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达成目标的16项刻意练习

作者:安吉拉·伍德(Angela Wood)
书城价:¥51

2

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

作者:(美)托马斯·吉洛维奇 (美)李·罗斯
书城价:¥51

3

成为自己的人生教练

作者:陈爱芬;程云鹏
书城价:¥49

4

精进之路:从新手到大师的..

作者:罗杰·尼伯恩
书城价:¥38

5

伴侣沟通的30项亲密练习

作者:吉娜·塞纳里吉
书城价:¥51

6

非凡心力:5大维度重塑自..

作者:田俊国
书城价:¥38

7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

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
书城价:¥45

8

幸福的陷阱(原书第2版)

作者:(澳)路斯 · 哈里斯
书城价:¥45

9

成长制胜:如何精进思维实..

作者:(美)迈克尔·海亚特 梅根·海亚特·米勒
书城价:¥45

10

直抵人心的写作:精准表达..

作者:文叨叨
书城价:¥42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直抵人心的写作:精准表达自我,深度影响他人

0评论量

0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写作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小到一条微信消息、一条朋友圈、一张请假条、一封工作邮件; 大到一份求职简历、一次项目汇报,一篇微信公号文章,一次公开演讲稿..... 但一到下笔写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 你脑子里有很多想法,写不清楚; 写的不是心中所想,不能准确表达自己; 写得很“嗨”,自我感觉良好,但别人读完反应冷淡,甚至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想不清楚,就写不明白。写作的本质是思考。 本书独创性提出“自我追问式的写作”的方法,通过学会不断地自我追问,完成深度思考和精准表达。 书中方法源自作者7年一线教学、5000多份学员文章点评的经验总结,并配合100多个真实写作案例剖析,覆盖40多个常见写作应用场景的精细讲解。 掌握写作的底层逻辑,你也可以写出清晰的事实,独特的观点,共鸣的情感,让文字直抵人心。 愿你在写作中,一次次抵达自己。
40多个写作应用场景精细讲解100多个真实写作案例剖析5000份学员文章深度点评积累7年一线写作教学实践总结穿越写作迷雾,一次讲透写作的底层逻辑重要的不是写了什么而是写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
自序 写这本书时,我是有野心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好。谢谢你拿起这本《直抵人心的写作》。我真正开始提笔写这本书是在2019年,主体内容是在2020年完成的,那年跟书一起孕育的,还有我肚子里的小生命。到现在,孩子已经3岁了,这本书才刚刚“出生”。但是在我眼里,这本书应该算是我的一孩,家里这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才是二孩。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6年冬天,我从百度辞职,结束了8年的职场生涯——从图书公司的编辑部主管到百度高级产品经理,重启写作,开始了自由职业的探索。也是在那时,我给自己起了“文叨叨”这个笔名。7年过去了,文叨叨不仅是一个笔名,也成了一个成熟的写作思维培训品牌。这本书就是我这几年所有经验的沉淀。 细细想来,我的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就是从拥有这个笔名开始的。从中文系毕业后,我做过5年图书编辑,策划出版过有百万册销量的畅销书,最终做到了图书公司的编辑部主管。随着行业发展下行,我自己的职业也进入了瓶颈期。四处寻找出路时,我选择了转行,很幸运地转行到了互联网行业,在百度做了3年产品经理。那次大跨度转行让我完成了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一直到2016年10月,当时31岁的我,决定裸辞,寻找人生能够更开阔的可能性。 2016年是我作为文叨叨的开始,也是我整个人生的分水岭。虽然是中文系出身,也从事了很多年文字工作,但真正书写自己的生活,是从2016年才开始的。一开始,我就发现了不同。曾经那个爱写煽情小调的我,早就消失不见了。重启写作后,我的文风不只有些许温情的底色,也更加精练、利落、富有逻辑——真正的产品经理“附体”。那时我就猛然意识到,写作看起来靠文笔,本质上离不开思考。文字本身就是想法的外显、思考的结果。 你是怎么想的,就会怎么写。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 2016年11月下旬,重启写作1个月后,我写出了第一篇“爆款”文章——《你喜欢现在的你吗:写在31岁生日这一天》。那篇文章细数了我31岁时的成长困顿、职业探索和对生活解法的思考。很多人都喜欢那篇文章,说我写出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极大的共鸣,一字一句完全写到他们心坎里去了。他们喜欢我逻辑清晰,也被细腻入微的情感所打动。 我更加确定,想要让文字影响别人,创作者首先需要精准表达自己。当我们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更容易走进别人的内心。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许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随着文章影响力的扩大,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问我,怎么才能像我一样精准表达自我,写出有共鸣的文章。问的人多了,我开始一边写作,一边总结我自己的写作方法论,并开始开写作班。开了6年多写作班以后,我在全网结识了5万多名学员,最常听到这样的困惑: ●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就是写不清楚。 ●写的不是心中所想,不能准确表达自己。 ●写个开头就写不下去了,越写越乱。 ●写得很“嗨”,自我感觉良好,但别人读完反应冷淡。 ●觉得自己的文字平淡乏味、啰唆冗长,不深刻不高级,自己都读不下去了。 ●好不容易写得让自己满意了,朋友看完问“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上述困惑,你有吗?开写作班的这几年,我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真问题、真困惑。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写作课都在教“如何写出爆款标题”“开头的5种写法”“提升文笔的3个方法”“这样才能写出金句”“学会调动读者情绪”“小白也能靠写作月入过万”……问题和解决方案,看起来并不合辙。而且我发现,很多人的写作信心,恰恰就是被这样的套路和包袱毁掉的。因为即使按照爆款文章的结构写,怎么写也都只能模仿个皮毛;即使学了10种开头的写法,也无法掩盖整篇文章的空洞;学着那样写,看似能调动情绪,实际更像是无谓的“自嗨”……长此以往,如果收效甚微,新手创作者很难不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对写作这件事也就更恐惧了。 写作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停止错误归因,重新认识什么是好、什么是写作的基本,探寻写得好的底层逻辑。然后,摆脱套路,回归基本。我决定,关注普通写作者的真问题、真困惑,回归写作的底层逻辑,踏踏实实教大家如何把一件事想清楚、写明白,完成一篇言之有物、观点独特的文章;从梳理想法开始,逐渐完成精准表达-深刻表达-表达生动有共鸣的写作进阶。 也许有很多书教“写作技巧”,但本书意在分享助益写作进阶的“思维方式”,我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写作的底层逻辑。因为我认为,写作的本质是思考,是对思维方式的重塑。摆脱套路,重新抓住写作练习的重点,才能重建写作自信,开启无压力的写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不同。 在时代的裹挟下,整个世界的沟通和联结越来越线上化。我们在微信群里跟同事商讨业务细节;用电子邮件跟远方的客户做提案;给老板写汇报工作的PPT;在竞聘演讲前准备发言稿;写一篇小红书的图文笔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编辑一条微信朋友圈文案来推荐刚吃过的某家餐馆;写一篇读书笔记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在通勤路上用手机敲字回复学校老师的留言……当写作回到真实生活中时,它的沟通属性被放大了,而良好沟通的前提一定是你能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让自己的表达清晰有力、影响他人。 本书完整的书名是《直抵人心的写作:精准表达自我,深度影响他人》,这里的“直抵人心”其实有两层含义:直抵自己的心;直抵别人的心。当一个人思路混乱时,如果他通过写作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相当于看见了自己的内心。当一个人能精准表达自己时,他就离影响他人不远了。关于直抵别人的心,我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级——这也是本书的主体框架,每到达一个层级,就能相应地发挥出一级的影响力。 ●事实层:提供信息价值。 ●观点层:提供思考价值。 ●渲染层:提供情感价值。 在事实层,应该提供精准的信息价值,让读者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来到观点层,应该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观点,引导别人产生思考;为了达到渲染层,不仅要让读者获得信息和思考启发,还要让他们有情绪共鸣。而直抵人心,其实就是文字的影响力从浅到深的过程。 那么,新手创作者应该如何从梳理自己内心的想法开始,精准表达自己,逐层提升影响力,让写作直抵人心呢?本书将要介绍的核心方法是:自我追问。也就是向自己提问。通过不断自我追问,得到有价值的答案,能够帮助你厘清思绪,加上对读者需求的洞察,进而真正弄清楚写作时应该抓住哪些重点、从哪个角度切入、以什么方式来写。 会问,就会写。向自己提问,本身就是思考的方法和过程。自我追问式写作,重点是锻炼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是写作的内核。只要内核稳了,你就能轻松驾驭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写作,写得清晰畅快。 绪论部分会整体阐述本书的理念,后面各章也会结合真实案例专门介绍如何让你的写作逐层提升影响力,这里先不赘述。总结出这一整套方法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作为一个曾经的编辑部主管,一个在一线教写作的品牌创始人,一个坚持写书不能“炒课程稿冷饭”的新手创作者,我觉得我对自己和我的老学员们,都有了一个交代。可以说,我真正超越了对碎片化方法的堆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做到自圆其说。这是本书的第二个不同。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本书没有任何名人推荐,反而是把学员反馈与评价放在了书的最前面。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考量。第一,我今天能总结出十几万字的写作方法,都是基于这6年多跟学员们的教、学、评的过程。如果没有他们,我就没有契机思考写作这件事,没有案例去练习,也就没办法总结出任何方法。所以这本书,并不是我一个人写的,其实是我和学员们一起完成的。第二,书中有近百个真实写作示例,全部来自学员平时的创作练习,没有选用其他常见的经典案例。 这6年我始终在写作教学的一线,亲自下场点评学员的作业,盯着他们不断地改改改。所以,除了分享方法,我更能理解每一个写作者那些最细微甚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惑和卡点,并试图将它们一一解开。