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引力(“汉园三诗人”之一..

作者:李广田
书城价:¥6.99

2

匹马嘶风录(“民国四大才..

作者:石评梅
书城价:¥6.99

3

上海滩的春天(红色经典)

作者:熊佛西
书城价:¥6.99

4

血字(鲁迅高度评价:“属..

作者:殷夫
书城价:¥6.99

5

陈嘉庚回忆录(创办厦门大..

作者:陈嘉庚
书城价:¥6.99

6

小游击队员(红色经典)

作者:王愿坚
书城价:¥6.99

7

天山牧歌(新中国首部描写..

作者:闻捷
书城价:¥6.99

8

党费(军旅作家王愿坚经典..

作者:王愿坚
书城价:¥6.99

9

咆哮了的土地(红色文学经..

作者:蒋光慈
书城价:¥6.99

10

敌后武工队(“保定作家群..

作者:冯志
书城价:¥6.99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无名高地有了名(“人民艺术家”老舍仅有的一部战争题材文学作品)

0评论量

21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随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 《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的祖国军人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 通过对这场战斗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热爱和平、拥护正义的崇高风尚,同时也歌颂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小说家、戏剧家。 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并开始写作,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 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作品,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大家的地位。 抗日战争期间参与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1949年后,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
新中国首位“人民艺术家”老舍长篇报告体小说,抗美援朝中比肩上甘岭的老秃山战役真实写照。 “老秃山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一代一代中国人克服艰难险阻,砥砺前行。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献礼建党100周年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短短的,只有二十八天的二月,还没来得及表现什么,就那么匆忙地过去了。   进了三月的门儿,冬与春开始有些一时还胜负难分的斗争:远处高峰上的积雪虽然未见减少,近山山脚下的既像涧溪又像小河的驿谷川却起了点变化:还冻着冰,可是每当晴明的晌午,河中就漾出水来,把冰上一冬的积尘与积雪冲洗开一些,显出些颜色不同的沟沟道道来。春的小出击部队,仿佛是,已突破严冬的一处防线,得到一点胜利。   这条流动在乱山间,没有什么名气,也不大体面的小河,给我们的战士带来说不完的麻烦和困难。小河的一举一动和任何变化都惹起战士们的,特别是后勤部队的密切注意。他们必须随时动脑子想出应付的办法来,而后冒着的危险,付出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执行那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难怪运输连的一位老班长常若桂,每每这么说:“这条该死的河就是咱们的‘绊马索’!” 虽然这么叨唠,每遇到较大的战斗的时节,常班长可没落过后,总是去要求艰难的任务,争取立功。是的,这位三十多岁,腰短胸宽,脸扁脖粗,像块横宽的石碑那么结实的老班长并非怕这条“绊马索”,而是想早日消灭敌人,不再教敌人的炮火封锁着咱们的运输线。   因此,每逢他在路上遇见电话员谭明超的时候,这一“老”一少必定说几句关于驿谷川的事。   小谭才十八岁。看样子,他并不怎么壮实:细条身子,相当地高;窄长秀气的脸还没有长成熟;特别像孩子的地方是在嘴上,不在左就在右,嘴角上老破裂着一小块,他常常用舌尖去舔一舔。看神气,他可绝不像个孩子。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总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然后微笑一下——只有饱经世故的中年人才会这么微笑。   “老子不怕!”他心里对炮弹或敌机这么说。   跟常班长一样,他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他的任务仍然是极艰苦的;他担任驿谷川渡口的查线接线工作。敌人的炮火日夜封锁着这个渡口。   空中的和水里的电线随时被炸断,他得去检查修理。他的瘦长的身子上已受过许多次伤。他不但知道电话是部队的耳目,而且保证使这耳目永远灵通。当他看到手上的、臂上的、腿肚子上的伤疤的时候,他会那么老练地一笑,心里说:现在虽然还不是英雄,这些伤疤却是能做英雄的根据。他是青年团员。   他心中的模范人物是每战必定立功的,在驿谷川东边的前沿阵地守备了一百多天,在二月初撤到河西去的一营营长,贺重耘。   像冲破坚冰的春水,青春的生命力量与愿望是源源而来,不受阻扼的。谭明超切盼有那么一天,打个大仗,他给贺营长当电话员。想想看,和英雄营长坐在一处,替营长传达一切命令,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抱着一部步行机,他不仅是部队的耳目,而且是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的喉舌!这有多么光荣!他的想象使他兴奋得要跳起来欢呼!   …………
目录 出版前言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一块猪肝 人同此心 一封家信 兄妹从军 敌与友 小青不玩娃娃了 编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