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曾国藩全书·第八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2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3

曾国藩全书·第九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4

曾国藩全书·第二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5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6

曾国藩全书·第三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7

曾国藩全书·第十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8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9

曾国藩全书·第五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10

曾国藩全书·第一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曾国藩全书·第十卷

0评论量

77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姜忠喆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国学古籍 > 民国及当代文献
  • 上传时间: 2019-04-02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共包曾国藩全书·第十卷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全书荟萃世界美文名篇,题材丰富,内容厚重,语言精炼,极具阅读、欣赏、保存之价值,适合各层次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阅读,能让人开拓视野,陶冶心灵,启发智慧,提高品味;能让人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曾国藩全书·第十卷    曾国藩挺经新解·卷十二·   廪实   廪,积聚、储存也;实,盈满、富裕也。廪实乃言财物丰足,衣食不匮,知礼节晓荣辱,国富民强也。廪实有三:勤俭持家、劳作不辍、为商谋利也。敦品行,戒奢华,耐辛苦,家财如泉,斯流不竭。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乃《挺经》之十二法“廪实”也。   “廪实”法(上篇)   【原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   【译文】   勤俭自立,善劳作,能吃苦,既可以置身于快乐的环境,又可以置身于节俭的环境。这就是知书达理的人。我作官二十年,一点儿也不沾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还保持艰苦朴素的家风,极俭朴也可以,略丰厚也可以,太丰厚我是不敢领受的。凡为仕宦家庭,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再恢复俭朴可就难了。人不可贪图奢侈豪华,不可养成懒惰的。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凡是勤俭节约,就没有不兴旺的,凡是骄奢倦怠,就没有不破败的。   在治军、治国等方面,没有充足的财力,便无从下手。自从王安石理财,被正人君子议论后,很多人就避开理财的问题,以不说有无多寡为高明。但到补救时就艰难了,面对贫穷困苦无能无力。叶适曾经说,仁人君子不能不讲理财的问题,这是个很好的说法。   【事典】   曾国藩“廪实”的理财之道,自然是从俭字入手。他深知“每粒米来之不易”的古训,告诫人们,须知“一文钱摔倒英雄汉,半碗粥扶起乞丐王”的道理,因此,在理财问题上,大手大脚最是要不得的,既不利于人的德性修养,又不利于财物的积累。曾国藩曾对家中的理财之事做过严格的限定,说起来很有意思。他说:   从来一国或一家的财政问题不出大乱子,都是由既勤劳又节俭所致。我平生也很重视以“勤”字来激励自己,其实却没有做到勤,所以读书时没有手抄的札记,居官又没有保存的公文。生平也好以“俭”字教导人,而扪心自问又实在没有做到俭。今天署中内外服役用这么多人,每天花去的费用,也算得上奢侈了。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以前在军营排场很大,沿袭下来没有改变,近来因为多,费用更是漫无限制。从节俭变到奢侈,跟下水一样容易;由奢侈返回到节俭,则难如登天。我在任两江总督职时,还存下朝廷给予我的两万银子。我当初没有料到竟有这么多,但像今天这样放手用去,转眼就会马上用光。你们以后持家,要学陆梭山的办法,将每月要用多少两银子限定一个固定的数目,另外封好称出来。本月用完,只准有节余,不准有亏欠。衙门奢侈之风气,不能不彻底痛改。我带兵之初,就立下志向,不取军营钱财来肥私囊,今天所幸这件事被我基本上做到了。但我也不愿意子孙过于穷困,低三下四去求别人的施舍,只要靠你们大力推崇节俭的美德,善于操持以后的生活。   曾国藩在这里之所以反复强调勤俭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教导其子女要懂得生活之艰辛。当然,其目的是不愿意子孙后代过贫困潦倒,低三下四去求得别人恩赐的生活。如何避免这种困境的出现呢?曾国藩教导子孙后代的办法就是谨守节俭二字,只有这样才能理好家财,操持好以后的生活。   曾国藩以勤俭持家,就是在署衙中,他也以“廪实”的“俭”字诀教诲幕僚。他讲了很多徽商的经营理财之道。明、清两朝间徽州出大商大贾,全国出名,而他们致富的原因,曾国藩认为离不开个“俭”字诀。他说:徽州以勤俭甲于天下,所以其富庶也甲于天下。……青衣童子在家赋闲,或长途跋涉而进京应试,都是身穿仅到小腿的短衣,光脚穿草鞋,随身只带一把伞,为节省轿子、车马的费用而徒步出行。而其实都是拥有千万金的富室子弟。徽州人无论士、工、商,都很俭朴,所以他们起家致富,称雄天下,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家业就不能称为富户。   曾国藩的弟弟们有的任官,有的持家,他多次去信说无论为官为家,都应节俭。在《书赠仲弟六则》中说:   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字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作某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不轻出门,不轻举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举动多则私费大矣。其次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其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否则今日不俭,异日必欠债。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称为富室,确实是有来由的。   针对地方官吏的挥霍浪费,曾国藩提出了“节用”的主张。他力主裁减冗员,减少应酬以节省开支,并将这一问题与减轻民力联系起来:   近日州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计唯有节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在晚清士大夫中,曾国藩以居家治身尚俭朴为众人所称道。他女儿曾纪芬说,其“手谕嫁女奁资,不得逾二百金”。曾氏的幕僚与朋友欧阳兆熊说,曾氏任两江总督期间,其夫人欧阳氏与长媳刘氏每夜两人纺棉纱不止,不达四两不休息。以至使曾氏父子夜闻嗡嗡声,曾国藩打诨讲笑话,以调剂家人。
  目录   曾国藩挺经新解   ·卷十二·廪实   “廪实”法(上篇)   “廪实”法(中篇)   “廪实”法(下篇)   ·卷十三·峻法   “峻法”法(上篇)   “峻法”法(中篇)   “峻法”法(下篇)   ·卷十四·外王   “外王”法(上篇)   “外王”法(中篇)   “外王”法(下篇)   ·卷十五·忠疑   “忠疑”法(上篇)   “忠疑”法(中篇)   “忠疑”法(下篇)   ·卷十六·荷道   “荷道”法(上篇)   “荷道”法(中篇)   “荷道”法(下篇)   ·卷十七·藏锋   “藏锋”法(上篇)   “藏锋”法(中篇)   “藏锋”法(下篇)   ·卷十八·盈虚   “盈虚”法(上篇)   “盈虚”法(中篇)   “盈虚”法(下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