我很享受这些死磕的过程本身。课程结束之后,学员们不仅能收获写作水平提高带来的成就感,他们在写作之外的收获似乎更多。 我的学员中有前央视财经的记者、咖啡馆主理人、事业单位文员、全职妈妈、留学生、“大厂”产品总监、银行职员、学校老师、杂志社主笔、上市公司员工、航天工程师、新媒体从业者,也有瑜伽老师、健身博主、形象顾问、心理咨询师……他们来学习写作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本职工作需要一定的写作技能;有的是纯个人爱好;有的是想为转行做准备;有的是想通过学写作推广自己的创业项目;等等。课程结束之后,他们拿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6年过去了,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如愿转行,成了以写作为生的创作者;有的因为出色的逻辑思考能力,在职场上获得了跨越式晋升;有的从零开始,成了粉丝数量可观的自媒体博主;有的通过写作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到了更多用户的面前。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并没有用学到的写作技能带来任何工作上的改变,但他们因为在写作中不断训练思考能力,逐渐变成了一个在生活中遇事总能冷静分析、深度思考的人,活得越来越通透。我至今仍记得一位学员的评价,她说:“谢谢你们,让一个5岁的小女孩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妈妈。” 我所推崇的写作,是一种基于思考能力提升的写作:通过梳理心中杂乱的想法、深度思考,形成逻辑清晰、言之有物的文字。当我的学员们不断思考、不断自我梳理、不断地写时,他们逐渐就成了人群中那个能精准表达自己、深度影响他人的人。最终,关键不是他们写了什么,而是在写的过程中,他们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本书的第三个不同。 这篇自序的标题为《写这本书时,我是有野心的》,这个野心并不是指对高销量的高期待,而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要求。作为曾经的图书出版人,我知道什么是真正写得好的书,越知道什么是好的,越不能容忍自己写出平庸的东西。写这本书时,我一直在追问自己:市面上有那么多教写作的书,读者为什么要翻开我这本书?这本书是否值得被反复阅读?通过不断追问,我决定要写点不一样的,也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关于本书的“三个不同”。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三点,但我一直在用120%的努力朝着这三个目标飞奔。 这本书中没有爆款标题的写法、追热点的方法、快速积累素材的方法,也没有如何靠写作快速变现的方法。任何表面技巧和写作之外的功利性引导,这本书里都没有。我只希望和你们深入地聊一聊写作的内核。希望你读完这本书,能真正感知到写作的魅力,燃起写作的热情,精准表达自我,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如果读到这里你依然认同我说的,并想在心里跟我暗暗击掌,那么这本书你会喜欢的。 ●如果你从来没有学过写作,那么这本书能够帮你建立对写作的系统认知,让你在创作路上少走弯路。 ●如果你已经开始写作并且有具体的困惑,那么你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很多次地感慨“写到我心坎上了”。 ●如果你学过很多套路,对写作的热情几乎殆尽,那么回归真诚的写作,应该可以帮你重拾信心。 ●如果你想要提升思考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那么偶然间翻开这本书,你可能会找到抵达目标的全新路径。 基于深度思考的写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获得清晰的头脑,成为人群中闪闪发光的人,收获真正的影响力。愿我们都能想得清楚、写得明白、活得通透。 文叨叨 2023年2月于天津
学员成长故事 自序 写这本书时,我是有野心的 绪论 写作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写作有3个层级,你在哪一层 好文章来自一连串的好问题 不慌不忙从0到1写好一篇文章 真诚是写作永恒的底色 第一部分 事实层 提供信息价值,写得清晰到位 第1章 对象感心中没有读者,就不会赢得读者 当我们谈到读者时,我们在谈什么 摆脱“自嗨”,建立对话姿态 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价值 深度挖掘需求,超越读者的期待 如何成为一个有“对象感”的写作者 第2章 逻辑顺铺设表达通路,让信息精准触达 越少越好,抓住关键点 文章逻辑顺畅的4要素 4个万能结构模板 第二部分 观点层 提供思考价值,写得深刻独特 第3章 有观点从平庸到深刻,让表达更有力 超越事实和感受,提出观点 大胆思辨,为旧事物下新定义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想别人之未曾想 最深刻的观点来自最扎实的行动 第三部分 渲染层 提供情感价值,写出说服力和共鸣 第4章 好故事,温润有力地说服 打破线性叙事,把事实变成故事 变化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写出现场感,邀请读者入戏 从寡淡到丰沛,饱满情绪如何自然流淌出来 袒露丰富的内心活动,让情绪有更多层次 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第5章 提升语言质感,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 见字如面,语言质感就是你生活的质感 4把“剪刀”,让啰唆变精致 巧用2把修辞刷子,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 隐形乐谱为文字增加美感 附录 文叨叨文章精选 后记 写作,让我们品尝生活两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