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伦敦杂记

作者:朱自清
书城价:¥0

2

鲁迅的故家

作者:周作人
书城价:¥0

3

鲁迅传

作者:许寿裳
书城价:¥0

4

苦口甘口

作者:周作人
书城价:¥0

5

抗战时期的北平民间

作者:齐如山
书城价:¥0

6

经历

作者:邹韬奋
书城价:¥0

7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作者:胡适
书城价:¥0

8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作者:萧红
书城价:¥0

9

激变

作者:邹韬奋
书城价:¥0

10

屐痕处处

作者:郁达夫
书城价:¥0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五四那些经典

0评论量

17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五四那些经典》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宝明等10位近代史研究领域专家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深刻地解读了五四运动留下的一批思想经典,细致地分析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多位五四人物的31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青春》《娜拉走后怎样》《庶民的胜利》《吃人与礼教》《相隔一层纸》《争自由的宣言》等,诠释了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影响和地位,并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看待这些经典的,解读其中的内涵。
张宝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代表作有《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启蒙中国——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思想苦旅》《自由神话的终结——20纪启蒙阙失探解》等。
《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系列包括《五四那批人》《五四那些事》《五四那些经典》《五四那些思想》共4册,其作者均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代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水平,将对五四时期人物、事件、作品、思想等进行梳理。该系列图书将会解开众多关于五四研究的谜团,填补学术空白。
引言:五四那些经典:在刹那与永恒之间 笔者曾经为那一时代的经典之一写过一篇名为“‘她’从哪里来?”的解读,这个“她”就是五四那些经典。这里之所以用“她”作为代替,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美,多么值得怀念。按照“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逻辑,到了耄耋之年的她,大概已经成熟到或说蜕变为满脸褶子、满口无牙的老太婆了。不难想见,这样的“她”还有什么看头?本来应该过景,却还有永不过时的感喟,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吧。如果进一步追问:“她”要到哪里去?我们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美好愿景:“她”很快过景,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愈早愈好。毕竟,“她”太时髦了,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时代性太强了,需要“历史”一下。 这种几乎是有多远滚多远的诅咒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仿佛有几分过河拆桥的不仁不义。正是这样一种愿景才道出了历史的真实:五四的“时代性”一天不过时,我们将一天不能停下我们探寻的脚步。用当下的那个热词就是:我们的追寻将永远在路上。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正是这个时代催生并绘制了一个又一个精彩。面对五四时期启蒙先贤留下的“汗牛充栋”般的思想经典,我们需要的是常读常新的心灵对话,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延续。因为,这些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从经典文本出发,在五四这一精神事件之外寻找中国新文化的活水源头,我们就必须首先着眼于五四时期风起云涌的期刊文章。诸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新潮》《国民》等都是新文化刊物大家庭中的成员,这些刊物的创办和文章的传播加速了一个时代的过渡、转型。五四新文化运动铸就了一批权威性的、超越时空的思想经典,其嵌入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逐渐成为一种经典性的存在。任何一种思想传统的形成都是经典不断涌现和淘炼的过程,也是对经典进行不断阐释对话的过程。正是对经典文本的阐释效法、领悟欣赏、转换创造,构成了思想史和思想传统的主要线索与独特品格。基于此,本书对五四经典文本进行整理解读,旨在引导百年后的国人重读五四思想经典,重回刀光剑影的思想战场,重思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问题。
引言:五四那些经典:在刹那与永恒之间 一、“经典”:文本与阐释的张力 二、作为“画”时代的五四文本 三、重观五四“精神日出” 抱小儿还是遛小狗:中西国民的两种活法 一、东西民族: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 二、文化差异:不能把空间放在时间的坐标轴上 三、启蒙天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境界 启蒙之后,我们能“立地成佛”吗? 一、国民之“觉悟”:新文化运动的第一要务 二、“觉悟”的杠杆:能够掀翻积重难返的中国 三、启蒙之“理性”:如何补足“觉悟”的短板 袁世凯与专制: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一、“精神之袁世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二、专制之“辩证法”:专制的种子并非“无土栽培” 三、未曾完成的启蒙任务:培育民主共和的“土壤” 德、赛两先生:您如何能阻止我的心跳?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打造青春之我与青春中华:读李大钊《青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滥觞:《庶民的胜利》解读 娜拉出走:五四女性独立的神话 一、“娜拉”是谁?为什么要出走? 二、娜拉出走为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出走之后,路在何方? 三、为什么鲁迅给出了如此残酷的答案? 《狂人日记》导读 文化因袭与代际承担:鲁迅教我们如何做父亲 国民性批判:五四启蒙的国民画像 以文学改良之实,建社会改良之功 知识分子的“自由”担当 “我的朋友胡适之” 启蒙视野下的“写实”与“个性” “公仇”比“私恨”更不堪 一、粗口:在“正义”的“火气”下爆发 二、谁之“正义”:“大学教授”和“大学问家” 三、骂人为“公”:施暴者的败笔 汉字如何成为“亡国灭种”的拖累 《新青年》为何错失“左行横迤”的历史机会 以诗人的姿态践行写实的文学 “她”从哪里来?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不是处女“她” 二、“她”字来源于女子自身的“贞操论” 三、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 “人的文学”的意义:现代人道主义思潮运动的发轫 学者情怀,书生选择 青年毛泽东思想的真实写真 是礼教吃人吗? 学生运动、历史书写与不断凝练的五四精神 苦难的中国:在烈火中重生 经济自由 独立自主:金岳霖《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解读 精品白话:以“欧化”洗练汉语的“尘垢” 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新文化观 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的副产品 娜拉:万千少男少女的魅力女神 “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独的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杜威讲座中的“民治”与“领袖” 罗素与《中国到自由之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