有益的著作。 (李忠东)
出版者的话 1回首南昌起义——打响红色革命第一枪 一南昌起义的爆发和经过 二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南昌起义的决定是如何作出的? 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吸取革命经验教训的反映 二3次九江会议对南昌起义进行了详细规划 三等在第一次九江会议上首先提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四第二、三次九江会议确定南昌起义计划 五对起义计划的干扰和起义具体计划的最后决定 3南昌起义为何三易其时? 一将起义时间改为8月1日凌晨4时的关键人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将起义时间改为8月1日凌晨2时的关键人物:第二十军副营长赵福生 三让起义的枪声在1点钟以前抢先打响的关键人物:第二十军第一师的一个哨兵 4中共黄埔军校工作对南昌起义有何影响? 一共产党人在参与创办黄埔军校过程中“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为南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黄埔军校培养的大量政治、军事人才是领导和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坚力量 三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积累的政治工作经验为南昌起义军政治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5苏联对南昌起义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反复? 一对中国共产党要不要建立工农武装犹豫不决 二南昌起义前发来令人费解的电报 三莫斯科对南昌起义的态度为何会出现反复? 6影响南昌起义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一南昌起义是根据联共(布)和共产国际指示精神发动的 二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对南昌起义的直接指导和积极策划是南昌起义的重要条件 (一)鲍罗廷积极推动集体讨论,为南昌起义的发动确定了初步计划 (二)罗明纳兹的大力支持使南昌起义计划基本确定 (三)共产国际代表积极倡导返回广东再图发展的主张,是南昌起义军采取南下广东战略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评价南昌起义中的国际因素 7南昌起义为什么打出国民党的旗帜? 一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影响 三维护统一战线的最终努力 四对革命斗争形势的现实考量 8参加南昌起义的军力到底有多少? 一第一种是“3万人说” 二第二种是“2万余人说” 三第三种是“15580人说” 9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是如何出台的? 一南下广东是南昌起义的既定计划 二南下广东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对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评价 10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一“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提法的由来 二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需要全面发掘 11民国报纸对南昌起义报道口径为何不一? 一起义性质:“内讧”还是“叛乱” (一)“共产军起内讧”说 (二)“宣布独立”说 (三)“公然叛乱”说 二部队名称:“逆军”、“共产军”、“革命军” (一)“贺叶逆军” (二)“共匪军” (三)“共产军” 三客观看待民国报纸报道口径的变化原因 (一)南昌起义以国民党旗帜为号召引起的误解 (二)报纸沿袭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兵变的称呼 (三)“有闻必录”观念使得新闻报道出现瑜瑕互见的现象 (四)报纸所持立场和态度影响南昌起义的报道口径 12怎样认识“八一精神” 一“八一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1] (一)“八一精神”形成的历史前提 (二)“八一精神”形成的历史时空 (三)“八一精神”形成的历史本体和主体 二“八一精神”的提炼原则 (一)“八一精神”的总结要有自己的特点 (二)“八一精神”的总结要有权威的理论依据 三“八一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的主要特点 (二)勇于创新是“八一精神”的政治品质 (三)信念坚定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内容 (四)听党指挥是“八一精神”的灵魂[3] (五)统一战线(团结合作)是“八一精神”的重要观点 13南昌起义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何关联? 一南昌起义诞生了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 二南昌起义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二)政治建军的初铸[7] 14南昌起义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一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时期 二南昌起义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序幕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