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陶晶孙散文戏剧作品集

作者:陶晶孙
书城价:¥0

2

涛语

作者:石评梅
书城价:¥0

3

坦白集

作者:邹韬奋
书城价:¥0

4

谈龙集

作者:周作人
书城价:¥0

5

谈虎集

作者:周作人
书城价:¥0

6

碎簪记

作者:苏曼殊
书城价:¥0

7

随着日子往前走

作者:陆小曼
书城价:¥0

8

随感录

作者:钱玄同
书城价:¥0

9

苏曼珠作品集锦

作者:苏曼殊
书城价:¥0

10

苏曼殊作品选

作者:苏曼殊
书城价:¥0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散简集存(上)(张中行全集)

0评论量

11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该书为全集,收录了张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编排的顺序为 “成名作” 、人生哲学、学术著作,包括佛学、语言、语文,再次为诗词,自然接合自作诗集、自传,后面是杂文。全集主要包括先生最有影响力的负暄系列作品,即《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人生哲学《顺生论》,佛学著作《禅外说禅》《佛教与中国文学》,学术著作《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作文杂谈》,诗词著作《诗词读写丛话》及其习作《说梦草》,自传《流年碎影》,杂文《散简集存》等。这些作品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张中行(1909-2006),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该书为全集,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张中行全部文学作品,共分14卷。除对已出版的原本和选本进行集结整理外,全集还收入了篇幅相当可观的此前从未编订成册的文章,包括在报刊上开设的专栏文章、自创刊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上的文章等,分为上下两册收入最后两卷,并承袭先生生前亲编散集《散简集存》之名,取名为《散简续存》。   全集收录了张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以达到“全集”之“全”的概念。这些作品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关于思想的乱谈 某刊有个“专题笔谈”的栏目,之六的专题是“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栏目主持人来信说,已定提笔而谈者有我。我一向视编辑大人的命令同于最高指示,何况我的一本将编成的小书正求她捧场,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纵使有畏难情绪,也只好拿笔。畏难,还有下笔之前的,是许多作文教程说的先审题,也不容易,比如先啃后一半,何谓“精神文明”,尤其后边还有“建设”?唯恐街头巷尾的人讥我为鸡蛋里挑骨头,不敢问,且闭门造车。建设门户太大,宜于过而不入,只说精神文明。大而抽象的新潮术语我怕,想用太史公“此言虽小,可以谕大”法,比如一个非高高在上者,罄阮囊中所有,买了一幅山水画,悬之壁间,而不走入某酒家去吃天鹅肉,又比如还是这一位,到商店买了点什么,给大票,找了钱,回家之后数,发现找多了,纵使路不近,已经很累,还是送回去,这之后还要加个“假”如,举国上下,都像这一位,就可以算是“精神文明”而且“建设”了吧?姑且假定这样理解不错,可是还有前一半,“思想道德”,闭门造车不成了,因为我吃了些进口食品,得了喜“分析”(季羡林先生说,东方重综合)的病,审题,拿不准应该理解为“思想的道德”还是“思想和道德”。问命题人,说是中间可加“和”。这就一分为二,多了一倍,幸而命题人还加说一句,是与制艺文有别,沾点边就成。决定谈“思想”,只求沾点边。 依顺口溜习惯,“思想”后边会随来点什么,如思想自由、思想问题、思想改造之类。