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民贵文辑 说梦楼谈屑 谈..

作者:张中行
书城价:¥49.9

2

文史杂录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12.5

3

文史杂录(周越然作品系列..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11.88

4

六十回忆(周越然作品系列..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6.99

5

流年碎影(上)(张中行全..

作者:张中行
书城价:¥49.9

6

旧籍丛话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14.9

7

风俗随谈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10.5

8

书书书(周越然作品系列)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11.5

9

散简集存(下)(张中行全..

作者:张中行
书城价:¥49.9

10

六十回忆

作者:周越然
书城价:¥7.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寂寞像条大毒蛇(百年风雨人生路,凝结的治愈寂寞“小诀窍”。)

0评论量

21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散文精选集,主要收录有季羡林孤身一人飘零海外求学时的点滴记忆、对于故土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逝去挚友恩师的深情缅怀。温情的文字背后传递的是季羡林先生坚毅品格的锻造经历,以及以家国情怀疏解异国寂寞的担当精神。从乡土情深到游学海外,从尊师重道到授业解惑,从赤子报国到困守牛棚,丰富的阅历展现了季羡林坚毅和豁达的人生品格,漫长的生涯展示了他作为学人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精深的学养积淀。
季羡林(1911—2009)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一生精通十二国语言。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著有《牛棚杂忆》《留德十年》《我和北大》《大师远去》等。
百年风雨人生路,凝结的治愈寂寞“小诀窍”。 寂寞像条大毒蛇,盘住了我整个的心,我自己也奇怪: 几天前喧腾的笑声现在还萦绕在耳际,我竟然给寂寞克服了吗?
月是故乡明科纳克里的红豆 我一来到科纳克里,立刻就爱上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谁又能不爱这样一个城市呢?它简直就是大西洋岸边的明珠,非洲土地上的花园。烟波浩渺的大洋从三面把它环抱起来。白天,潋滟的波光引人遐想;夜里,涛声震撼着全城的每一个角落,如万壑松声,如万马奔腾。全城到处都长满了杧果树,浓黑的树影遮蔽着每一条大街和小巷。开着大朵红花的高大的不知名的树木间杂在杧果树中间,鲜红浓绿,相映成趣。在这些树木中间,这里或那里又耸出一棵棵参天的棕榈,尖顶直刺天空。这就更增加了热带风光的感觉。 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城市之所以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那美丽的风光。我没有研究过非洲历史,到非洲来还是第一次。但是,自从我对世界有一点知识的那天起,我就知道,非洲是白人的天下。他们仗着船坚炮利,硬闯了进来。他们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布满刀光火影,一片焦土,一片血泊。黑人同粮食、水果、象牙、黄金一起,被他们运走,不知道有多少万人从此流落他乡,几辈子流血流汗,做牛做马。然而白人们还不满足,他们绘影图形,在普天下人民面前,把非洲人描绘成手执毒箭、身刺花纹、半裸体的野人。非洲人民辗转呻吟在水深火热中,几十年,几百年,多么漫长黑暗的夜啊! 然而,天终于亮了。人间换了,天地变了。非洲人民挣断了自己脖子上的枷锁,伸直了腰,再也不必在白人面前低首下心了。我来到科纳克里,看到的是一派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气象。我在大街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有牵着牛的农民,有挎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还有在街旁树下乘凉的老人,在杧果树荫里游戏的儿童,以及身穿宽袍大袖坐在摩托车上飞驰的小伙子。他们的眼神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幸福的光芒。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看样子,不管眼前是崎岖的小路,还是阳光大道,他们都要走上去。即使没有路,他们也要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路来。 我也曾在那些高大坚固的堡垒里遇到这些人,他们昂首横目控诉当年帝国主义分子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现在不再是奴隶,而是顶天立地的人,凛然不可侵犯。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最充分地表现在五一节的游行上。那一天,我们曾被邀请观礼。塞古·杜尔总统,所有的政治局委员和部长都出席。我们坐在杧果树下搭起来的木头台子上,游行者也就踏着这些杧果树的浓荫在我们眼前川流不息地走过去,一走走了三个多小时。