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2

民国商魂:一代创富者的智..

作者:王建男
书城价:¥11.5

3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作者:余音
书城价:¥9

4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作者:曹学思
书城价:¥15

5

新开流人家

作者:王伟力
书城价:¥15

6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书城价:¥14.9

7

李海青传

作者:白云起,计英臣
书城价:¥14.9

8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作者:韩仲义
书城价:¥12

9

绝命追杀

作者:詹幼鹏
书城价:¥11.5

10

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

作者:伴随编辑部
书城价:¥11.5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一颗党心耀百年:百名共产党员口述历史

0评论量

20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第一部以第一人称撰写的口述建党百年历史的纪实作品,从建党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百名共产党员一生坚定跟党走的动人故事,横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些不同时期荡气回肠的故事的主人公,有同一个光荣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从青葱年华入党,到战场上和共和国建设的舞台上历练自己的党性,再到和平时期忆往昔,感念党恩,集中展现了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共产党员爱国爱党、无私奉献、奋勇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这种风采延续百年,已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华夏大地高高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传承。本书中的文章适合青少年细细品味,有助于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对青少年写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党的生活(黑龙江)》编辑部,自1959年《党的生活(黑龙江)》(月刊)创刊,一直伴随这本期刊成长。它以面向基层党组织、面向广大共产党员、面向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服务于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刊宗旨。编辑部多年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所刊发的《党的生活(黑龙江)》以优质、有分量,颇具引领性和亲和力的刊物定位,成为党员心中的口碑刊物。
是一部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党史,每个共产党员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找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基因,它是“敞开”的,可以不断被解读,被汲取,被思索,为党史书写和学习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
“老红军”父亲的特殊党费 程建军 2006 年 10 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三本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的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我的老家在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那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著名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那里,红四军、红二十八军先后在那里组建。 父亲 1935 年初参加红军时只有 15 岁,19 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和国成立后,父亲返乡务农。1998 年,我将父亲接到哈尔滨安度晚年。 父亲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一生忠心耿耿追随党组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挡不住他积极交党费。 