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很多人对民国大家的精神世界,心生向之。他们的渊博知识,他们的鲜明个性,他们的逸闻趣事,他们的风骨卓然,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涂抹着重重明艳的色彩。大家眼中的大家是怎样的呢?基于这个想法,本书选取了大家写大家的经典文章,意在通过大家眼中的大家,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至情至性和彼此间相互砥砺的深厚情谊。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文人大家的笔下,与命运沉浮相比,他们似乎更留意那一抹春意,那一簇花开,那一份老友的惦念,和那一种对希望对明天的期待。如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百年过后,从他们留下的印记中,我们依然看到学生的端庄、先生的凛然,而“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齐明月,晋阳人士,兴味广泛,朴素自持,温静沉和,最喜朴素人间的烟火生活。嗜好阅读,勤于动笔,对古典文学尤为钟爱,著有文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简练有味。已出版作品有《我的父亲母亲》《再见时光里的一瞥惊鸿》《做生命的船长》等。
回顾一个绝代芳华的时代,怀念一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有些清贫,有些窘迫,却又别样鲜活。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同一个来访我的学生,谈起了鲁迅。他说:“鲁迅虽在冬天,也不穿棉裤,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旧式的夫人是不要好的。”因此,我就想起了那天去访问他时,来开门的那一位清秀的中年妇人,她人亦矮小,缠足梳头,完全是一个典型的绍兴太太。
数年前,鲁迅在上海,我和映霞去北戴河避暑回到了北平的时候,映霞曾因好奇之故,硬逼我上鲁迅自己造的那一所西城象鼻胡同后面西三条的小房子里,去看过这中年的妇人。她现在还和鲁迅的老母住在那里,但不知她们在强暴的邻人管制下的生活也过得惯不?
那时候,我住在阜城门内巡捕厅胡同的老宅里。时常来往的,是住在东城禄米仓的张凤举,徐耀辰两位,以及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的三昆仲;不时也常和周作人氏,钱玄同氏,胡适之氏,马幼渔氏等相遇,或在北大的休息室里,或在公共宴会的席上。这些同事们,都是鲁迅的崇拜者,而对于鲁迅的古怪脾气,都当作一件似乎是历史上的轶事在谈论。
在我与鲁迅相见不久之后,周氏兄弟反目的消息,从禄米仓的张、徐二位那里听到了。原因很复杂,而旁人终于也不明白是究竟为了什么。但终鲁迅的一生,他与周作人氏,竟没有和解的机会。
本来,鲁迅与周作人氏哥儿俩,是住在八道湾的那一所大房子里的。这一所大房子,系鲁迅在几年前,将他们绍兴的祖屋卖了,与周作人在八道湾买的;买了之后,加以修缮,他们弟兄和老太太就统在那里住了。俄国的那位盲诗人爱罗先珂寄住的,也就是这一所八道湾的房子。
后来鲁迅和周作人氏闹了,所以他就搬了出来,所住的,大约就是砖塔胡同的那一间小四合了。所以,我见到他的时候,正在他们的口角之后不久的期间。
回忆鲁迅/郁达夫
敬悼许地山先生/郁达夫
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
送仿吾的行/郁达夫
悼夏丐尊先生/郑振铎
哭佩弦/郑振铎
悼志摩/林徽因
伤双栝老人/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