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曾国藩全书·第八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2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3

曾国藩全书·第九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4

曾国藩全书·第二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5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6

曾国藩全书·第三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7

曾国藩全书·第十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8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9

曾国藩全书·第五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10

曾国藩全书·第一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曾国藩全书·第九卷

0评论量

59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姜忠喆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国学古籍 > 民国及当代文献
  • 上传时间: 2019-04-02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共包曾国藩全书·第九卷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全书荟萃世界美文名篇,题材丰富,内容厚重,语言精炼,极具阅读、欣赏、保存之价值,适合各层次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阅读,能让人开拓视野,陶冶心灵,启发智慧,提高品味;能让人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曾国藩全书·第九卷    曾国藩挺经新解·卷五·   坚忍   “坚忍”者何?刚强牢固为坚,勇毅强挺为忍。君子持威重,执坚忍,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欲立不世之功,得成勋世伟业,非坚忍所不能也。坚忍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外无敌,内大治,厚道载物乎?此乃曾氏《挺经》“坚忍”之法也。   “坚忍”法(上篇)   【原文】   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能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译文】   司马迁崇尚黄老,敬仰游侠,班固以此来讥讽他,确合事实。敬仰游侠,所以多次称赞坚忍卓绝的操行。比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以及本篇中的贯高都是此类人物。崇尚黄老,所以多次赞誉睥睨富贵、厌世弃俗的人。比如本纪以黄帝为第一,世家以吴太伯为第一,列传以伯夷为第一,都是这个意旨。此篇赞中讲张耳、陈馀和太伯、季札不一样,也是讲他们抛却势利、避弃天下。   【事典】   曾国藩崇尚坚忍卓绝,睥睨富贵的历史人物,如同司马迁一样,敬仰屈原、田光等坚忍行世的人物。因此,曾国藩的一生也是靠“坚忍”成事,但由于身份、修养的不同,还是有人不太理解的。譬如王燮运作《湘军志》,对国藩时有微辞,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他太坚忍、太慎重了。   《湘绮楼日记》光绪四年(1878)二月二十一日云:“作《湘军篇》,颇能传曾侯苦心;其夜遂梦曾。……”二十七日云:“夜观览涤公奏疏,其在江西时,实悲苦,令人泣下,然其苦乃自寻得,于国事无济,且与他亦无济。且吾尝怪其相法当刑死,而竟侯相,亦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也。余竟不能有此愚诚。‘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出师表》无此沉痛。”三月十六日云:“看胡林翼奏稿书札及方略,见庚申年事,忽忽不乐。又看曾公之奏稿,殊矢忠诚之道。曾不如胡十分明显,而名比胡大,其始于至诚且贤,其后不能掩之也。我初未合观两公集,总是偏袒曾而不喜胡,今乃知胡之不可及,差一点失之交臂。”戊寅四月十二日云:“夜看曾书札,于危苦时不废学,亦可取;而大要为谨守所误,使万民涂炭,犹自以心无愧,则儒者之罪也,似张浚矣。”   其实曾国藩的态度是对的。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当时虽是督师,实居客寄的地位,筹兵筹饷,一无实权,州县官都不听他的话,各省督抚又常常为难他,只有胡林翼是诚心帮他的忙。湘军将士虽也拥戴他,可是他们的官级,有的比他还高,他好像一个道义上的统帅,当然是经不起败仗的。他的苦衷,一般人哪能明了?我们来看他写给弟弟们的信:   兵勇抢劫粮台,此近年最坏风气,兄奏明将万瑞书即行正法。闻骆中丞不欲杀之。近日意见不合,办事之难如此。   陈竹伯中丞办理军务,不惬人心,与余诸事亦多龃龉,凡共事和衷最不容易,澄弟尚在外办公事否?宜以余为戒!杜门不出,谢却一切。余食禄已久,不能不以回家之忧为忧,诸弟则尽可理乱不闻也。   带军之事,千难万难,澄弟温弟嗣后总以不带勇为妙。吾阅历二年,知此中构怨之事,造孽之端,不一而足。恨不得与诸弟当面一一缕述之也。   这样艰苦的境遇,使得他在咸丰七年(1857)听到父亲死去的噩耗后,立刻率曾国华、曾国荃回籍奔丧,大有急流勇退的意思。   此次曾国藩弃军奔丧,已属不忠,此后又以复出作为要求实权的砝码,这与他平日所标榜的理学家面孔大相径庭。因此,招来了种种指责与诽议,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朋友的规劝、指责,曾国藩还可以接受,如吴敏树致书曾国藩,谈到“曾公本以母丧在籍,被朝命与办湖南防堵,遂与募勇起事。曾公之事,暴于天下,人皆知其有为而为,非从其利者。今贼未平,军未少息,而叠遭家故,犹望终制,盖其心诚有不能安者。曾公诚不可无是心,其有是心而非讹言之者,人又知之。……奏折中常以不填宫衔致被旨责,其心事明白,实非寻常所见。”   好朋友罗汝怀也写信给曾国藩,指责他不应不分轻重缓急,“夫夺情之事,本出于变,而变之中又有轻重缓急之辨。……且夫丧服者一身家之私事,丧乱者天下之公愤。人臣之身既致,且不得自遂其私。……至并丧制而夺之,必事势之万无可已。故其事不及于位卑任轻之人。今以九重绮畀,四海属望,而下同乡闾之匹士,固守经曲之常轨,一再曰:‘两次夺情,从去所无’,岂足以为解手”。最令他难堪的是左宗棠一针见血的责难,“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曾国藩自知心亏理缺,无法辩解,只能忍耐。但左宗棠的所作所为,却使他一直耿耿于怀,在其后谈及此事时,仍感愤懑,“我生平以诚自信,彼乃罪我欺,故此心不免耿耿。”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一方面为他荐医生诊治失眠,另一方面为他开了一个治心病的药方,“歧、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欧阳兆熊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   朋友的规劝,不能不使其陷入深深地反思。
  目录   曾国藩挺经新解   ·卷五·坚忍   “坚忍”法(上篇)   “坚忍”法(中篇)   “坚忍”法(下篇)   ·卷六·刚柔   “刚柔”法(上篇)   “刚柔”法(中篇)   “刚柔”法(下篇)   ·卷七·英才   “英才”法(上篇)   “英才”法(中篇)   “英才”法(下篇)   ·卷八·廉矩   “廉矩”法(上篇)   “廉矩”(中篇)   “廉矩”法(下篇)   ·卷九·勤敬   “勤敬”法(上篇)   “勤敬”法(中篇)   “勤敬”法(下篇)   ·卷十·诡道   “诡道”法(上篇)   “诡道”法(中篇)   “诡道”法(下篇)   ·卷十一·久战   “久战”法(上篇)   “久战”法(中篇)   “久战”法(下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