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此书为散文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关于饮食文化的随笔集。从中国传统官席的必备菜式到街边的各色杂食,从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异,到中国菜的烹饪方法,齐如山先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做了详细的研究,阐释了中国美食各方面的精髓,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在北京生活了50年,1949年到台湾,后以95岁高龄病逝于台北。他研究国剧,记录民俗虽多出于个人的兴趣,但皆有大成。
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戏曲的八字真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他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没,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
一、官席与火候菜
近几十年来,各国人尤其是美国人,有许多人欢迎中国的饮食,于是也有许多人想研究中国的烹饪法。不过有一层,大家不可不知,就是西洋人吃过中国菜的固然不少,但吃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菜,真正中国讲究的细致菜,还没能吃过,就是有吃过的,也是极少的少数,这是敢断言之的。因为外宾来到中国,我们请他们吃饭,总是官席,如烧鸭、鱼翅等等,这些菜当然是中国最贵重最好的菜,但离细致特殊风味的菜还相当远。因为这种做法的菜,其口味虽与西洋不同,然做法尚差不了多少,口味不同者,虽不止一种原因,但大分别则是黄油与酱油:比方红炖猪肘、红烧鲤鱼等等这些菜,可以说是完全中国口味了吧,可是你若不放酱油,改放黄油(其他作料都照旧),立刻就可以变成外国味道。至其烹饪法,则不过是煨炖而已,烹饪的时间及方法,都与西洋没什么大的分别。所谓细致菜者,则讲刀口、烹饪、时间等等。所谓刀口者,切得要合适,大也不可,小也不可。烹饪者要讲方式,该用大勺颠的,不许用小勺搅;加作料的情形及先后,都有分别。时间者,烹这种菜的时间,要以秒计,时间不足,或稍过,则口味都不合适,此层容在后边稍详论之。
这种细致菜,可以说是家庭菜,只宜于阔而且细致的家庭待客,或几位讲究吃的好友聚餐尚可,最不宜于官席,就是勉强用上,也万做不到好处,就是做得好,也吃不好。因为官席往往一开就是三两桌,或十桌几十桌,而且吃饭的时候,等于行礼,不许随便夹食,必须等让两次,才许拿筷子。这种菜吃的是火候,故中国亦名火候菜,一勺只可炒一盘,最多炒两盘,若一开三四桌,那是万万不会做好的;这种菜做出来就得吃,过几秒钟,便过时不适口,若大家谦让半天再吃,口味一定要退败的,有这种种原因,所以官席不能用。这种火候菜在台湾家庭中当然尚有,在饭馆子中,就很难见到了。不必说台湾,就是在大陆,在南方饭馆子中,也不容易见到,而江浙一带,则家庭中多有之;所以在前清时代中,江浙人请客多在家庭中,此看袁子才他们的笔记,便可明了。饭馆子中有这种细致火候菜者,首推北平,因为它已经做了七八百年的都城,一切事业都很发达,饭馆子不但不能例外,且更特别发展。北平饭馆子种类极多,我另有一文详述之,兹不多赘,只说饭庄子与饭馆子两种。
一、官席与火候菜
二、中国菜的种类——西菜主纯,中菜主和
三、中西宴席之差别
四、道地的中国食品
五、中国菜的烹饪法
谈炒木须饭及明朝太监
因国宴谈到中国官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