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热销图书

1

达成目标的16项刻意练习

作者:安吉拉·伍德(Angela Wood)
书城价:¥51

2

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

作者:(美)托马斯·吉洛维奇 (美)李·罗斯
书城价:¥51

3

成为自己的人生教练

作者:陈爱芬;程云鹏
书城价:¥49

4

精进之路:从新手到大师的..

作者:罗杰·尼伯恩
书城价:¥38

5

伴侣沟通的30项亲密练习

作者:吉娜·塞纳里吉
书城价:¥51

6

非凡心力:5大维度重塑自..

作者:田俊国
书城价:¥38

7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

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
书城价:¥45

8

幸福的陷阱(原书第2版)

作者:(澳)路斯 · 哈里斯
书城价:¥45

9

成长制胜:如何精进思维实..

作者:(美)迈克尔·海亚特 梅根·海亚特·米勒
书城价:¥45

10

直抵人心的写作:精准表达..

作者:文叨叨
书城价:¥42

店铺其它图书

最近浏览

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心理学带你洞悉人心,跳出思维的陷阱

0评论量

0阅读量

评分: 讨厌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非常喜欢
加入购物车     快速支付     加入收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社会心理学能带给我们关于人心的智慧。在理解人们为什么会产生种种认知、做出种种行为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并影响他人,以及让自己变得更好。 两位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和斯坦福大学教授李·罗斯,将社会心理学中zui有用的见解浓缩归纳为5种智慧: ·客观是我们的幻觉 ·情境的巨大影响力 ·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的重要性 ·行为会反过来影响态度 ·我们都戴着偏见的滤镜看世界 他们介绍了揭示这些智慧的经典心理学研究,重点论述了如何克服主观幻觉、确认偏见、自利偏差、基本归因错误等人类固有的认知偏差,从而更有智慧地待人处事。 两位心理学家进而讨论了这5种智慧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如何获得更强的幸福感、如何解决人际和群体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克服刻板印象对美国教育的伤害,并对如何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给出了建议。
1.人们为什么这样想,那样做?重量级社会心理学家教你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读懂人心,待人处事更明白通透。 2.真正的智慧是理解人。5种心理智慧,帮你读懂他人也读懂自己,面对漫天的信息不再忙乱,做出更睿智的判断和决定。 3.梳理几十年来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发现,带你轻松入门社会心理学,撷取要点精华。 4.知名心理学家许燕、蒋奖、王芳强烈推荐。
第一章 客观是你的幻觉 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颠覆了我们对于自己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的认知。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们认为时间与空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并不能通过主观体验获得,而只能通过数学公式以及创造性思维实验才能完美感知。例如,他试图去想象,如果我们坐在一辆车内,而这辆车的行驶速度近乎光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他提出了著名的E=mc2公式,这个公式警示我们,物质转换的过程中会产生多么大的能量;但将这个公式重组后,就会发现物质本身即可被视为凝聚的能量。实际上,在爱因斯坦众多被频繁引用的论述中,有一条是这样的,“现实即幻觉”。 此言论引发了学者们的争论,它究竟何意?多数学者认为,爱因斯坦是在提醒我们,个人体验受制于感知者的思想和境况。然而在我们看来,该言论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并不仅仅是对“客观存在”的记录。实际上,感知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奇怪而复杂的物质(一个最新的理论认为,我们所谈论的这些物质都是由很多不可思议的微小粒子的振动弦构成的,这些粒子与能量场相互作用时以某种方式获得质量)与构成我们自身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促成了我们对世界的主观体验,这个世界包含了我们触摸得到的三维物体,听得到的各种声音,看得到的万千色彩,以及嗅得到的不同气味。 喜剧大师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是20世纪的另一位天才,他曾问过自己的观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凡是开车比你们慢的人都是傻子,凡是开车比你们快的人都是疯子?”大约20年前,我们俩开始思考爱因斯坦的现实言论和卡林的揶揄提问之间的关联。我们相信,这种关联让我们得以透视人心以及人类大多数的愚蠢想法。我们人类不仅会想象自己的感知与事实一一对应,通常还会预设自己的个人感知不仅准确而且客观。 为了帮助你理解这种客观幻觉的本质,让我们来做一个“读心游戏”。 