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女性医疗保健宝典·饮食与..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2

儿童医疗保健宝典·新生期..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3

男人饮食营养与健康·食疗..

作者:马天
书城价:¥2.88

4

生活宜忌小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5

家庭卫生百科

作者:本书编委会
书城价:¥2.88

6

妇产科疾病医疗保健宝典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7

儿童医疗保健宝典·婴幼儿..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8

少儿生理心理保健手册

作者:朱爱娥
书城价:¥2.88

9

中老年饮食营养与健康·医..

作者:康尔夫
书城价:¥2.88

10

男人4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作者:马飞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中医四大名著·第七卷

0评论量

92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李楠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健康生活 > 健康养生
  • 上传时间: 2019-03-15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中医四大名著第七卷讲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黄疸病脉证并治,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一节消渴   一、厥阴病消渴症   厥除之焉病,消渴,氟上街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下之利不止。   【译文】   厥阴病的症状,主要是口渴,饮水无度,热气冲上心胸,心中疼痛、灼热,饥饿了又不想吃东西,若勉强进食,就会立即呕吐出来(甚至吐出蛔虫)。如果使用下法治疗,常可导致腹泻不止。   【解读】   厥阴肝经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木能疏土,参与消化。病人厥阴大多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厥和热相互胜复,一为寒热错杂。从本条证候看,是属于寒热错杂中的上热下寒证,故曰厥阴病。肝热燔炽,津液被耗,肝胃阴伤,所以消渴;足厥阴肝经抵小腹挟胃,故肝气上逆,则气上冲心;厥阴经脉挟胃贯膈,肝经气火循经上扰,则心中疼热;肝木乘脾,脾虚不能运化,胃寒不能消化饮食,则饥而不欲食;如果肠中素有蛔虫,脾虚肠寒则蛔不安而上,若强以进食,则肝胃气逆而呕吐,蛔虫可随食气而吐出,故云食即吐蛔;若误用下法重伤脾胃,则上热未去,而必致中气更伤,下寒更甚,故发生下利不止。   二、病机与主症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气不足,劳则营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紧,紧数相搏,即为消渴。   【译文】   寸口脉见浮而迟,浮脉属虚,迟脉属劳;虚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劳是营气衰竭的象征。   趺阳脉见浮而数,脉浮是胃气盛,脉数为胃有热,胃热气盛,则易消谷而大便坚硬。气盛又会导致小便频数,小便频数则加剧大便坚硬,便坚与溲数如此相互影响,就会形成消渴病。   【解读】   消渴病由积渐而成。寸口脉候心肺,心主血属营,肺主气属卫,今之脉象浮迟并见,故其浮并非外邪在表,浮为阳虚气浮,卫气不足之象;其迟亦非里寒,是劳伤阴血所致,故迟为血脉不充,营血虚少之征,所以原文说“浮即为虚,迟即为劳”。今浮迟并见,是为营卫气血俱不足,卫虚气浮不敛,营气不足,燥热内生,心移热于肺,于是形成上消证。   趺阳脉主候胃气。趺阳脉浮而数,浮为胃中阳气有余,气盛而外达则脉浮,故“浮即为气”;数脉主热,为胃热亢盛,即《灵枢·师传篇》所说“胃中热,则消谷”,谷消则饥,水消则渴,胃热气盛,则消谷善饥,渴欲饮水;气有余便是火,水为火迫而偏渗膀胱,故小便频数而量多,热盛津伤,加之津液偏渗,肠道失濡,故大便坚硬难解。胃热便坚,气盛溲数,二者相互影响,故形成消渴,此即后世所说的中消证。   本条重点论述了中消的机制,未提出治法和方药,后世有认为以调胃承气汤为主方,唐宗海认为上消证,心火亢盛,移热于肺,为膈消者,用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瓜蒌根之类,或不去半夏。喻嘉言最得其秘,心火不足,移寒于肺为肺消者,用炙甘草汤,或柴胡桂姜汤加人参、五味子、麦冬之类。程钟龄提出,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诸家所言,对治疗本病确有指导意义。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紧,小便即数。   【译文】   趺阳部位脉见数,表示胃有邪热,所以大量消耗水谷而不断进食,同时必然引起大便坚硬,小便频数。   【解读】   趺阳脉候胃气,数则为热,胃中有热故消谷善饥,渴欲饮水。胃热盛者津伤,津液不润肠道而偏渗膀胱,故大便坚。饮水虽多,脾失转输,肾失制约,水液直趋于下,故小便频数。由此使阴液愈耗,而虚热愈盛,热愈盛而消谷引饮更甚。本条与上条皆是胃热气盛所使然,亦即后世所论之中消证。
第十三章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消渴   一、厥阴病消渴症   二、病机与主症   三、证治   第二节小便不利证治   一、上燥下寒水停(瓜蒌瞿麦丸证)   第三节淋病   一、主症   二、治禁   第十四章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成因、脉证   一、风气相击   二、脾虚不运,水热互结   三、肺失通调,肾虚水泛   四、血病及水,水病及血   五、气分病成因   第二节四水及黄汗脉证   第三节治法   一、利小便、发汗   二、攻下逐水   第四节证治   一、风水   二、皮水   三、正水与风水(麻黄附子汤证、杏子汤证)   四、黄汗   五、气分病   第十五章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病因病机与分类   一、湿热发黄   二、寒湿发黄   三、分类   第二节辨证   一、湿热与寒湿发黄鉴别   二、黑疸(湿热挟瘀)   第三节证治   一、谷疸(茵陈蒿汤证)   二、酒疸   三、女劳疸(硝石矾石散证)   四、热盛里实黄疸(大黄硝石汤证)   五、湿重于热黄疸(茵陈五苓散证)   六、燥结发黄(猪膏发煎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