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最适合青少年的名著导读·..

作者:萧 枫 竭宝峰 李 慧
书城价:¥4

2

大作家的语文课:森林报

作者:维塔利·比安基
书城价:¥4.88

3

少年读三国·汉宫落日

作者:成君忆
书城价:¥17

4

我的大学

作者:李丹丹
书城价:¥2.88

5

大作家的语文课:花的学校

作者:泰戈尔
书城价:¥4.88

6

少年读山海经2·四海有奇..

作者:刘兴诗
书城价:¥18

7

航海家归来(一部关于成长..

作者:王秀梅
书城价:¥18

8

学生有效阅读的生活美文

作者:学生阅读指导小组
书城价:¥2.88

9

学生有效阅读的写景美文

作者:学生阅读指导小组
书城价:¥2.88

10

动物故事:彩图注音版

作者:华图书业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少年读苏东坡(2)千里快哉风

0评论量

46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重走苏轼人生之路,领略百折不挠、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助力儿童人格成长 苏轼的人生跌宕起伏,通达时曾离宰相之位一步之遥,落魄时曾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但无论境遇如何,苏轼始终坚持率直的自我,即使明珠蒙尘也不失昂扬的精神与乐观的心态。他的人生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的实例。 *领略一代文豪的豪情、才情、真性情 千百年来,苏轼达观不羁的豪情、不拘一格的才情、率直乐观的性情,一直备受推崇。在艺术成就上,他是古典文学的精神符号;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成就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一代佳话。阅读他的人生,孩子不仅可以收获文学的滋养,更能获得品格的拔节。 *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轼是典型的全能型文人,书画诗词,样样精通。他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记录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就是一场领略古典文化魅力的旅行。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各种典故,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学习效果。 *深解析中小学生理应掌握的苏轼诗词佳作,从文言常识到诗词赏析一本搞定 苏轼作为北宋的“金句制造机”,一直是中小学课本的常客,更是中高考填空默写、诗词赏析题的题库之一。本书每章之后附加一篇苏轼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名作,并附有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诗词赏析。通过阅读,孩子既可以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深体会诗词的思想内涵,又可以掌握精确到字词的文言常识,有效积累语文知识,助力成绩提高。 *中小学教材中苏东坡作品一本收录 《少年读苏东坡》特设附录,将中小学教材中涉及的苏东坡诗词作品收录其中,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好基础。
王兆胜,山东蓬莱人,著名学者、作家、评论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长期致力于林语堂研究、散文创作与研究、儿童文学创作。对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多有研究。代表作有《林语堂与中国文化》《天地人心》《逍遥的境界》《磨心镜的男孩》等。作者曾获得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当代作家评论奖、全国报人散文奖等奖项。多篇散文选中小学语文配套读本。 王子罕,青年作家,初高中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本科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研究生。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喜读文史经典。创作方向为青少年文学、奇幻文学、旅行散文、传记。曾在《作家》《美文》《湖南文学》《西湖》《澳门华文月刊》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并有多篇作品选年度散文读本。
苏东坡才情天纵,文学与艺术成就炳耀古今;风趣幽默,屡历坎坷仍乐观豁达。他的作品与人品都独具魅力,虽历经千载仍充满青春活力,令世人敬仰、遐思。本书以苏东坡的生平为主线,穿插各种历史故事与文化常识,在带领小读者走苏东坡博大宏丰的精神世界,领略一代文豪的豪情、才情、真性情的同时,让他们体悟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学史习文,收获成长。