两个鸡蛋换来的一毛钱党费 大姐曾眼含泪花给我讲父亲交党费的故事。 大姐说:“父亲是全公社最能干的人,最有号召力的共产党员。”这是她儿时对父亲的印象。20 世纪 50 年代,父亲两次被公社评为劳动模范。因此,社员推荐他当乘马岗公社严家榜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大姐说父亲最有资格当这个党支部书记,因为他不仅能干,而且善于找窍门。他自己收集碎砖破瓦盖猪圈,在水塘里种虾草和浮萍当猪饲料,为集体省了不少钱。平常,拾粪、送粪、挑水、浇菜、喂猪,他样样带头。父亲是种水稻、种棉花的行家里手。农忙时节,他经常到公社试验田指导社员防虫、积草肥、整枝打杈,还同社员们一起干活,累病了也不肯休息。社员劝他少劳动多指导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回答:“为社会主义多劳动,是共产党员的最大幸福,我怎么能光动嘴不动手呢!” 大姐说,三年困难时期,很多地方饿死了人,老家饿死人的家庭也很多。四个孩子的父亲常常为家里没饭吃、没衣穿犯愁,但父亲总能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没鞋,父亲就到河边割草,晾干后自己编草鞋;买不起布料,他就让母亲纺棉花织土布。家里孩子多,衣裤不够穿,就“接班”向下传,大孩子不能穿了,给小孩子穿,旧了翻新,破了打补丁。 父亲干起活来拼命又长期吃不饱,导致营养不良。1959 年 8 月的一天,他终于病倒被送到公社卫生所。很多社员去看他。公社干部特批四个鸡蛋给父亲补身子,他没舍得吃,让母亲煮了两个分给四个孩子,另外两个送到合作社换了一毛钱交了党费。一些社员不理解父亲,劝他说:“这是公社给的,病成这样了,你应该吃。”父亲说:“吃药打针,公社不收我的钱,这就已经给公社添麻烦了。快到交党费的时候了,一个我和两个鸡蛋正好代表‘100’,我要用自己的百倍努力来回报人民公社,回报党组织对我的关怀照顾。” 这就是把交党费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父亲。 两斗稻谷换来的 17 元党费 我 1964 年出生,对老家“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的那些事记忆犹新。 学大寨,公社提出“要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并派干部到严家榜大队驻队指导修梯田。父亲在严家榜生活五十多年,知道大队下属的七个生产队种的都是陡坡地,修小水田还行,见缝插针多开荒、种旱地也行得通,可把小田变成大梯田根本蓄不住水,不符合实际,劳民伤财,于是在社员大会上带头反对。公社干部见父亲反对,恼羞成怒,硬说父亲“想另搞一套,有修正主义思想倾向”,把他关进学习班“反思”,还批斗他。每次批斗,父亲都被“请”到前面,面对社员群众席地而坐,“聆听”批判教育。好在父亲一向忠厚,与人为善,又是老红军、老党员、老模范,社员群众并没有为难他。不过,交党费却成了问题,原因是公社干部说程汝善改造好了才能交党费。随后的日子里,父亲被安排独自给生产队种树、补修田埂和乡间道路,不得参加集体劳动。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修正主义思想,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修路、种树,一丝不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吃穿用也活泛了。到年关,一些家庭可以杀年猪了,很多人家盖了新房。1980 年,风调雨顺。由于我家人口多,劳力也多,分到的稻谷比别人家多。那年秋天,父亲挑着两斗稻谷,带我到公社粮站去卖,一共卖了 17.95 元。父亲用0.95 元买了盐和火柴。返回时,他先到了大队部,找到大队会计,要把余下的17 元作为党费全部上交。会计很疑惑地劝父亲:“交得太多了。你家里孩子多,用钱的地方多,少交一点儿吧?”父亲不干:“不多不多,我 1975 年的党费还没交,这次一起补上。孩子一个一个都大了,都能干活,我也能借上力了,明年我还要再多交一点儿。” 一晃,我在部队工作 26 年了,党龄也有 24 年了,每次交党费,父亲卖稻谷交党费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每次回麻城老家,我都要走走父亲修过的路,看看父亲当年亲手种的竹林和大树。那片竹林已环绕山村,泡桐、柳树、松树、杉树已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每次看着这些已能遮风挡雨、惠及后人的竹林和大树,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抚摸,抱一抱。我想,父亲是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不计得失地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用一生换来的 4000 元党费 父亲被我接到哈尔滨后,老家的大哥开始代父亲向村支部交党费。 2006 年 10 月 22 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已是癌症晚期的父亲躺在病床上坚持看完大会实况直播。