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哲学观点激烈碰撞,迸发出更加灿烂的智慧火花,学术盛况空前辉煌,史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将一生苦思的智慧成果,凝聚在自己的学术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明德启智、永不过时的思想财富。
这部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中国哲学启蒙书,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先哲的哲学思想精华,打破哲学“艰涩玄乎”的偏见,消除先秦文言的阅读壁垒,让孩子轻松看懂百家争鸣,爱上智慧之学。
少年儿童于手不释卷的阅读中,汲取先贤的思想精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精益求精的魄力、兼容并包的胸襟,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
张嘉骅
1963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曾出版《少年读史记》《写给孩子的史记》《少年读西游记》《独眼孙悟空》等作品近五十余部,荣获第六届中华出版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桂冠童书奖、中国30本好书等三十余项大奖。
汇先秦经典之精华,集百家争鸣之火花,继《少年读史记》《少年读西游记》之后,张嘉骅耗时三年,潜心为孩子打造的套中国哲学启蒙书,以严谨而有趣的解读,孩子寻哲学根,探世间理,读智慧书,做明白人。
一遍读懂诸子论战,一次厘清百家争鸣,这套严谨而不古板、有趣而非戏谑的中国哲学启蒙书以现代视角对卷帙浩繁的诸子百家著作进行全面解读,故事形象,对话生动,漫画活泼,多种形式多角度重现“先秦群星闪耀时”。《文史哲》副主编、山东大学教授刘京希专业审订并推荐。
面对“哲学”和“典籍”这两座学问的高峰,全书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插图和漫画一一消除阅读壁垒;选用今天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有共鸣的事例来肢解哲学命题,通俗易懂,效果醍醐灌顶。
打破哲学“艰涩无用”的偏见,让孩子发现哲学如此有意思,生活处处用得到,无形中形成的思辨式思维,轻松应对中高考。
关于孟子的一些传说
嗨,大家好,又到了周末聊哲学的时间了。这一期我们要谈的是孟子的思想。
春秋时期结束后,紧跟而来的是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成了当时最受瞩目的两个学派,而墨家的创始人墨翟(dí),也就是墨子,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按照中国哲学的发展来说,应该先讲墨子才对,只因孟子和孔子有着不可分的紧密关系,我们先来探讨孟子。
孔子过世后,由于传承人不同,儒家形成许多派别,子思就属其中的一支。子思本名孔伋(jí),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孔鲤也算好学,但毕生成就不大。倒是子思拜了曾子当老师,学到孔子学说的一些精髓,在这方面强过他的父亲。
据说孔鲤有一次对孔子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转头又对子思说:“你的父亲也不如我的父亲。”
明哲一听,呵呵一笑,说:“这个孔鲤真厉害啊!居然用贬低自己的方法来夸奖自己。”
史老师笑道:“这当然是后人编出来的笑话。孔鲤哪敢对孔子这样说?”
为什么要提子思呢?因为孟子最初就是向子思这一派学习孔子的学说的,只不过子思那时候已经过世,是子思的门人教孟子的。
孟子名轲(kē),字子舆(yú),战国中期邹国人。邹国在鲁国的南边,一向是鲁国的附属国,离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很近。事实上,孟子便出身于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关于孟子的童年,自古以来流传着一些故事,想必你们都听过。
明哲喜欢说话,抢着发言:“我知道,例如孟母三迁。”
史老师说:“对的。这个故事也叫孟母择邻。《三字经》里便有一句话说:‘昔孟母,择邻处。’明哲,你来说说这个故事。”
“大概是说孟子很早就没了爸爸,是他妈妈将他一手带大的。他们家原本住在墓区附近,小孟子就去学人家哭丧。他妈妈觉得不好,把家搬到市场附近,没想到孟子竟开始学附近市场的生意人做买卖,‘来呀,来呀,来买菜呀!’他妈妈于是再度搬家,这次搬到了学校附近。看到孟子这回学的是行礼,他妈妈才放心住下来。”
“明哲,你说得不错。这个故事讲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提到父母对孩子应负的教育责任。”史老师转而问学敏,“你知道孟子的童年故事吗?”
学敏回答:“我知道孟母断织的故事。”
“嗯,这个故事也叫作孟母断机。《三字经》里也有一句话说:‘子不学,断机杼(zhù)。’所谓的机杼,就是织布机,也可以借指织布机上所织的布。学敏,你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好。孟子稍稍长大后,孟母送他去学堂读书。有一天,孟子放学回来,母亲问他:‘今天书读得怎样?’孟子不太用心,懒散地回答:‘还不是老样子!’孟母听到这话,就拿起一把剪刀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说:‘你读书要是半途而废,就会像这匹布。’孟子吓坏了,从此便用功读书。”
“学敏,你也说得挺好的。”史老师笑着说,“你们应该不会希望自己的妈妈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你们吧?所以说,读书要自觉自发才好!要是非让妈妈们用砸锅摔碗的方式来激励你们读书,那就太惨了!”
这些故事大都是后人编的,不一定就是孟子的亲身经历。不过故事本身具有励志的作用,听听也不错。
前言 向孟子学生命的担当
第一章 为何好辩?——孟子面对的时代
一次历史性的接棒
关于孟子的一些传说
孟子为了时代使命而斗嘴
孟子的主要对手—墨家
孟子一生的简历
第二章 人和动物大不同—性善说和心之四端
怎么看待善与恶?
孟子与告子谈人性
是因为外在因素才有正当行为吗?
仁义礼智的根源,在于心的四个发端
第三章 明辨义和利
在学校,同学之间可以做买卖吗?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
做人要真诚,还要发挥良知良能
孟子只要义不要利吗?
安居乐业:百姓应该享有的利益
校园“地下经济”的道德问题
学做“大人”,不做“小人”
第四章 善养浩然之气—孟子练气功?
明哲在夜里的自我反省
养不养,有关系
不动心有方法吗?
相互关联的心、志、言、气、体
孟子练的“气功”叫做“浩然之气”
“知言”也是一门功夫
第五章 王道—以民为本的仁政
孟子会不会把人性想得太乐观?
王道和霸道的区分
乐观或悲观的道德实践
民贵君轻说和民本论
保民有方法:安民、养民、教民、与民同乐
第六章 社会有分工,劳心比劳力重要
明哲开始自学经济学
孟子与农家对话
一个社会有分工的必要
脑力活比体力活要紧
市场经济中的假平等和真平等
第七章 从心、性的关系来谈天和命
小孩也应保有“赤子之心”
孟子学说中绕不开的另一座高峰
从孟子一段关键的话开始攻顶
在《孟子》一书中所说的“义理之天”
活出生命的正当性
第八章 朝人格的境界迈进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喜悦
生命的气度与担当
鱼和熊掌的选择
承受重责大任前的锻炼
圣人四类型和人格六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