黄州,后会无期 苏轼在黄州隐居,已经快五个年头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五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竟然已是快五十岁的伯伯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宋时期,能过上六十大寿的人,就是福运亨通了。活到七八十岁,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时间流淌过苏轼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让满头乌黑的秀发褪去颜色,把光滑的脸颊挤出一道道深谷,在笔直的脊梁上放下巨石,又将粗壮结实的大腿,捏成两根脆弱的筷子。 苏轼的身体,比他的心,可要直率多了。 苏轼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老了。他折腾了大半辈子,落下了一身毛病,身上的“零件”已经开始吱嘎作响。干了几年农活,苏轼的肌肉和关节都磨损得厉害。只要稍微淋点儿雨,他的胳膊就疼起来,得靠针灸才能好。 有年春天,苏轼忽然感冒了,咳嗽个不停。到了夏天,他又热得身上长疮,皮肤化脓,怎么治也治不好。苏轼右眼的老毛病也犯了,一着急上火就红肿,差点儿瞎掉。 苏轼的身体一团糟,只好窝在家里休息。人们看他一个多月没出门,东坡农场也快荒废了,就开始疯传谣言,说苏轼已经病死了。 没过多久,全国都知道了“苏轼病死”的事。有的朋友直接痛哭起来。神宗正吃着饭呢,听说了这事,心里也堵得慌,立马放下了筷子。 不服老是不行的。或许,苏轼已经做好了永远留在黄州的准备。说不准,他还隐隐觉得,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默默度过余生——这样的人生结局,也不坏。 谁不想回老家呢?可苏轼不知道自己还要在黄州待多久,眼下就惦记着回眉山养老,显然不太现实。既来之,则安之。苏轼用勤劳的双手,把这片陌生的土地,变成了自己“新的故乡”。 农田里的每一寸泥土、每一株秧苗,东坡雪堂的一砖一瓦,都是苏轼的心血结晶。他用四年多的时间,真正爱上了黄州,爱上了淳朴真挚的黄州百姓,爱上了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也爱上了坦率清净的自我。 正因为对黄州爱得深沉,苏轼在跟这一切说再见的时候,才更加不舍。 元丰七年(1084)正月,神宗决定把苏轼调到河南汝州。虽然还是一样担任虚职,但汝州离京城要比黄州近得多——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乌台诗案以后,神宗一直想把苏轼弄回来。尤其最近几年,神宗改革了政治制度,急需能挑大梁的人才。可放眼望去,朝廷里没几个真正能干的人。神宗总算想通了,还是老臣靠谱,得赶紧把他们叫回来。只可惜,神宗好几次想重新起用苏轼,都被朝臣阻拦了。 神宗实在没办法,终于懒得跟朝臣商量了,直接动用皇帝特权,把苏轼从湖北调回中原。如果一切顺利,苏轼很快就能回朝了。 收到神宗的手诏后,苏轼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他心灵的湖面,本来早就平滑如镜了,如今久违地荡起一圈圈涟漪。 这些年,苏轼像是躲在一个见不到太阳的“夜之国”里生活。他接受了残酷的命运,学会了黑暗世界的生存法则,成为这里的一员。 可就算变成了“夜之国”的模范居民,爱上了这里的土地,苏轼还是想念那片充满和煦阳光的天地。内心深处,他依然舍不得“日之国”的喧嚣和吵闹,渴望回到那伸手就能摸到“太阳”的高峰上去。 现在,黑夜终于为他裂开了一道缝隙,露出了一缕阳光,苏轼却犹豫了。他舍不得“夜之国”的淳朴和幽静,更舍不得一手开拓的新家园。等自己这匹“老马”回到了“日之国”,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困难和危险在等着他呢! 这就是人生。每个人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在乱糟糟的丝线中来回穿梭个不停。我们总想把一切纷纷扰扰都梳理清楚,却往往越理越乱。 黄州已经成了苏轼的新家。虽说可以回到中原,回到熟悉的土地,可这次回归,对苏轼来说,究竟是“回家”,还是“离家”呢? 告别的日子来了。 苏轼将心爱的东坡和雪堂,都托付给了潘丙。黄州的父老乡亲摆了宴席,为苏轼隆重送行。人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酒肉,与苏轼一同度过最后的欢聚时光。 大家平时一聊起来,有说不完的话,可到了离别的时候,心里就算有千言万语,却什么都说不出口,只能把所有的感激和不舍,都装进酒杯里,昂起头,一口闷下肚。 苏轼要走了,可连天气都在挽留他——船驶出没多远,就遇到了大风,没法继续前进了。过了两天,江上总算风平浪静,苏轼却又不想走了。 苏轼在黄州交的那些好朋友,有的一连送了他六十多里路。其中陈慥不愧是苏轼的至交好友,送了他三百多里,一直送到江西九江,才说再见。 同是天涯沦落人。在荒谬的时代,苏轼和陈慥惺惺相惜,就像松树和竹子一样并肩而立。人能得到这样的知己,就不算白活了一次。 山高路远,后会无期。苏轼只能真挚地期望,自己还能回到这里,再亲手耕种一遍东坡的土地,和故人重温那往日的时光。 可惜,苏轼这一去,就和黄州永别了。
第十一章 风尘流浪记 黄州,后会无期 患难兄弟情 庐山漫游记 家人的重量 一笑泯恩仇 难得的天伦之乐 【苏轼作品精选】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第十二章 高处不胜寒 司马光归来 保守派的逆袭 苏辙的苦衷 疯狂的党争 太后的恩情 【苏轼作品精选】 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酒,书呈同院 第十三章 又见杭州 苏东坡的无奈 弱者的保护神 西湖的重生 逃离天罗地网 【苏轼作品精选】 临江仙·送钱穆父 第十四章 退休倒计时 偷得浮生六月闲 苛政猛于虎 跟随陶渊明 何日是归期 【苏轼作品精选】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 第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皇帝的新老师 两个女人的离去 拯救定州军队 【苏轼作品精选】 汉武帝唐太宗优劣 第十六章 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政派的复仇 风雨中的芦苇 翻越大庾岭 【苏轼作品精选】 过大庾岭 第十七章 安然在蛮荒 此心安处是吾乡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乡遇荔枝 亲情的纽带 羊蝎子和煲仔饭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作品精选】 食荔支二首·其二 第十八章 世界的尽头 兄弟诀别 桄榔林里的“野人” 美食家的苦恼 又见陶渊明 东坡与小坡 【苏轼作品精选】 独觉 第十九章 最后的旅程 苦难的终点 再渡大庾岭 身如不系之舟 宽宥与原谅 旅途的终点 峨眉山下 永恒的佳话 【苏轼作品精选】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后记 附录一 生平年谱 附录二 苏东坡入选教材诗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