起初我很担心他能否坚持看完,没想到父亲非常精神,格外开心,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10 月 24 日,也就是在纪念大会后的第三天,老家湖北省麻城市民政局丁科长来电话告诉我,国家民政部通知,给在乡退伍的红军老战士每人发 4 000元慰问金。病榻上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开玩笑地跟我说:“这可是我一辈子最大的一笔收入,你先替我保存着吧。” 父亲去世前三天,把我和爱人叫到床前,说:“现在你们兄弟姊妹七人的日子都过得很好,把国家给我的 4 000 元补助给你们,你们谁都不会要。老家严家榜村一直想修一座桥,你们就捐给村里修桥吧。” 2008 年清明节,我爱人刘静萍回老家给父亲扫墓时,向麻城市李柱阳副市长转达了父亲的遗愿。李副市长当即表示:“这笔钱是一位老红军战士、老党员用一生换来的,你们就留着吧,村里修桥的经费由市里筹措。市政府今年就能帮你父亲实现这个愿望。” 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我和爱人没有机会到一线抗震救灾,但我们时刻关注着灾情。5 月 20 日晚,我们看新闻时同时被一条捐款新闻所吸引———一位老同志对记者讲:“是共产党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是一名老党员,我要把我的全部积蓄拿出来作为今年的党费捐给灾区老百姓!”我与爱人相视一笑,爱人说:“明天我们就去银行把父亲的党费捐给灾区!” 5 月 21 日上午,我和爱人从银行取出这笔钱,连本带息共计 4 197 元,当时我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这笔钱能不能作为党费汇到灾区,营业员很为难地告诉我们,没受理过汇党费的业务,办不了。我们又跑了几家银行,都说办不了。最后,我和爱人辗转找到工商银行哈尔滨市革新街支行雷锋储蓄所,简要地向储蓄所的工作人员讲了这笔钱的来历和我们的来意。储蓄所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很肯定地告诉我:“没问题,我们帮你把这笔党费汇到中组部,转到灾区。” 当天,父亲这笔编号为 00001 号的汇款汇了出去。 后来我了解到,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黑龙江省个人通过银行上交的第一笔特殊党费。 父亲的最后一笔党费,是他用一生的心血换来的,能为父亲交上这笔特殊的党费,我和爱人感到莫大的荣幸和快乐,相信父亲也会含笑九泉。 (整理:张忠宇,2009 年 5 月)
章 红色信仰指引前行 “老红军”父亲的特殊党费 父亲的长征 那年,我们给抗联送粮食 在抗日的战火中成长 魂牵梦绕“将军洞” 忘不掉的一幕一幕 我给抗联情报员打掩护 我跟金百万打鬼子 我家与抗联的那份情缘 父亲的“潜伏”故事 姥姥名字里的抗战故事 珍藏多年的“进山证” 我为抗联做后援 当年,我是抗联“小交通” 第二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战火中的青春回忆 难忘当年抗战时 我和郑律成的延河之恋 我们村的“打死鬼子地” 我参加过“冯旅”的抗日宣传队 姥爷的抗战壮歌 我给地下党当“道具” 第三章 为了新中国 一场难忘的剿□战斗 翻身农民“豆选”村干部 驰骋龙甘剿顽匪 我在四野当炮兵 从延安.我走进东北根据地 杨木岗下剿“胡子” 说不尽的《林海雪原》 我在北安保卫新生政权 一枚纪念章唤起的回忆 我的图画人党申请书 14岁,我在硝炯战火中成长 走过枪林弹雨 第四章 亲历“开国大典” 目睹五星红旗次升起 当年我是坦克兵 飞过天安门上空 我在炮车上看到 我有一把在开国大典上吹过的长号 终生难忘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用生命去守护新中国 第五章 他们是可爱的人 当年跨过鸭绿江 ——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回忆 我的战友是“王成” 他永远是可爱的人 在那片燃烧的土地上 战火巾,我救出那个朝鲜孩子 青春,在炮火中绽放 上甘岭下,我的“银圆恋歌” 一场血战一场梦 我们为志愿军造“功勋枪” 在那出生入死的战场 我陪梅兰芳大师慰问“□可爱的人” 第六章 北风那个吹 荒野地名的诞生 难忘我的北大荒岁月 荒原做证 那一团炉火,那两道溪流 梦回青春 北大荒.我用生命为你立传 我帮哥们儿写“血书” 北大荒的教育诗 大葱的记忆 青春磨砺在边陲 雪夜寻找解排长 北大荒人的情怀写照 我与《北大荒人的歌》的不了情 我梦中流淌的伏尔基河 我今生的三江缘 我们把铁路修到建三江 当年我演杨白劳 当年我演《沙家浜》 凤翔镇的那顿饺子 割麦时节好“风光” 难忘当年讲雷锋 我从“雷锋班”成长起来 我为石油会战搞“后勤” 我给铁人当翻译 第七章 幅蓬拼搏进取的时代 1960,攀登地球之巅 用热血拼出个“零的突破” 红星,北进!北进! “光棍屋”里炖大鹅 挂四个幌的饭店 “维和”西半球,祖国在我心 我与“哈夏”的情缘 只为寒地稻花香 一场由“分地”引发的风波 心中那首永远的歌 1998年大洪水。经历生死攸关时刻 与时代同步的音乐人生 后的电波 难忘却是唐山 老猪山下悟人生 难忘当年求学梦 亲历“5·12”大地震:五日惊魂,一世感恩 大山深处,那个遥远的家 用镜头为三江湿地呐喊 把生命中□后一个铜板押在文学创作的赌桌上 “朝霞”学艺三部曲 一帧画像 饥饿年代的芬芳 激情洋溢于“红色之岸” 十七年的梦想 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