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总之,自行车以最少的材料和最少的加工费用,成为人们最经济、最灵便的交通和运动工具。但是,正因为人们也许是太熟悉它了,所以往往也就不太注意它的结构特点和行驶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为了让青年朋友们,能够从自己熟悉的这种机械中,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本书中介绍了自行车的发展过程、它的结构特点和行驶中的物理现象,这也许有助于您对自行车的进一步了解。
刘行光长期致力于对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编写与研究,并拥有多位名校高级教师组成的强大创作团队,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使所介绍的知识点趣味横生,令读者过目不忘。已出版的作品有《物理多大点事儿》、《地球资源与保护丛书》、《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等。
在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有一亿多人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或运货。在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乘着自行车旅游和运动。可以说自行车是全世界最普及的交通和运动工具。
是什么原因使自行车能够历经沧桑而不衰败,时过百年却变化不大呢?
一、自行车的历史
1.自行车的鼻祖一一玩具车
小问号
今天,推动世界前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行车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轮子”。正因为这些“轮子世家”加快了我们前进的速度,节省了行进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所以才引起了深刻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变化。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称“自行车王国”的国度里,当我们踏上自行车这个“轻骑”,气宇轩昂地奔向目标时,你会在意回顾一下自行车走过的坎坷历程吗?
自行车,英文意为“bicycle”,即“两个轮子”的意思。可见,自行车的最初发明是从轮子的发明开始的。至于轮子究竟是在何时由谁发明的,已无从确考,人们只能凭借考古文物进行推测和猜想。
轮子的发明既要有社会的需求,也要有相当的自然环境,还有一定的创造联想和相当的工具和技术。我们知道,人类在掌握锋利而坚固的工具以前,是不可能拥有发明和使用轮子的,也就更不可能有轮式车辆。因为用石器工具难以将木头加工成合适的圆柱形,更不必说复杂到带辐条的轮子了。所以,车轮的出现只能是青铜器时代以后的事情。
青铜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对运输有了比较大的需求。人们在自然界现象的启发下,有了对圆形的关注。比如,有些地方的人发现了自然界的圆形物体,并且也不自觉地使用圆形物体,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滚木上拖船下水,但以轮行车这个概念还没有想到。又如,《淮南子》说先民“见飞蓬转而知为车”,“飞蓬”是一种草,其茎高尺许,叶片大,根系入土浅。一有大风,很容易被连根拔起,随风旋转。再如,原始民族曾经普遍地崇拜过天空中的日月。古人一定认为它们拥有最完美的外形——直到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也还认为球体是最完美的形式。也许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器具时很自然地模仿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当他们偶然发现制成的圆盘状物体可以在转动中保持形状不变时,他们就有兴趣进一步发掘它的用途。
古人可能就是受到这些现象的启发,发明了车轮和车轴。这与鲁班受锯齿草的启发而发明锯子的传说一样,这种说法很可能也是一个传说而已,但轮子在自然界是有原型的这一事实是很可能的。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轮子只是一些圆形的板,和轴牢牢地钉在一起。公元前3000年,已将轴装到手推车上,轮子不直接和车身相连。以后不久,又出现了装有轮辐的车轮。这种原始的人力手推车虽然笨拙得很,但比从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扛和驮兽要好得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