建国后差不多三十年,思想自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而且不只此也,比如天上说《红楼梦》是反封建的,你说俞平伯的“空”不错,就有沦为“反”的危险,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就只好放弃思想自由。不愿放弃呢?就成为思想问题,所以需要改造成为同于“寡人”。改造是以人力反天然,如缠小脚就是典型的,会伴来痛苦。避免痛苦之道,据所闻,五十年代初有一位某公是最高的,他说他不需要改造,因为他“没有”思想。如果他的自我评断属实,那他的所有就成为《庄子·应帝王》的“混沌”境界,善哉善哉!可惜的是,这理想的境界,连庄子也修炼不到,如他还在濠梁之上,与惠子辩论人能不能知鱼乐的问题,可见他还是有思想。幸而他生在“处士横议”的时代,头上没有英明领袖,有思想也就可以不改造。我就不同,生也晚,望混沌之道而未之见,又因为早年念了些小红书之外的书,以致思想不能纯正,急需改造。不幸是改造了近三十年,其中还有集中的干校一段,我还是未能改信“君王明圣”一类的鬼话。这要怨上帝(假定有),造人,头脑里给装个“理性”,而且加说一句话,是“只能听它的”。 没有思想,难能,“率性之谓道”,只好任其自然,思而且想。怎么想?如上面所曾说,两条路:一条,听天上的;另一条,听理性的。两条路可以合,但经常是不合。举实例说,天上说人多力量大,马寅初的担心错了,家家大炼钢铁可以加速建设,富国强兵,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反科学的胡思乱想,由理性作主就不会信受奉行,不信不行,也就不会闯祸,悔之晚矣。这情况可以使我们悟出一种大道理,是:思想有大用,是能够分辨是非;思想自由更有大用,是经过争论、对比,可以更准确地分辨是非,并避免一误再误。 由以上的述说可以推论,讲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要由多方面努力,其中重要的一项却应该是,把所有正常的成年人都教养成“能”思想的人。“能”指能分辨是非;只是“有”就不然,也可能是天上说什么就信什么,甚至更下,相信《易》卦和《推背图》。求人人能思想,也要多方面努力,不容易;容许人人自由思想,不报以鞭子或帽子,也不容易。但在这类的大事上,我们无妨相信王阳明的乐观理论,既已“知”之,“行”必随之而来,实现之日也许不会很远吧?写至此,像是还有些悦耳的话可以说说,忽然想到编辑大人的“最高指示”,“以一千五百字为宜”,算算,不多不少,一千五,只好就此打住。
自 序 评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 关于思想的乱谈 聚讼礼赞 力与理 复《文汇报》萧宜 寻史迹与寻原因 逾闲的胡思乱想 道德律的力量 颂理想 今之三多 预知与因果关系 考实与虚妄 口吐真言 小论实虚上下 典型与过度 深钻与自己的 “宁可挨骂” 刑上大夫 下台后露白 不修也罢 仍旧贯如之何? 关灯之微 经济小记 追送道翁 萨师傅 才女靳欣 雏凤清于老凤声 由酒家到商周遗址 伊滨访古 晋游述感 通州怀往 通州履旧 同访通县张家湾 大青沟之行 密云三日追记 北京琉璃厂的昔年 洪洞会馆 青龙湾 百闻不如一见 书的私用 喜得珍本 换岁诗 试作砚铭 奇石共欣赏 随喜大观园 关于美人 牛年说牛 穷之梦 不合时宜 蒲团礼赞 惟闻钟磬音 三宿桑下解 更上一层楼 春风吹又生 但目送芳尘去 去者日以疏 弃捐勿复道 北京的痴梦 留退笔 城 桥 户外的树 窗 灯 镜 笑 泪 蟋 蟀 天涯芳草 看旧书小记 《周作人文选》序 《中华文化怪杰列传》序 《华夏历史名人纪念楹联墨粹》序 《中华老字号史话书系》序 《梅娘小说散文集》序 《作文书屋》序 《品茶斋随笔》序 《未列入名册》序 《心源》序 《傻话集》序 读《扫叶集》 《写真集》自序 《桑榆自语》自序 《书海浮槎》自序 《补学集》弁言 《说书集》自序 《中国古典诗词名著精赏》序 《中华美德诗词曲类编》序 《古汉语杂集》序 《明清文人清言集》序 《清流传》序 《一知半解》序 《叶圣陶传》序 《启功先生印象记》序 《梁树年画集》序 《琴扶楼诗文选集》序 《世纪风铃》序 《品戏斋札记》序 《柿楼读书记》序 《金台漫笔》序 《永远的风景树》序 《吃在西城》序 《张中行选集》自序 《张中行小品》自序 《张中行近作集》自序 《留梦集》自序 《观照集》自序 《月旦集》自序 《阅微草堂砚谱》再版跋 《孙玄常选集》跋 《王微书法作品选》跋 一种选本的后记 言意的亲疏种种 关于“给”的词性 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 散文的领域 中国文化的佛教成分点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