估计科纳克里全城的人有一多半都到这里来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坐在车上,表演着自己的行业:工人在织布、砌砖,农民在耕地、播种,渔民在撒网捕鱼,学生在写字、念书,商人在割肉、称菜,电话员不停地接线,会计员不住地算账。这使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能够看到几内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小孩脖子上系着红色、黄色或绿色的领巾,这是国旗的颜色,小孩子系上这样的领巾,就仿佛把祖国扛在自己肩上。他们载歌载舞,像一朵朵鲜花,给游行队伍带来了生气,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于是广场上、大街上,洋溢着一片欢悦之声,透过杧果树浓密的叶子,直上云霄。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武装部队,有步兵,也有炮兵,他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武器。我觉得,这时大地仿佛在他们脚下震动,海水仿佛停止了呼啸。于是那一片欢悦之声,又罩上了一层严肃威武,透过杧果树浓密的叶子,直上云霄。 中国人民同北非和东非的人民从邈远的古代起就有来往,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但是,几内亚远在西非,前有水天渺茫的大西洋,后有平沙无垠的撒哈拉,在旧时代,中国人是无法到这里来的。即使到了现代,在十年八年以前,在科纳克里,恐怕也很少看到中国人。但是,我们现在来到这里,却仿佛来到了老朋友的家,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我们走在街上,小孩子用中国话高喊:“你好!”卖报的小贩伸出大拇指,大声说:“北京,毛泽东!北京,周恩来!”连马路上值班的交通警察见到汽车里坐的是中国人,也连忙举手致敬。有的女孩子见了我们,有点腼腆,低头一笑,赶快转过身去,嘴里低声说着:“中国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和蔼的微笑、温暖的双手。深情厚谊就像环抱科纳克里的大西洋一样,包围着我们,使我们感动。 正在这个时候,我忽然听说,在科纳克里可以找到红豆。中国人对于红豆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的古人给它们起了一个异常美妙动人的名字——“相思子”,只是这一个名字就能勾起人们无限的情思。谁读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那一首著名的小诗,脑海里会不浮起一些美丽的联想呢? 一个星期日的傍晚,我们到科纳克里植物园里去捡红豆。在红豆树下,枯黄的叶子中,干瘪的豆荚上,一星星火焰似的鲜红,像撒上了朱砂,像踏碎了珊瑚,闪闪射出诱人的光芒。 正当我们全神贯注地捡红豆的时候,蓦地听到有人搓着拇指和中指在我们耳旁发出了清脆的响声。我们抬头一看:一位穿着黑色西服、身材魁梧的几内亚朋友微笑着站在我们眼前。这个人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我们脑海里像打了一个闪似的,立刻恍然大悟:他就是塞古·杜尔总统。原来他一个人开着一部车子出来闲逛,来到植物园,看到中国朋友在这里,立刻走下车来,同我们每一个人握手问好。他说了几句简单的话,就又开着车走了。 这难道不算是一场奇遇吗?在这样一个时候,在这样一个地方,竟遇见了中国人民的朋友塞古·杜尔总统。我觉得,手里的红豆仿佛立刻增加了分量,增添了鲜艳。 晚上回到旅馆,又把捡来的红豆拿出来欣赏。在灯光下,一粒粒都像红宝石似的闪闪烁烁。它们似乎更红,更可爱,闪出来的光芒更亮了。刹那间,科纳克里的风物之美、这里人民的心地之美,仿佛都集中到这一颗颗小小的红豆上面来。连大西洋的涛声、杧果树的浓荫,也仿佛都反映到这些小东西上面来。 我愿意把这些红豆带回国去,分赠给朋友们。一颗红豆,就是几内亚人民的一片心。让每一位中国朋友都能分享到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让这种情谊的花朵开遍全中国,而且永远开下去。我自己还想把这些红豆当作永久的纪念。什么时候我怀念几内亚,什么时候我就拿出来看一看。我相信,只要我一看到这红豆,它们立刻就会把我带回科纳克里来。 1964年7月
壹 月是故乡明 003 _ 科纳克里的红豆 008 _ 加德满都的狗 011 _ 神牛 014 _ 月是故乡明 017 _ 怀念母亲 021 _ 元旦思母 023 _ 赋得永久的悔 030 _ 忆念荷姐 035 _ 忆念宁朝秀大叔 043 _ 小姐姐 贰 大师已远去 051 _ 赵元任先生* 065 _ 回忆陈寅恪先生 077 _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089 _ 扫傅斯年先生墓 095 _ 吴宓(雨僧)先生 098 _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104 _ 回忆梁实秋先生 108 _ 悼念沈从文先生 114 _ 悼巴老 叁 师恩情难忘 117 _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120 _ 忆念胡也频先生 126 _ 西谛先生 135 _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悼念冯友兰(芝生)先生 142 _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悼念朱光潜先生 149 _ 回忆王力先生* 156 _ 怀念丁声树同志 158 _ 记张岱年先生 160 _ 悼念邓广铭先生 165 _ 我的朋友臧克家 168 _ 痛悼克家 171 _ 春城忆广田 180 _ 忆老友于道泉* 183 _ 悼念姜椿芳同志 186 _ 悼许国璋先生 192 _ 怀念乔木 200 _ 悼念赵朴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