具体而言,让我们来演示,仅凭你阅读本书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觉察出你的观念。我们可以自信地做出如下预测: 你认为自己在从自由到保守的观念谱系中处于合理的位置。在大多数问题上,你认为比你偏“左”的人都有一点幼稚,更偏向于理想主义,而且过于“政治正确”。同时,你认为比你偏“右”的人都无比自私、极度冷漠、心胸狭隘,与很多人的生活及其所面临的问题都有些脱节。 以上描述是否正中你所想?我们确信事实就是如此。个中玄机在于,我们勾勒的描述不仅适合你和本书的其他读者,还适合几乎每一个人。因为如果你认为比你偏“左”的人比你更趋近于现实,那么你已经跟他们处于同一边了。同样,比你偏“右”的人也是如此。 总之,你(以及其他任何人)认为自己的信念和倾向,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言,是最切实际的回应。你甚至认为自己的看法和立场符合人类的本质。此外,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最贴近实际的,那么你一定也认为,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尤其是那些处于观念谱系另一端的人)一定不如你实际。他们不及你客观,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意识形态、自身利益、个人教养或是其他扭曲的三棱镜来看待社会事件。 想想卡林关于你对自己的同行驾友的看法的观点。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事实上,对于其他驾驶员,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反思片刻之后,你就会理解卡林的意思:由于你会根据路况调整自己行车的速度到你认为适宜的速度,任何行车速度比你慢的人必定都太过缓慢,而任何行车速度比你快的人必定都太过疾驰。你认为自己客观地看待事物,而其他与你的意见相左的人都是错的,这一信念无可避免,至少最初的条件反射是这样。 日常经历中有很多例子,折射出相同的基本现象。当你的配偶说道“这儿太冷了”,然后打开了恒温器,而你却感到非常舒服时,你忍不住思索为何温度如此适宜,你的配偶却感到如此寒冷。相反,当你感觉很冷的时候,你的配偶或其他人却说温度正好,你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完全感受不到实际的温度。你不会立即想到可能自己才是对“实际”室温过于敏感,或是过于迟钝的那一方,而你身旁的人才是做出正常反应的那一方。 同样,当你说音乐“太沉闷”或“太嘈杂”时,你认为你说的是音乐,无关你自身,也无关声音输出、听觉器官和任何造成你喜好和偏爱的体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当你说食物“太辣”或者“太淡”时,你认为你说的是食物,无关自己的味蕾,也无关自己的童年和文化。当其他人不同意你的看法时——当他们表示你喜欢的音乐太嘈杂,没有他们小时候听的歌好听时,或是当他们发出质疑,为什么会有人喜欢那样的食物(或是那样的艺术,或是那样的穿衣风格)时,你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品味如此奇怪。 可以肯定的是,你可能会想到反例:当你知道自己就是反常的那个人的时候(通常都经过了一番反思)。你知道因为自己在哥斯达黎加长大,所以对寒冷特别敏感。或者你觉得自己对肉饼的厌恶源于它的配方干燥无味,但每次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又被迫吃下。很好。这些例外都是真实的,而且非常重要,但它们仅仅就是例外而已。这些例外源于当我们与同龄人(尤其是小时候)对艺术、音乐或特定的休闲活动等方面的品味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或想法的时候,我们反思自己的倾向。青少年时期,我们甚至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反思往往会从“我有什么毛病”或是“我有什么不一样”,变成“他们有什么毛病”。 尽管可能会有反思,但我们的现象学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依照事物本身来感知事物——房间里真的很冷,奶奶的手艺真的很糟糕。在本章接下来的部分,我们研究了人类行为的一些倾向性如何根植于他们的愚蠢行为之中,这些倾向性使人们将事物视为客观感知而非主观解读。 在李(本书作者之一李·罗斯)和他的同事的领导下,很多心理学家把“感知是对世界面貌的客观反映,而不是一种对世界的主观解读”这样诱人而难以抗拒的想法,称为“朴素实在论”。你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朴素实在论者,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成为一位更睿智的人而言非常重要。它将让你以更加睿智的观点,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它能助你更加有效地处理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分歧。它还会让你在我们这个纷乱的世界充满分歧与冲突的时候,更有智慧地看待重大社会事件。但是,对朴素实在论的理解如何能提升我们心中的智慧,要完全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回到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人们为什么会坚信自己的感知与客观事实是一一对应的? ……
前言 第一部分 智慧的五个支柱 第一章 客观是你的幻觉 第二章 情境的推力和拉力 第三章 游戏名称:意义的创造 第四章 行为至上:我做故我信 第五章 锁孔、镜头和滤镜:摆脱偏见 回顾和展望 第二部分 智慧的应用 第六章 房间里最幸福的人 第七章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相处” 第八章 美国的教育难题 第九章 更难解决的世界性问题 结语 致谢 注释
    发布评论