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曾国藩全书·第八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2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3

曾国藩全书·第九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4

曾国藩全书·第二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5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6

曾国藩全书·第三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7

曾国藩全书·第十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8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9

曾国藩全书·第五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10

曾国藩全书·第一卷

作者:姜忠喆
书城价:¥2.88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曾国藩全书·第一卷

0评论量

258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 图书作者: 姜忠喆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国学古籍 > 民国及当代文献
  • 上传时间: 2019-04-02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共包曾国藩全书·第一卷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作者深深地热爱着写作事业,在写作道路上“上下求索”,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面世。
全书荟萃世界美文名篇,题材丰富,内容厚重,语言精炼,极具阅读、欣赏、保存之价值,适合各层次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阅读,能让人开拓视野,陶冶心灵,启发智慧,提高品味;能让人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曾国藩怎样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做得越来越大,以至连皇帝都惧他三分?蒋介石称: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老师。本章归纳出曾国藩“做局”的十六种方略。   一、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曾国藩的《杂著》中有《居业》一条,意思说打江山创事业都要有基础。他说:“古时代英雄的事迹必定有基础;如汉高祖刘邦在关中,光武帝在河内,魏在衮州,唐在晋阳,都是先占据根据地,然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曾国藩把建立基业归纳为两个必要条件,即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他具体解释说:“就像居室那样宏大,那么它占的宅地就广阔,能够庇护的人就多。诚信如果站得很稳固,结构就会很牢靠。《易》说:‘宽大居之’,说的是宏大;‘修辞立在诚字上,可以居为’,说的是诚信。大程子说:‘道之浩浩,从那里下手呢?只有立下诚才有可以居住的场所。诚就是忠信,修省言辞,便是要立得这忠信。如果口不择言,逢事就说,那么忠信也就被埋没动摇站不住了。’国藩按立得住,就是所说‘居业’;现在俗话说‘兴家立业’就是这个意思。子张说:‘掌握的德不宏大,信的道不专一,还能叫有吗?还能叫无吗?’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宏大诚信,那么我的知识浮泛动荡,说我有不行,说我无也不行;这样终身没有可居之业,这就是程子所说的‘立不住’了。”   曾国藩几乎从零开始,到一呼万应,正是借助做场、做局而发生变化的。他多次谈到“局”,鄙视那些在局外纳喊议论者,倡导挺膺负责,躬自入局,认为这样,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曾国藩起家之初,手中无权无势,所以跟从他的人并不多。从长沙临行前,邀左宗棠参谋军务,遭到拒绝。但左宗棠拒绝入幕后不久,即加入到骆秉章的幕府,令曾国藩很难堪。李鸿章初次来投,曾国藩也说:“少荃(李鸿章号)是翰林,了不起啊!志大才高。我这里呢,局面还没打开,恐怕他这样的艨艟巨舰,不是我这里的潺潺溪流所能容纳的。他何不回京师谋个好差事呢?”表面上是拒绝,实际上耽心水浅养不了大鱼,李鸿章吃不了这份苦。   曾国藩还同时发出另外几封邀请信,但应者寥寥,甚至连过去的好友冯卓怀、郭嵩焘都不肯随行,刘蓉虽被他强拉硬扯出来,但不久即坚辞而归,留下来的只有李元度、陈士杰数人。陈士杰字俊臣,湖南桂阳州人,以拔贡考取小京官,分发户部,遭父忧回籍。因在家办团练镇压当地会党为曾国藩所赏识,在衡州招聘入幕。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人,以举人授官黔阳教谕。李元度曾上书曾国藩言兵事,为其所赏识,约于1854年2月前后入幕。曾国藩深感孤立无援之苦。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很有感慨地说:“兵凶战危之地,无人不趋而避之,平日至交如冯树堂、郭嵩焘者尚不肯来,则其他更何论焉!”又说:“甄甫先生去岁在湖北时,身旁仅一旧仆,官亲、幕友、家丁、戈什哈一概走尽。此无足怪之事。兄现在局势犹是有为之秋,不致如甄甫处萧条已甚。然以为此为乐地,而谓人人肯欣然相从,则大不然也。”曾国藩当时惨淡经营的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局面尚未打开,台面小,又不轻易向朝廷推荐人,当时环境又恶劣,随时有送命的危险,当然人们不愿死心踏地跟从了。因此,曾国藩再次出山时,向清政府要求授予他一、二省的实权,对稍有才能者,保奏、荐举不断,加之打了几次胜仗,所以才有“群雄蔚起,云合景从,如龙得雨,如鱼得水”的局面。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后,即成立左宗棠军、李元度军;攻下安庆后不久,又令曾国荃回籍招募湘军六千;以后又成立李鸿章的湘淮军及淮扬和太湖两支水师,等等。各将领也深知部队多,战功多,既可多得利,又能获高官,掌大权,因而往往不待命就自行筹饷,招募新营。   同时,当曾国藩既任两江总督、又任钦差大臣之际,情况就更今非昔比了。不但南方省分封疆将帅,凡有升罢,曾国藩“皆与赞画”,而且,朝廷凡有大的举措,都要征求曾国藩的意见。这时的僚属们自然感奋异常。“我辈属在僚佐亦为感奋,愿与同志相磨厉也。”郭嵩焘也说,“近朝廷举措,真是从大处着笔,为从来所未有。”   曾国藩的“台面”做得越大,他的僚属们越有希望,越有干劲儿。难怪曾国藩开府两江时,高唱挺进歌了。   