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本书是中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此版本史记有词语注解和原文翻译,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九年[1],武王上祭于毕[2]。东观兵[3],至于盟津[4]。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5],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6]:“齐栗[7],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8],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9],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10]。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释】
[1]九年:加上文王断虞芮之讼受命为王的七年,实即武王继其父位为周王的第二年。
[2]武王上祭于毕:指往祭文王墓。毕,文王墓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
[3]观兵:显示武力,即今之所谓“示威”。
[4]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东北。
[5]“武王”二句:按,正因此,后人遂称周朝开国之王为文王与武王二人。
[6]司马:官名,掌军政。司徒:官名,掌土地和役徒。司空:官名,掌工程营建。诸节:指接受任命的各种官员。
[7]齐(zhāi)栗:敬慎,戒惧。齐,同“斋”,庄重,严肃恭敬。
[8]小子:谦辞,自己。
[9]复:通“覆”,覆盖。
[10]魄:拟声词,相当于“啪”。
【译文】
武王受命第九年,在毕地祭祀文王。然后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盟津。制作了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供在中军帐中。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不敢自己擅自做主。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官员宣告:“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要诚实啊,我本是无知之人,只因先祖有行,我继承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祖先的功业建立。”于是发兵。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后的一律斩杀。”武王乘船渡河,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用它祭天了。渡过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叫声。这时候,诸侯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周本纪 001
秦始皇本纪 014
项羽本纪 024
高祖本纪 070
孔子世家 113
陈涉世家 150
留侯世家 163
商君列传 192
李将军列传 211
游侠列传 235
货殖列传 254
太史公自序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