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之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   毛泽东的外婆家在湘乡,他八岁以前一直住在外婆家,十六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曾国藩就是湘乡人,自咸丰初年开始,他带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取得最后胜利,从而声名赫赫,死后得到“文正公”这一谥号。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其政治立场和作为,自是站在历史进步的反面的,但他毕竟是个很复杂的人,有着多种身份的人,是个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影响的人物,所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古人说:“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推崇曾国藩的人认为这三者他兼而有之。青年时代,毛泽东十分重视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里曾这样评论:“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竟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敬仰康有为、梁启超,他通过阅读梁启超的著作,对梁启超钦服曾国藩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后来,毛泽东认识到,梁启超钦服的是曾国藩的成大事之法。在毛泽东熟悉的《新民说·论私德》里,梁启超又说:“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这简直是崇拜了。
  目录   曾国藩方略   ·卷一·局面做大之法   一、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二、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三、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四、患难与共,才能赢得人心   五、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六、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七、事关成败时,要敢于抗上   八、功不可一人独享   九、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十、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十一、荣辱相关,相得益彰   十二、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十三、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十四、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十五、多山头时的应对策   十六、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卷二·广结关系网络   一、见多才能识广   二、未发迹时善交人   三、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四、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五、药石之友,催人向上   六、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七、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八、择友如同求师   九、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十、“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十一、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十二、宽能得众,诤友无蹶   ·卷三·居官不败之道   一、作官宜公而忘私   二、息事宁人,委曲为官   三、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四、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五、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六、谨防不测之祸   七、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   八、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九、中等才能的官员要预防三种习气   十、忧患能久,奢侈必败   十一、有求于上,委婉而言   十二、给面子与忍隐抗上   十三、为宦不得罪巨室   十四、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十五、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十六、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十七、宦海畏途当知谨   十八、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恃   十九、骑虎难下时的应对术   二十、严待家人与戚友,管好身边人   ·卷四·成大事之要义   一、择人而事,不可草草   二、天下事,必须躬自入局   三、担当敢为,不避利害   四、权衡轻重,把握事机   五、处理政事的四项要则   六、锋芒要内敛,世故要通达   七、成大业者,须从小事做起   八、处大事、决大疑,不可拘泥以往成败   九、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要   十、担当大事要有大气度   十一、自胜之力甚强,方能成大事   十二、目标远大与考虑细密缺一不可   十三、乌合之众不能长久   十四、破官场习气,敢言必能负重   ·卷五·求人辅佐范典   一、求人辅佐,一生一世不可忘   二、用人之道:武人给钱,文人给名   三、忠义血性之人最可用   四、三种人不可举荐升官   五、拙以见诚,巧即为诈   六、知人之明,为经世必备之才能   七、不可抑止之人,扶助为上策   八、表现欲过强的人,不可久用   九、为人之道有四知   十、轻薄之人,切不可重用   十一、可施人以恩,不可受人惠   十二、巧借他人威重,成一己之实   十三、为得人心,将错就错   十四、折服悍将、小人要用两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